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说课稿
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说课
下面我从教材与教学目标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认识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
这节课重点感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新课程安排在了二年级下册。
因此,本节课只要求学生能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难点是体会“面”在“体”上。
(二)基于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初步认
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动手操作和形象的多媒体课件直观感受中形
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
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体会“面”在“体”上。
(四)说教具学具的准备:
课件、若干组积木、白纸、教学奖励需要的小长方形和正方形
二、说教法学法分析
本次教学活动以“情境引入—合作探究—建立模型—实践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再到建立模型的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为了让学生体验“面”在“体”上这一空间概念,我采用了学生熟悉而又乐于操作的积木,并制作了生动有趣的课件,利用多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制作的机器人贝贝,生动活泼的形式辅助着老师,自始至终调动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形成抽象的空间概念。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准备好一套积木,若干张纸。
开始,我用亲切的语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积木吗?小小的积木变化无穷,玩积木使我们更加聪明,今天老师为每个小组各准备了一套积木,请你拿出一个你认识的,你最喜欢的积木”
“谁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拿的积木是什么形状的?”(这里是用直观实践的方式复习旧知识,为新图形做铺垫。
)
这个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操作性。
当然,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是能够想出多种办法的,比如描、画、印等方法。
并且找2-3位同学在黑板上描画。
接下来小组合作完成,然后采用找朋友分类的方式,进一步认识与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之后启发追问,你从什么物体上找到的长方形,又是从什么物体上找到的正方形。
(三)巩固加深,实践应用
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能够认识并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接下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巩固练习。
1.找一找
接下来,让同学们观察教室,看看教室里那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也可以离开座位去找、去指、去摸,看谁发现得多。
然后小组内先说一说,再把发现展示给大家。
这是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画一画
然后增加难度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他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出来,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总结全课,提升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后找一找,你们家都什么物
体是长方形的,什么物体是正方形的,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四、说教学反思
整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精神,采用学生喜欢的玩教具,通过各种感官的共同参与,密切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六、说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正方形长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