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A.等高线分布 C.山脊线分布
B.河谷分布 D.山麓分布
高考导航
答案 B 读图可知,该地区河流基本上呈放射状分布,铁路基本沿河谷方向延
伸,原因是河谷沿岸地形相对平缓,可以降低铁路的建设难度,并保证铁路运行
安全,B项正确;河谷地带等高线向高值弯曲,图中铁路走向与河流一致,说明铁
路是与等高线相交的,A项错误;河流发育于山谷,因此铁路不是沿山脊线分布,
栏目索引
高考导航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8分) (2)图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8分) (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 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b)的原因。(8分)
栏目索引
答案 (1)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3分)(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 温低于-1~ 1℃,可以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
因此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为冬季,因为冬季地温高于气温;热棒需要把铁 轨下面的热量散失,因此其倾斜是为了深入铁轨正下方。
栏目索引
地形对主要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
环境因素
主要影响
高考导航
气候
河流 土壤
①迎风坡降水多,多地形雨,背风坡降水少;②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降水也发生变化,形成高原山地气候;③对冬季风的阻挡,使部分 区域比同纬度气温高,如四川盆地、云贵高原;④对热力环流的影响,如山谷风的形成;⑤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及走向 ①河流流向,从高处流向低处;②河流的落差及流速;③河网密度及河流长度,一般平坦地形河网密度大,山地地区河流短小 一般冲积平原、冲积扇、河口三角洲、部分冲积盆地、山间谷地等地区土壤肥沃、水分条件好
栏目索引
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 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
高考导航
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 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 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栏目索引
名师点拨 1.地形特征描述方法
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
的美誉。图甲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乙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栏目索引 高考导航
图甲
图乙
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
栏目索引
答案 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阻止沙漠入侵;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 水补给。
高考导航
解析 由材料和图可知该区域较为干旱、沙漠广布,而银川平原却有“塞上 江南”的美誉,因此分析贺兰山的“守护”就主要从阻挡沙漠入侵和增加降 水量入手。
栏目索引
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
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下题。
高考导航
栏目索引
2.(2019课标Ⅰ,6,4分)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 )
土形成的影响。
高考导航
(2)材料中提到“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
路基”。则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的原因,要结合图中甲地年平均气温
对其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及其冬季冻结状况的影响角度分析。
(3)从材料中可知“当热棒地上部分冷凝段温度低于地下部分蒸发段温度时,
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C项错误;铁路沿河谷伸展,经过海拔较高的部位,因此不是仅分布于山麓地带,Biblioteka D项错误。栏目索引
3.(2015课标Ⅰ,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
高考导航
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 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 的年平均气温约-3.5~-2℃。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 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 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 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
栏目索引
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 上(大气)。(3分)
高考导航
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使棒体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 土)。(3分)
栏目索引
解析 本题以青藏铁路为背景重点考查了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1)从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的特点入手分析太阳辐射、气温年较差对冻
栏目索引 高考导航
专题七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总纲目录 栏目索引
总纲目录
命题点一 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高响考导航 命题点二 全球气候变化 命题点三 自然资源 命题点四 自然灾害 素养引领·情境命题
栏目索引 高考导航
栏目索引
命题点一 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高考导航
年降水量仅200 mm左右但蒸发量达1 600 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
农业 工业 交通 城市
平原、盆地及山间谷地等平坦地形区,适宜发展种植业,便于机械化操作,而山区适宜发展牧业或林业,便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在开阔的地形中,封闭的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会加重污染 ①海港的建设,一定程度上受海岸线形态、沿岸水深等条件的影响;②影响交通运输线的走向,对铁路影响最为明显;③影响线网密度 和分布格局,平坦地形一般交通网密度大 地形平坦、地势稍高、面积大的区域是建城的理想地区,有利于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可减少投资
高考导航
同为-1~1℃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 (5分) (2)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冻 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4分)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 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稳定性。(4分) (3)冬季。(2分) 依据: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的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