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词语产生的传播学路径一、媒体议程设置功能与新词语的产生媒体议程设置功能是一个分成三部分的线性过程:媒体议程影响公众议程,公众议程影响政策议程。
因为媒介的性质和特点不同,传统媒体议程设置功能和网络媒体议程设置功能有所不同,新词语的传播也因之有所不同。
网络媒体议程设置功能和传统媒体议程设置功能之间也存有着互推互抬的现象,所以纯粹的传统媒体和纯粹的网络媒体是不存有的,很多情况下,是以某一种媒体为主导,另一种媒体起到助推补充的作用。
具体来说,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一)网络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与新词语产生网络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表现为以传统媒体为主导,以网络媒体为补充,现以“世博”报道的媒体议程设置为例实行说明。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首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核心主题,上海世博会第一个正式提出了“低碳世博”的理念。
媒体自世博会开始前的2010年3月份始,通过对世博“低碳”、“环保”这些议题实行集中的、反复的报道,并把这些报道放在引人注目的位置,引导民众把注重焦点集中在这些议题上。
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中央重点新闻单位为主的平面传统媒体最早发起对这些议题的主导性报道,网络媒体报道紧随其后,除光明日报网络版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网易网、创业商机网等商业性网站也涉及到了“低碳”议题实行了补充性报道。
传统媒体主导、网络新媒体推动,使以“低碳”为关键词的环保节能话题提上了中国民众的议事日程,第一次深入地渗入到中国民众的生活方式当中,并由此产生了一批新词语。
围绕传统媒体“低碳”、环保的议程设置,2010年共产生14个相关新词语,包括低碳爱情、低碳达人、低碳哥、低碳谷、低碳交通卡、低碳客、低碳旅游、低碳人家、低碳信用卡、环保妹、低碳风、低碳日、低碳装、低碳名片等。
(二)网络媒体议程设置与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互推互抬与新词语传播1.网络媒体议程设置实现的三种方式。
网络媒体议程设置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编辑主导的新闻网站中新闻专题的议程设置功能。
关于网络新闻专题,《网络新闻编辑教程》有如下阐述:“网络新闻专题是以网络为平台,使用各种媒体手段对特定的主题或事件实行组合或连续报道的形式。
它是网络新闻整合的一种重要方式。
”[1]《网络新闻编辑学》中表述为:“网络新闻专题是指基于网络技术支持,综合使用多种表现手段,体现某个特定主题或事件的一组相关新闻信息总汇。
”[2]网络新闻专题利用涉及视觉和听觉的视频、音频、文字与图片等多种媒体的结合提升新闻效果,以信息集纳产生的报道数量提升某一单一事件的报道频率与强度。
以互动来调整报道节奏和内容,主动设置相对应议题,安排议程,发挥议程设置的功能。
二是编辑主导的网络新闻和评论的议程设置功能。
这些新闻报道或评论数量的多少、版面位置的排列,都能够影响网民对某一事件的感知和理解。
三是网站平台的操控者主导的微博、博客、网络论坛等自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
在网络传播中,某一受众能够通过网络自我发布个人议程,或者对网络信息实行加工、修改和重组形成个人议程。
如果个人议程能很快引起大量网民的注重,进而引发社会的普遍注重,这个议程也可能影响媒体议程。
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在这些“小众传播”环境里并没有被消解。
它们的背后都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即通过议程设置安排微博、博客首页页面的内容,以引起网名的注重和转发,或者将网络论坛中的帖子置顶,引发网名的注重和跟贴。
2.以媒体对监狱非正常死亡事件的报道为例。
在媒体对监狱非正常死亡事件的报道中,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成为报道的两大主流,二者在议程设置中互推互抬、相互影响,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引导力,影响着新词语的产生。
从2009年2月的“躲猫猫”事件到2010年11月的“盖被死”,监狱非正常死亡事件借助网络流行语成为网络舆论监督影响媒体议程,并进而形成网络媒体议程和传统媒体议程互推互抬的典型。
这从由相关事件产生的新词语中能够看出。
2009新词语(2个):躲猫猫、做梦死。
2010新词语(9个):喝水死、骷髅死、如厕死、睡觉死、洗脸死、盖被死、冲凉死(事件发生于2008年)、发狂死(事件发生于2009年)、针刺死(事件发生于2009年)。
还有监狱非正常死亡事件名称共24个。
这24个词包括了自2007年始发生的所有监狱非正常死亡事件。
在这24个名称中,除了发生于2007“呼吸死”和2008“睡梦死”未收入新词语外,其余22个中有9个收入2009年汉语新词语,另有13个作为这些新词语的相关词语附录其后。
这些新词语的产生有其独特的一面:它们都与网络媒体议程设置和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相关,是二者互推互抬的产物。
在传播模式上,绝绝大多数事件发生后死者家属最先求助于互联网,在网上发帖申冤而将事件曝光于各贴吧、博客、网络论坛,热心网民通过跟帖、转发微博等方式,使事件引发强烈的网络热议,经由前文提到的网络议程设置功能实现的第三种方式形成网络媒体议程:网站平台的操控者主导的微博、博客、网络论坛等自媒体,通过议程设置安排微博、博客首页的内容,以引起网名的注重和转发,或者将网络论坛中的帖子置顶,引发网名的注重和跟贴。
网络媒体议程设置引起了传统媒体的持续注重,传统媒体中的报纸、广播通过版面的设置等引入媒体议程设置功能,介入相关事件的报道。
如《云南信息报》是最早介入对“躲猫猫”事件报道的传统媒体,又如《中国之声》(广播)是最早介入“从床上摔下死”事件的传统媒体。
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介入,加深了这个事件对受众的影响和相关新词语的流行。
传统媒体的介入进一步推动了网络媒体的热炒。
网络媒体通过前文提到的网络议程设置功能实现的第二种方式即编辑主导的网络新闻和评论。
这些新闻报道或评论数量的多少、版面位置的排列,进一步影响网民对某一事件的感知和理解。
如媒体对2010年此事件相关词语“跳车死、摔跤死、自然死、递纸死、妊娠死、激动死、撞墙死、扯野菜死、螺丝钉死、从床上摔下死、睡姿不对死、鞋带自缢死、证据不足死”的报道就采用了这种议程设置功能。
除了第二种方式实现网络媒体议程设置功能以外,对有些影响特别巨大的事件如“躲猫猫、做梦死、喝水死、骷髅死、如厕死、睡觉死、洗脸死、盖被死”等新词语,网络媒体通过前文提到的网络议程设置功能实现的第一种方式即编辑主导的新闻网站中新闻专题的设置,将来自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中的相关视觉、听觉的历时的、共时的全部内容汇集起来,并将之与受众实行即时的互动。
这些使事件迅速扩大为具有全国影响的、关涉多方利益的公共事件。
网络媒体的第二、三种媒体议程设置一方面进一步推动了网络热议,另一方面又更进一步推动了传统媒体的继续、深入、持久的报道,不止报纸、广播介入相关事件实行议程设置,电视最终也会介入相关事件的报道。
如央视《新闻1+1》在对“躲猫猫”事件媒体报道数量高峰时期借用了平面媒体提供的材料对这个事件实行了评论,呼吁揭开男子看守所玩“躲猫猫”撞死真相。
这个传播途径大致如下: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广播、报纸)→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广播、报纸、电视)→网络媒体。
这种网络媒体议程设置和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互推互抬,最终形成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对事件的反复报道,由此催生了新词语和相关词语的产生。
在媒体共同的推动作用下,伴随新闻事件的“躲猫猫”新词语也同时扩散、流行。
程设置功能对新词语产生的影响。
根据议程设置功能理论,“议程设置功能考察的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
”[3]“议程设置”理论为人们理解传播与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对详细考察媒体的舆论导向过程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不但传统媒体需要实行议程设置实施舆论导向功能,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同样需要实行议程设置实施舆论导向功能。
媒体议程设置功能会影响新词语的产生,舆论导向同样能够影响新词语的产生。
因为媒体对事件的强调水准与受众的重视水准成正比。
媒体通过提供给公众议程来左右人们对某些事件的注重并引导舆论。
正如媒体2010对监狱非正常死亡事件实行议程设置,在新词语的表现上就是2009年和2010年相继产生11个相关新词语。
这说明媒体议程设置功能对新词语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舆论导向对新词语产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2.从传播效果看媒体议程设置功能对新词语产生的影响。
“传播效果分为认知、态度和行动三个层面,议程设置功能假说是这个过程的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的阶段。
”“大众传媒对事物和意见的强调水准与受众的重视水准成正比,该理论强调:受众会因媒介提供议题而改变对事物重要性的理解,对媒介认为重要的事件首先采取行动。
”[3]根据议程设置功能的效果理论:媒体中的新闻是否报道某个议题,会影响到公众对该议题的感知。
对少数议题的突出强调,会引起公众对这些议题的突出重视。
对一系列议题按照一定的优先次序所给予的不同水准的报道,会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的重要性顺序所做的判断。
媒体中的新闻是否报道某个议题,对少数议题的突出强调,对一系列议题按照一定的优先次序所给予的不同水准的报道,这些都会影响到相关新词语的产生。
(四)三字词新词语占多数的传播学原因1.语词长从二字词占多数到三字词占多数的历时变化。
从表一中能够看出,媒体对监狱非正常死亡事件的报道中,2009年和2010年共产生11个新词语。
这些新词语均为三字词,没有一个四字词或五字词。
2010年共产生13个相关词语,其中包括7个三字词、2个四字词、4个五字词。
2010年词长统计数据:据《2010汉语新词语》调查,“对626条新词语统计结果显示,数量排前的依次为三字词、四字词、二字词。
三字词语约占54%,是全部年度新词语的一半多,且几年来一直走高。
四字词语占22%,二字词语占18%。
平均词长为3.20个字。
三字词语比例占优势,与近几年多用热门格式造词相关。
”[4]新词语的词长变化能够从历时来考察:以下对新词语的统计数据中,除1989年出自《新词新语词典》以外,其余出自2006-2010《汉语新词语》。
从上面的统计数据能够得出几点结论:(1)在2006年,二字词新词语最多,其次为三字词,再其次为四字词;但从2007年开始,三字词新词语最多,其次为四字词,再其次为二字词。
(2)从2006年开始,三字词占新词语总数比例基本表现逐年递增趋势,四字词和二字词占新词语总数比例基本表现逐年递减趋势。
(3)从2009年开始,三字词占新词语总数比例约为50%及以上。
2.语词长从二字词占多数到三字词占多数变化的传播学原因。
除了前面提到的与热门格式造词相关以外,发生这个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传播学因素:三音词多是口语形式,带有诙谐的含义和效应。
根据冯胜利的研究,三字词从韵律上说属于悬差律。
悬差律“是指如果轻重的比差过于悬殊,其音律结构则赋有诙谐的含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