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政策概论》复习题

《公共政策概论》复习题

《公共政策概论》复习题【说明】①该复习题是《期末复习指导》内容的浓缩。

②每题后的数码指该题所在哪一章。

③题号加框表明该题没有在《期末复习指导》中,只在教材后的练习中,供参考。

④以下题目不在此复习题中,作为论述题,内容较多,答案见《期末复习指导》:第三章4、5、6、7、9题;第七章2、3、4、5、6题;第八章第7题;第十章第3题。

一、单项选择1、公共政策是政府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1)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惩罚性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1)3、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1)4、“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最早提出的。

(1)5、政府主体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2)6、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一一公众为伙伴。

(2)7、决策权力的角逐的核心问题是权色,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3)8、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个人负责制两种具体形式。

(3)9、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外脑。

(3)10、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行政等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3)11、在政策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不同的政策方案之间的互相排斥。

(4)12、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共识。

(4)13决策过程中的第一步是诊断问题所在,确定决策 .旦卫。

(4)14、决策过程中的第二步是拟定各种可能的备择方案。

(4)15 西蒙把决策过程分为三步,分别称为情报活动、设计活动和抉择活动。

(4)16、西蒙认为,决策的基本程序中应包括审查活动,即决策过程中的反馈。

(4)17、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正常状态的失效。

(5)18、史密斯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5)19、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称为浴盆模型。

(5)20、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中有四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的。

(5)21、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内化。

(5)22、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价值判断。

(6)23、在任何决策过程中,理性因素和超理性因素总是混合在一起的。

(6)24、政策评估是对政策效果所做的判断。

(6)25、政策评估是对政策方案所做的分析。

(6)26、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

(7)27、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说应当强调“公事公办”。

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

(7)28、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思维者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灵感思维。

丄7)29、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7)30、科学家明确地直接把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一般公认以贝塔朗菲提也“一般系统论”的概念为标志。

(8)31、“系统分析”最早是由兰德公司提出并使用的。

(8)32、下列关于知识经济时代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社会组织层级化。

(9)33、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树立发展型政策理念。

(9)34、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公共决策权力多元化。

(9)35主观概率预测分析法与德尔菲法一样,它需要专家意见并进行整理,以作为政策制定的依据。

(10)36、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是公共问题。

(11)37、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

(11)38、公共利益是公众共享的资源和条件。

(11)39、公共政策的归宿在于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问题。

(11)二、多项选择题40、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落实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1)41、政策的导向是行为和观念的导向。

(1)42、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分配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

(1)43、公共政策核心主体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执)政党。

(2)44、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核心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社会公众。

(2)45、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主要包括: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2)46、公共决策体系包含着信息、智囊、决断、监控等子系统。

(3)47、外部监控体系是由人民群众、新闻舆论、社会团体等组成。

(3)48、决断系统在公共政策及其运行中的作用有:选择政策方案、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界定政策问题。

49、有人认为,集权的决策体制有利于政治控制、社会稳定、集中资源。

(3)50、确定决策目标的标准是:目标具体明确;目标有效协调;目标具有可操作性;目标与手段的统一。

(4)51、拟定公共决策方案的原则有:多方案原则;排斥性原则;多要素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4)52、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形成共识的途径通常有:交换、说服、强制。

(4)53、追踪决策的特征主要是:回溯分析、非零起点、双重优化、心理效应。

(4)54、史密斯认为,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大因素。

(5)55、从政策执行者对执行政策的态度分析,政策执行问题有如下几种:抵触型、僵化型、滞后型、折扣型、结构型。

(5)56、政策环境因素的基本特征有多样性、动态性、交叉性、突发性。

(5)57、公共政策评价的基本内容是:规范、信息、分析、建议。

(6)58、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公共政策评价可以分为: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事前评价、执行评价和事后评价。

(6)59、客观、全面的评价标准需要各类人员通过协商、平衡利益关系中产生。

(6)60、处于不同地位的人们,对政策效果评价的态度会支持和反对。

(6)61、公共政策效果的类型有:直接效果、附带效果、潜在效果、象征性效果。

(6)62、立体思维的内在特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层次性、多维性、联系性、系统性、整体性、动态性。

(7)63、创造性思维的各种基本形式包括直觉、灵感、判断、顿悟。

(7)64、头脑风暴法的优点有:①专家团体所拥有及提供的知识和信息量,比单个专家所有的知识和信息两要大得多;② 它使专家交流信息、相互启发,产生“思维共振”作用,爆发出更多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③它能够发挥一组专家的共同智慧,产生专家智能互补效应;④专家会议所考虑的问题的各方面以及所提供的备选方案,比单个成员单独思考及提供的备选方案更多、更全面和更合理。

65、按照人们决策时对自然状态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通常可将公共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

(8)66、按照性质不同,可将公共决策划分为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

(8)67、按照重要性不同,可将公共决策分为战略决策、策略决策和执行决策。

(8)68、决策支持系统由基恩、斯科特提出。

(8)69、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有:社会主体知识化、社会组织扁平化、政策信息公开化、民主参与大众化。

(9)70、知识经济与公共政策的关系有:知识经济的兴起要求实现政策创新、知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公共政策的扶植、知识经济的发展影响公共政策的执行。

(9)71、发展型公共政策理念的主要内容包括:创新超前观念、科学民主观念、公平优位观念、人本观念。

(9)72、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多者博弈决策体制、民主参与决策体制、网络化决策体制。

(9)73、为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各国需要调整的公共政策包括:产业政策、教育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

(9)74、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呈现出的新特点,包括:民主化、高效化、科学化、信息化。

(9)75、公共政策案例的特点有公共性、管理性。

(10)76、根据公共政策案例记录的过程可以把公共政策案例分为:未来________完全公共政策案例。

(10)77、公共文化的内容包括: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认识,对公共道德观念的认识,对公共责任必要性的认识。

(11)78、公共问题横向性质维度的内容包括:管制性公共问题、服务性公共问题。

(11)79、体现了公共政策的未来基本走向的说法有:公共________化、公共政策应当实践科学化。

(11)三、名词解释80、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1)81、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2)82、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2)83、决策权力:可以定义为一种法律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3)84、集权制: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务,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机制。

(3)85、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3)86、公共政策监控系统:是指由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组成,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3)87、追踪决策:决策调整方案也是从若干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中进行比较分析,从而选择出的一个最佳方案。

选择方案的过程,实际上是做出决策的过程。

这个过程也可称为追踪决策。

(4)88、彳亍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5)89、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

在人们所建立的各种组织中,执行组织是最严密的。

因为它适应了执行中所需要的迅速准确之特点。

负责执行的组织,其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属性,往往影响到该组织执行政策的能力。

(5)90、因果理论:大致包括三类内容:⑴把政策决定看成是一种假设,一张“指导人们从当前情况导出设计目标的地图”。

政策执行是按地图所指引的方向到达目的地;⑵把政策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

(5)91、管理理论: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

该理论把“管理”与“执行”在很大程度上看成了同义词。

(5)92、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

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

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制定的政策目标与方案是较为理想的结果,但在实际中却是行不通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