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月7日就诊。
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上常以寒,热,瘀、湿、虚为常 见,并又有多种分型办法。而我在临床上常以寒、热、淤三 类为多见。下面我就将这三种类型的个人认识、理解和治法 进行浮浅阐述。 一、寒证 症见:四肢关节冷痛,寒彻至骨.关节梭形肿大,颜色 发白,怕风怕冷。虽厚衣但不解其寒,舌质淡,苔白,脉浮
紧。
本方以臭梧桐为君药,其用意在于臭梧桐味苦,微甘, 平。归肝,脾经。在《本草纲拾遗》记载能治:“湿火腿肿久 不愈者,并能治一切风湿……”药理研究表明,臭梧桐有降 压,镇痛,镇静,抗炎的作用。还具有缓慢,温和而持久的 降压作用。用附予以祛筋骨之沉寒积冷,佐以川I乌,,丝瓜络 祛寒,祛湿,通络止痛。用党参,自术,当归,川芎,以健 脾,益气,和血活血,以达气行则血行之F-l的。“四季脾旺不 受邪”,类风湿属于免疫性病,现在有好多中医专家认为中医 之脾在免疫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健脾以调节免疫功能是 本方的另一主要用意。纵观全方,健脾益气,温经止痛.舒 经活血。 四、体会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有胃气则生,无 胃气则死”,本人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病,病程 长,脾胃损伤或潜在的脾胃损伤贯穿于整个病程,饮食不节, 病久脾胃损伤,治疗过程中,用过辛散温燥之剂,或长期使 用非箔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均可导致脾 胃损伤。脾胃损伤,化源不足,气血亏虚,正气不足,营卫 不和,卫外功能减弱,容易感受风寒湿邪,痹阻经络,气血 不通,导致痹证的发生或加重:同时脾主运化,运化水液。 脾虚水湿不化,聚水成湿,湿聚为痰,流注经络关节,成为 痹证加重的重要因素。再者脾胃损伤,运化无力,影响治痹 药物疗效的发挥。因此,本人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喜欢用 茯苓、陈皮、白术、香附、佛手、香橼等以健脾运脾益气, 用沙参、麦冬、石斛、生地黄等滋阴养胃阴,而且每方必用, 长期口服,由于其治疗注重顾护胃气,故使患者能够坚持长 期服药,提高了治疗效果。
384
1.Og、JIl乌5 g、附予39、甘草69。
方解:全方以清热利湿为主,佐以小剂温经通络之品。 石膏生用解肌热,除烦治渴,不仅是清热之药,而且具有明 显的凉血消肿作用,用于关节红肿热痛.伴有全身出汗、烦 渴等热证:苦参,性苦。寒,入肝、肾、大肠、小肠经,燥 湿、杀虫:大黄,攻积导滞,泻火解读,活血消瘀。《本草正 义》称:“大黄,迅速善走.直达下焦,深入Jf【L分,无坚不破, 荡涤积垢,有犁庭扫穴之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热证并非实 热大热,属于标热,究其病因仍以感受风寒湿邪为主,正如 清代林碱琴《类证治裁》日:“初阴寒湿之邪郁痹阴分,久则
湿性关节炎的重要因素。
化热攻痛。”纵观全方,该方以小剂温热药与大队清热药相伍, 起到寒热并用,祛风除湿的作用。 三、瘀证 症见:四肢关节疼痛,痛有定处,夜间为甚,关节肿大 畸形。上有色素沉着,舌质暗有瘀点、苔薄,脉涩。 治疗:自拟化瘀逐痹汤 方用:当归lOg一209、JII芎lOg、丹皮IOg、漏芦tOg、 桂枝lOg、虻虫59、白芥子69、干姜lOg、甘草69。 方解:当归甘辛性温,补血活血,调经止痛,通补兼施; 川I芎辛温,具有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之功,通利散瘀,活血 行气,为血中之气药。与当归相伍,名日“佛手散”。是治疗 各种瘀证的古代名方: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消瘀:漏芦能 下泄,能软坚,清热解毒,消肿排毒:虻虫破血逐瘀;少佐 桂枝与干姜之性热,温通脉络,通阳化气,温经止痛。纵观 全方,以洽血为主,痰瘀同治,寒热并调。 典型案例:李某,男,50岁,日墨囤
浅谈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杨成龙
生坐生堡蔓堂金鏖瓞痘佥金筮土盗堂盎銮遘太金置塑壶笪生亘医箜佥鏖瓞丝痘筮△盗堂苤銮速太金
各位前辈、同仁,你们好: 本人才疏学浅,自幼随父学医,对中医的一些常见病、 多发病略知一二,讲的不妥之处,望各位前辈同仁给予批评 与指正,同时希望在以后的行医中得到各位前辈、同仁的支 持和帮助。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 慢性、全身性风湿病,属于中医学“痹症”的范畴。类风湿 性关节炎的病因,主要以寒、热、瘀、湿、虚为主,虽然较 为复杂,但概括起来不外乎正虚、邪实两种,本人认为正虚 是发病的内因,是先决条件,并影响的疾病的转归和预后。 主要是指肾精亏损,元阴,元阳的不足,以及中焦虚寒的不 足。邪气雍盛是发病的外因,是致病主要因素。瘀血是内外 凶作用下的必然产物,湿为阴邪,其性重浊而粘滞。湿邪停 滞使气血不畅,也是本病发生的诱因。它们常相互影响,相 互为用。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始终贯穿,成 为本病关节疼痛,畸形,功能障碍的罪魁祸首。所以中医认 为“正气从存,邪不可千,邪之所奏,其气必虚,.无虚无邪 则无病”。现代研究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有一定的遗传 倾向,发病有家族聚集性,说明先天禀赋的缺陷是导致类风
主诉:上下肢关节疼痛5年,曾经中西治疗,效果不佳, 时好时坏,平时常服消炎痛,炎痛喜康片,以缓解疼痛。经 我详细询问后得知患者主要以上肢的手腕关节,手指关节, 下肢膝关节疼痛明显,伴有晨僵活动后减轻,全身畏风怕冷, 关节处尤甚,有高血压病史,血压160/95mmHg,脉细滑。 中医诊断为痹症,属于西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 方药:臭梧桐609、党参209、泽泻129、生白术129、 黑附子lOg、川芎lOg、川乌69、当归109、丝瓜络209、tI.
草lOg。
治疗:自拟祛寒逐痹汤 方用:附子lOg、川乌lOg、159、细辛69、花椒lOg、 泽泻lOg、云苓lOg、狗脊lOg、当归lOg、甘草69。 方解:方以附子为君药,祛筋骨之沉寒积冷,佐以川乌、 细辛、祛寒通络Il二痛,使寒邪通过肌表而散,同时配伍狗脊、 泽泻补肝肾,祛湿通络,强壮筋骨,云苓、白术健脾益气, 振奋卫阳,防诸大热辛燥之品伤脾,又可预防和祛除体内湿 邪。当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纵观全方,起到祛风通络, 活血镇痛的作用。 注:应用此方,中病而已,不必尽剂,以防辛燥之品, 耗伤真阴,加重病情。 二、热症 症见:四肢关:箝灼热疼痛,关节局部肿大,发热,口渴, 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数。 治疗:自拟清热逐痹汤 方用:麻黄39、大黄t59、厚朴109、生石膏309、苦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