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量检验的主要管理制度模板

质量检验的主要管理制度模板

质量检验的主要管
理制度
质量检验的主要管理制度
09月01日星期六下午 06:17
质量检验的主要管理制度
一、
三检制:
所谓三检制就是实行操作者的自检、工人之间的互检和专职检验人员的专检相结合的一种检验制度。

1.自检:
自检就是生产者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 按照作业指导书规定的技术标准自行进行检验, 并作出是否合格的判断。

这种检验充分体现了生产工人必须对自己生产产品的质量负责。

经过自我检验, 使生产者了解自己生产的产品在质量上存在的问题, 并开动脑筋, 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 进而采取改进的措施, 这也是工人参与质量管理的重要形式.
2.互检:
互检就是生产工人相互之间进行检验。

互检主要有: 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流转过来的产品进行检验; 小组质量员或班组长对本小组工人加工出来的产品进行抽检等。

这种检验不但有利于保证加工质量, 防止疏忽大意而造成成批地出现废品, 而已有利于搞好班组团结, 加强工人之间良好的群体关系。

3.专检:
专检就是由专业检验人员进行的检验。

专业检验是现代化大生产劳动分工的客观要求, 它是互检和自检不能取代的。

而且三检制必须以专业检验为主导, 这是由于现代生产中, 专职检验人员无论对产品的技术要求, 工艺知识和检验技能, 都比生产工人熟练, 所用检测量仪也比较精密, 检验结果比较靠, 检验效率也比较高; 其次, 由于生产工人有严格的生产定额, 定额又同奖金挂钩, 因此容易产生错检和漏检, 有时, 操作者的情绪也有影响。

应当指出, ISO9000 系列国际标准把质量体系的”最终检验和试验”作为企业中一种重要的质量保证模式, 对质量检验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和规定。

二、签名制:
签名制是一种重要的技术责任制, 是指在生产过程中, 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入库和出厂, 每完成一道工序, 改变产品的一种状态, 包括进行检验和交接、存放和运输, 责任者都应该在相关记录文件上签名, 以示负责。

特别是在成品出厂检验单上, 检验员必须签名或加盖印章。

操作者签名表示按规定要求完成了这套工序, 检验者签名, 表示该工序达到了规定的质量标准, 签名后的记录文件应妥为保存, 以便以后参考。

三、质量复查制:
中国有些生产重要产品( 特别是军工产品) 的企业, 为了保证交付产品的质量或参加试验的产品稳妥可靠, 不带隐患, 在产品检验入库后的出厂前, 要请与产品有关的设计、生产、试验及技术部门的人员进行复查。

查图纸、技术文件是否有错, 查检查结果是否正确, 查有关技术或质量问题的处理是否合适。

这种做法, 对质量体系还不够健全的企业, 还是十分有效的。

四、追溯制:
在生产过程中, 每完成一个工序或一项工作, 都要记录其检验结果及存在问题, 记录操作者及检验者的姓名、时间、地点及情况分析, 在适当的产品部位做出相应的质量状态标志。

这些记录与带标志的产品同步流转。

产品标志和留名制都是可追溯性的依据, 在必要时, 都可搞清责任者的姓名、时间和地点。

职责分明, 查处有据, 能够大大加强员工的责任感。

产品出厂时还同时附有跟踪卡, 随产品一起流通, 以便用户把产品在使用时所出现的问题, 能及时反馈给生产者, 这是企业进行质量改进的重要依据。

追溯制有三种管理办法:
1批次管理法根据零件、材料或特种工艺过程分别组成批次, 记录批次号或序号, 以及相应的工艺状态。

在加工和组装过程中, 要将批次号逐步依次传递或存档。

2.日期管理法对于连续性生产过程、工艺稳定、价格较低的产品, 可采用记录日历日期来追溯质量状态。

3.连续序号管理法这种方法就是根据连续序号追溯产品的质量档案。

五、质量统计和分析
1.质量统计: 质量的统计和分析是质量报告和信息反馈的基础, 也是进行质量考核的依据。

根据上级要求和企业质量状况, 质量检验可提出质量考核指标建议, 上级考核指标亦可由上级直接规定。

车间生产计划部门应按月提供完成工时、产品数量、品种规格、零部件半成品完成数量等统计资料; 质量检验部门负责质量检验结果及数据的统计、汇总, 并按期向厂部和上级主管部门上报质量月报、季报和年报。

质量检验部门还要提供其它各种质量情况的统计资料, 质量统计资料一定要数据准确, 分类整理, 按规定项目和格式填写。

2.质量指标: 质量指标由于企业的产品和生产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本书主要以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电子工厂为例, 说明一般应予考核的质量指标体系。

1.一次合格率/直通率: 其公式为:
直通率=( 直通合格数/投入总数) *100%
由于许多电子工厂流水线生产特点( 每日清理拉线) , 导致开工时的直通率为0或很小( 机器尚未流到拉尾) , 而清拉时的直通率又大于100%或非常高, 非常脱离生产的实际情况, 因此生产直通率往往采用如下公式的合格率代替计算( 比较真实反应生产的不良状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