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营养
无论足月儿或早产儿,在寒冷损伤、感染、
手术等应激状态时应增加热能供给,以补充
额外的能量损失。在调配营养供给时应考虑
主要供能营养素蛋白质、脂肪和葡萄糖之间 的比例,尚须注意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 的种类和数量,以达到优质供能,并注意维 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
二、胃肠道营养(肠内营养,EN)
1.
吸困难者。此法优点是减少呕吐和吸入,但
置管时间过长可引起局部肠粘膜坏死甚至肠 穿孔,所以应用时要经常检查插管位置和腹 部体征,插管时间不宜太长。
3.
肠内营养的奶方选择:首选母乳喂养。
但早产儿单纯母乳喂养不能满足蛋白质和多
种营养素的需求,应采用母乳 +母乳强化剂 的方式喂养;
不能使用母乳喂养者可使用早产儿院内配方
由于体内微量元素储存很少, TPN 中应加微
量元素,如果TPN只用1~2周,或用部分静
脉营养时只需加锌;长时间 TPN需补充多种
微量元素如铬、碘、铜、镁、硒等,目前已 有市售复合剂如安达美。
4.全合一营养液输入方式的应用
传统的TPN将三大营养素分别输注,需多条输液通
道同时进行或相继输入,前者须应用2条以上静脉
通道,实施困难,后者则不符合机体正常代谢要
求。目前已推广使用“全合一”(All in One )
营养液输注法,即将葡萄糖、氨基酸和乳化脂肪
一齐混合配伍进行输注。
这种方式的优点有:①一次性在无菌条件下
配制,减少污染机会;②提高营养效果,因 氨基酸与非蛋白热卡同时输入,可提高氮利 用,有助于蛋白质合成;③减少并发症发生, 如高血糖和 / 或肝损害;④简化护士操作, 便于护理。使用全合一输注法的关键是维持 营养液的稳定性,其中最重要的是脂肪乳剂 的稳定性(如脂肪颗粒完整、油水不分层 等)。
目前积极的营养策略主张生后24小时即可在
TPN加入脂肪乳,用量从0.5~1.0g/kg.d开
始,每1~2天增加0.5~1g/kg,总量不大于
3.0~3.5g/kg.d。为避免相关合并症,脂肪 乳输注时间应长,每日不少于16小时,最好 用输液泵全日匀速给予。
目前已有新一代含50%中链脂肪酸(MCT)的
一、营养需要
新生儿对能量的需要如儿童一样可分为 5个方面:
基础代谢、生长发育、活动、排泄损失和食物特
殊动力作用,其中基础代谢所需热量约
50kcal/kg.d 。 早产儿所需总热量相对要更高些,
在恢复期可达到120~150kcal/kg.d。因早产儿多
需“追赶性生长”达到胎儿宫内生长速度,以弥
补宫外生长迟缓所致的新生儿后期生长发育不良。
TNP 期间应定时监测患儿体重、皮肤弹性、
末梢循环、血压、心率,注意有无浮肿、呼
吸急促、心跳加快等异常情况出现,并检测
尿量、尿比重、尿渗透压、血生化、血渗透 压、红细胞压积等;有条件应监测中心静脉 压,对指导液体供应有重要意义。
⑶葡萄糖:葡萄糖是 TPN 中主要的碳水化合
物,提供大部分非蛋白热卡。其利用率高,
出血倾向、血小板<50~100×109/L、高胆
红素血症及血液透析时慎用或禁用脂肪乳剂。
肝素有明显降低甘油三脂作用,可作为清除 因子使用以减少合并症。
⑹电解质、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TPN 期间必
须注意电解质的合理补充,钠、钾按每日生
理需要量计算加入营养液中,但营养液中钙
磷浓度过高易发生沉淀,常需另外单独补充 输注钙溶液。多种复合维生素加入营养液可 促进能量物质的充分利用,并可预防维生素 缺乏症。
对早期胃肠道营养的新生儿尤其早产儿应记
录每次喂奶量、回抽残奶量、胃液性状,有
无呕吐、腹胀、呼吸暂停或青紫出现,必要
时做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者应暂停喂奶1~2 次;如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需立即停止 胃肠道营养,改为全胃肠道外营养。
三、胃肠道外营养(肠外营养,PN)
由静脉通道供给所需的全部营养,包括水分、
⑸脂肪:必需脂肪酸是维持血小板和免疫系
统正常功能、以及神经组织结构完整所需的 营养物,并在保护皮肤、毛发、合成前列腺 素及促进伤口愈合等方面起重要作用。TPN 中使用的脂肪乳以较小容积提供大量热卡, 有利于满足机体需能及氮贮存。脂肪乳另一 优点是低渗透压,二氧化碳产生少,对血管 内皮有保护作用,与其他营养液一起输入, 能较长时间保持静脉畅通。
经口喂养:新生儿能经口进食者应积极 经口喂养,对保持消化系统生理功能有极大 好处。能直接吸吮母乳者可按需哺乳,不能 直接喂养者可让母亲挤出奶汁,以滴管、小 匙喂入;无母乳者可选用各种配方奶喂养。
饲管喂养:不能经口喂养但胃肠道消化 吸收功能尚好者如早产儿吸吮吞咽功能不协 调、口咽部畸形、上呼吸机、中枢神经系统 病变致昏迷的患者可采用饲管法喂养。
脂肪乳剂,具有快速清除率,无需肉毒碱转 运而直接通过线粒体膜进行 β - 氧化,氧化 迅速及碳链不延长,不在肝与脂肪组织蓄积, 可增进氮贮留。所以对危重患儿及相对缺乏 肉毒碱的早产儿应用含MCT/LCT 的脂肪乳剂 更为安全,能更好地提供能量、促进生长发 育而较少影响肝胆功能。
患儿有严重肝胆疾病、高脂血症、重症感染、
氨基酸、葡萄糖、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及 微量元素,以满足机体新陈代谢所需,称为 全胃肠道外营养(TPN),即全静脉营养。 如仅由静脉补充部分营养以弥补经胃肠道摄 取热卡的不足,称为部分胃肠道外营养 ( PPN )。因危重患儿所需能量较正常小儿 高,过去曾将TPN称为静脉高营养 (hyperalimentation ),现已摒弃这一说 法。
前国际上积极的营养治疗提倡在生后第 1 天
就给早产儿静脉输注氨基酸,文献报道自 0.5~3.0g/kg.d不等,数天内达到标准供给 量;同时给非蛋白热卡70~90kcal/kg.d。
此法可明显减少早产儿负氮平衡和宫外生长
迟缓的发生,且多中心研究报道并无对肾功 能的明显影响。有严重肝肾疾病、先天性代 谢缺陷病等应减少氨基酸输入量,以免造成 氮质血症和高氨血症。应用氨基酸过程中常 规监测体重、身长、头围,血气、BUN 、血 浆蛋白及血氨等,有条件者应测定血及尿中 的氨基酸含量及氮增长率。
缺点:配制后不能更改配方
5.实施PNபைடு நூலகம்间的监护
TPN 期间应定时测量体重、身长、头围、皮
下脂肪厚度、上臂围等重要生长发育指标; 但早期营养物质不足时尚未导致生长发育障 碍,对指导PN意义不大,此时测定血中营养 素含量及其代谢产物来评定患儿营养状况及 调整PN实施方案更为可靠。
6.PN的合并症及处理
况者应慎用或不用:肝肾功能严重不良、转
氨酶显著增高或BUN明显增高超过正常值2倍
以上,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未纠正前,重症感 染并感染性休克,循环衰竭未扩容纠正前。
2.TPN的实施途径 ⑴外周静脉:通过周围静脉滴注或输注营养
液,为常规方法,简便安全,不需特殊器械 与技术,较少发生全身继发感染。但经外周
静脉TPN时输注液浓度不能太高(渗透压需
较低),即使全日24小时输注也难以提供足
够热卡,且静脉炎发生率较高,某些液体如
钙液渗漏后还可导致局部组织坏死。
⑵中心静脉:适用于需 TPN
2周以上或使用 高渗溶液时。刚出生的新生儿可由脐静脉断 口处直接置管,也可经皮穿刺入外周静脉放 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心静脉可作高 渗营养液输注,需为机体提供大量液体和高 热卡时尤为适用。但中心静脉置管技术操作 水平要求较高,特制的硅胶导管价格昂贵, 有发生静脉血栓或感染的可能,因此在穿刺 置管术及术后局部护理时应强调无菌操作和 严格消毒。
⑵液量:新生儿补液量依胎龄、体重和日龄
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一般生后头 3 天给液量 较低,约为 60 ~ 80ml/kg.d, 后期则可达 120~150ml/kg.d。 极低出生体重儿因细胞外液丢失较多,所需 液量比足月儿多。 早产儿体表面积相对大,常置于开放式幅射 热暖床或接受光疗,不显性失水增加可多达 30~50%,应增加液体供给。 但过多过快输入液体可导致水肿、动脉导管 开放等不良后果,需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随时 调整液量和输液速度。
3.TPN期间热卡、液量及各种营养素的供给 ⑴热卡:最初(生后早期)使用 TPN 时,热
卡可先按基础代谢能量计算,约50~ 60Kcal/kg.d。 若需较长时间进行 TPN ,特别是极低出生体 重儿(BW<1500g),应尽快增加热卡至其生 理需要总热卡,以保证生长发育不受影响。 如早产儿TPN时总热卡应达90~ 110kcal/kg.d,才能维持体重的增长和正氮 平衡。 在 TPN 配制中,蛋白质即氨基酸的比例宜在 15% 左右,并保证蛋白质:能量比在合适的 范围;而非蛋白热卡中脂肪供能不应>50%。 TPN 期间应每日或隔日称体重,以能维持或 恢复正常体重的合理增长而又无不良反应为 最佳供能水平。
⑷氨基酸:氨基酸是 TPN 时氮的主要来源,
维持正氮平衡是儿童生长发育正常的基本保 证。新生儿尤其早产儿肝酶系统发育不成熟, 除给予必需氨基酸外还要供应半必需氨基酸 或条件必需氨基酸,如早产儿缺乏合成酪氨 酸、羟脯氨酸、半胱氨酸等非必需氨基酸的 酶,因此这些氨基酸不能从必需氨基酸转变, 而它们对早产儿的组织生长修复很有帮助。
PN的应用过程中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大致
可分为代谢紊乱、感染和损伤3类。
⑴代谢紊乱:高血糖及高渗状态、低血糖;高脂
1.TPN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⑴适应证:新生儿先天性畸形手术前后,特
别是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如食道气管瘘、脐膨 出、膈疝、短肠综合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重度营养不良;早产儿、低体重儿有反复呼 吸暂停、严重胃食道返流、胃排空障碍、喂 养困难 /喂养不耐受,或有严重心肺系统并 发症等。
⑵禁忌证: TPN 无绝对禁忌证,但有如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