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生物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测试题1.人口增长的趋势(1)世界人口增长趋势19世纪初,世界人口总数达到了10亿;到1930年时增加到20亿。
从20世纪中期开始至今,世界人口更是快速增长,到2005年时达到65亿,2011年已突破70亿。
(2)我国人口增长趋势阅读下表我国不同年代人口数量的一组数据,分析人口增长趋势。
年代(公元)人口数(亿)年代(公元)人口数(亿)20.5519495.427400.4819596.7213930.6019698.0715780.6019799.7517642.00198911.2718494.10199912.5819284.70200913.35从公元2年开始,我国人口数量第一次翻一番所用的时间是1600~1700年。
【例1】资料显示,我国从1949~1989年人口增长明显加快。
分析其原因发现,在这段时间里,我国()。
A.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发展B.国民医疗条件不断改善C.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D.以上都是解析:A×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战争停止,人民生活安定。
同时到1989年这段时间里,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条件不断改善,致使我国人口增长明显加快。
B×C×D√答案:D2.人口增长的影响(1)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影响中国人均占有耕地少,加之人口增长过快,人均耕地面积越来越少,人地矛盾日益尖锐。
人口过快增长还对有限的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等带来威胁。
(2)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随着人口数量增加,人口的分布也越来越集中于城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均消费水平上升,使生活排污剧增。
如果这些排污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就会造成环境污染。
(3)人口增长对发展的影响人口增长使就业形势严峻、贫富差距日益悬殊、社会综合治安形势不容乐观、社会资源配置不合理、城市生活空间拥堵等等。
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为了保护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为了人类世世代代都有可供利用的各种资源和美好的生存环境,人类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只要解决粮食问题就可无限制地增长人口②人口过度增长,导致环境质量下降③人口猛增导致生态平衡失调④人口猛增引发许多社会问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A×人口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人类的生活依赖于周围的环境,人口过度增长,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甚至会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人口过度增长,可能会出现就业困难等社会问题。
所以,即使粮食问题解决了,人口也不能无限度地增长。
B×C√D×答案:C3.计划生育(1)计划生育的目的。
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已经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2)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
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3)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例3】关于计划生育的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B.人口太多,国家负担太重C.晚婚、晚育、少生、优生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解析:B×人口太多,国家负担太重是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因。
C×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是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
D√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我国把计划生育列为基本国策。
答案:D4.晚婚晚育和少生优生(1)晚婚。
比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2~3年结婚。
即女的满23周岁,男的满25周岁结婚就属于晚婚。
(2)晚育。
晚育是指适当推迟妇女婚后的初育年龄。
初育年龄是指妇女婚后生育第一个孩子的年龄,即女的满23周岁后十个月生育的算晚育。
(3)晚婚、晚育的意义。
①有利于控制人口的增长;②有利于学习和工作;④有利于家庭幸福;⑤有利于子女的发育成长。
(4)少生。
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即少生。
少生能稳定低生育水平。
(5)优生。
①优生的含义。
②优生的措施。
我国开展优生工作主要有如下几点:禁止近亲结婚,进行遗传咨询,提倡适龄生育和产前诊断等。
(6)少生和优生的意义。
少生,能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可以减少国家、集体和家庭的负担,符合国家和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
优生,可以提高人口素质。
【例4】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晚婚B.晚育C.少生D.优生解析:A×晚婚、晚育有利于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
B×C×少生能减少人口的数量,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
D√优生能提高人口的素质,与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D5.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例(1)滥伐森林①森林对环境的影响。
森林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木材和部分林副业产品,在维持生物圈的稳定、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
②森林生态系统破坏的原因和后果。
乱砍滥伐、过度开采是森林被破坏的主要原因。
其后果可导致水土流失、洪水、干旱、泥石流、土地肥力下降和土地荒漠化等。
③我国森林保护的措施。
对森林实行限额采伐,鼓励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扩大森林覆盖面积;提倡木材综合利用和节约使用木材,鼓励开发、利用木材代用品等。
(2)大气污染人类将大量烟雾直接排到大气中,其中污染物种类繁多,性质复杂,有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化物、碳化合物等,会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①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向大气中排放的大量烟尘微粒,使空气变得非常浑浊,遮挡了阳光,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
③增高大气温度:在大工业城市上空,由于有大量废热排放到空中,因此,近地面空气的温度比四周郊区要高一些。
这种现象在气象学中称作“热岛效应”。
④“温室效应”:排放到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能够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使近地面层空气温度增高,形成“温室效应”。
(3)太湖水污染①太湖水污染的原因。
②治理措施。
建设污水处理厂处理居民生活污水,关闭污染严重的工厂或强制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节约资源,减少垃圾等措施能有效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4)鸟类的减少①鸟类是人类的朋友。
鸟是人类的朋友,可以消灭虫害、传播种子,可供观赏,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员。
②鸟类数量减少的原因。
鸟类种群数量减少主要以人类的干涉、破坏为主。
森林被大面积砍伐,使鸟类无家可归。
加上人们的大肆捕杀导致鸟类的数量减少。
网捕是最常见的捕鸟方法,除此之外还有采用毒素、夹套的方式捕鸟。
【例5-1】近年来,黄河下游地区断流的时间提前,断流的河段也上移,其主要的原因是()。
A.地球的温室效应B.上游用水增多C.上游地区过度开发破坏生态平衡,降水量减少D.地壳运动频繁解析:B×C√D×答案:C【例5-2】近年来,我国东海多次发生赤潮,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产生赤潮的原因是()。
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B.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C.树木的大量砍伐D.海洋石油的开采解析:A×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不能影响东海的水域环境。
B√赤潮也叫“红潮”,是某些微小生物大量繁殖和高度密集所引起海水变色和水质恶化的自然现象。
赤潮的发生是由工业和生活废水排入海洋引起的环境污染造成的。
C×D×答案:B6.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实例(1)植树造林植树造林在维护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制造氧气、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消除噪音等功能。
建国初期,主要是在东北西部、河北西部、河南东部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营造农田防护林;同时在全国各地开展封山育林。
1978年开始建立西北、华北、东北“三北防护林”体系等。
(2)保护鸟类将受伤的野鸟进行救治和喂养后,将它放归大自然,属于保护鸟类的行为。
保护鸟类的重要意义是保护我们复杂的生态系统。
保护鸟类的多样性,是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的,保护鸟类应该从我做起。
(3)建立自然保护区【例6】1956年,我国在广东肇庆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建立保护区的目的是()。
C.保护当地古建筑D.发展当地养殖业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
答案:A7.生物入侵(1)含义。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2)生物入侵的危害。
①会严重破坏当地生物的多样性,并加速物种的灭绝。
②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③外来物种入侵会因其可能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而对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威胁。
④外来物种入侵还会给受害各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例7】生物入侵是指()。
B.改良和培育动植物新品种C.生物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而造成的严重危害现象D.采取保护措施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解析:A×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如,100多年前,有人将20多只英国的家兔带到澳大利亚饲养,由于在火灾中兔舍被毁,幸存的家兔变成野兔,在适宜的环境中,加上没有天敌,野兔大量繁殖,破坏草原植被,给畜牧业造成极大的损失。
B×C√D×答案:C8.了解“三北”防护林(1)防护林规模。
三北防护林又称修造绿色万里长城活动。
规划范围包括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共324个县(旗),农村人口4400万,总面积39亿亩。
以求能锁住风沙,减轻自然灾害。
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x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4480千米,南北宽560~1460千米,总面积406.9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42.4%,接近我国的半壁河山。
(2)意义。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得到提高,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例8】我国的“三北”防护林是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植树造林能够调节气候B.植树造林能够防风固沙,防止荒漠化C.植树造林能够提供大量的木材D.植树造林能够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解析:A×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的作用。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植被面积较少,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
植树造林对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沙漠化,有积极的意义。
从生物圈的角度看,绿色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B×C√D×答案:C9.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人类本来就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近几百年来人类社会非理性超速发展,已经使人类活动成了影响地球上各圈层自然环境稳定的主导负面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