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常法”在预防和控制手术室院感中的应用效果

“五常法”在预防和控制手术室院感中的应用效果

“五常法”在预防和控制手术室院感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17-12-26T14:20:30.37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7月第13期作者:安改红崔桂香李风霞
[导读] 将“五常法”运用到手术室各方面质量的监测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手术满意度[3]。

山西省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山西晋中 030600
【摘要】目的:研究“五常法”在预防和控制手术室院感中的作用。

方法:在医院中手术室中使用“五常法”对手术室内的高危因素进行防控,比较实施“五常法”前后手术室的检查结果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检测之后,发现使用了“五常法”的手术室空气质量、手卫生和检测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患者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实施“五常法”之前;手术室内物品的清洁度、灭菌性和紫外线灯的照明强度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了“五常法”的手术室在病毒传染和细菌滋生等方面有明显预防和控制效果,对手术质量和医疗安全有很大提高,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五常法;预防和控制;手术室;感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进了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随着医院竞争力的不断加大,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治疗水平,是医院获得市场竞争力的有效保障。

“五常法”是一种提高环境质量的技术,主要内容有常组织、常清洁、常规范、常整顿和常自律。

将“五常法”应用到医院手术室管理中能够减少手术室感染的发生率,降低患者术后感染,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县市级“二甲”医院,拥有180张住院床位和每年大约有1420台手术,手术室内有麻醉师5名,护理人员6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职称5名,护士4名。

接台的手术多,手术室和相关器械使用频繁。

在2013年3月~2014年5月间对手术室进行检测,空气菌落超标2个月,手术室内的器械清洁不干净,消毒剂超过使用期限,部分医护人员没有严格执行洗手程序,臭氧消毒机的功能不稳定。

1.2方法
我院在2014年5月起使用“五常法”,开展手术室“五常法”管理,成立专门的“五常法监管部门”,全面落实五常法管理,对手术室内的所有器械、制剂和医疗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和检测,提高手术室的空气质量和安全性能,降低患者的术后切开感染率[1]。

1.3 感染监测
“五常法监管部门”中的工作人员需要对手术室内的空气、手卫生物体表面、消毒液、灭菌器和紫外线探照灯的照明强度以及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和监测。

1.4统计学方法
在此次研究中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标准差(`x±s)表示,组间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实施“五常法”管理前后的手术室监测结果比较
3.讨论
五常法又称5s,在手术室中的管理方法主要有常组织、常整顿、常规范、常清洁和常自律。

常组织是对根据手术室工作的特殊秦和概况,以手术室院感规章制度为标准,规范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行为和工作态度,加强手术室的物品管理,组织手术室中的护理人员学习物品归类和设备消毒,控制手术参观人员数量;常整顿是对消毒灭菌的物品进行分类放置,检查手术室中各种物品的有效时间,超期的物品或者制剂不能继续使用;常规范是对常组织和常整顿等工作进行规范,促进常组织与常整顿工作的连续性;常清洁是做好医院手术室清洁卫生工作,在根源上解决手术室院感问题,在手术前和手术后对手术室中的所用设备进行消毒杀菌,常备消毒液,保证消毒液质量;常自律
要求手术室内的医护人员能够拥有良好的工作习惯,工作人员应该保持自律的工作作风。

“五常法”对手术室院感具有很好的预防和控制效果,将“五常法”运用到手术室各方面质量的监测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手术满意度[3]。

参考文献:
[1]罗飞霞.“五常法”在预防和控制手术室院感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5,(11):180-182.
[2]楼建红.“五常法”在手术室物品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70-71.
[3]许敏,毛丽,兰萍等."五常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1):1946-194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