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去游乐场》教案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去游乐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结合具体的情况,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数学思考:经历观察、选择数学信息、估测、交流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学习活动中来,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材分析:《去游乐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新世纪版)三年级上册30页~31页的内容,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的口算乘除法以及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知识,因此在本课引导学生通过“去游乐场”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掌握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采用多种形式(如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学生分析: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学校筹备建校时,正值我区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始进行课改实验之时,而现在的三年级学生正是建校时的第一批学生,学生大部分来自城市,极个别来自农村,学生基础相对均衡,学生在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后,已经能够根据学习内容尝试着去提出数学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够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一、讨论“如何过周末”师:转眼间,一周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你打算怎样度过这个周末呢?【作为一个寄宿制的学校,“如何过周末”是一个温馨的话题,周末了就可以与家人团聚,享受父母的爱。
教师利用这样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新课,在课始就紧紧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生1:我除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我还要去参加象棋兴趣活动。
生2:周六是我爷爷的生日,我们全家打算在这一周末一块儿到农村给爷爷过生日,我们好久都没有见到他老人家了。
师:你真懂事,是一个孝敬老人的好孩子。
生3:我打算和××一起到郑州市人民公园看冰雕展览。
……师:听了同学们的打算,老师感到非常高兴。
我们学校三年级一班的同学在上周六也组织了一次集体活动,他们去哪儿了?请大家看屏幕。
(多媒体播放同学们在游乐场的录相)二、讨论“买票”师:在这段录相上,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他们去了游乐场,在售票处写着:太空船每人8元,蹦蹦床每人3元,电动火车每人10元。
生2:三一班有12人玩太空船。
生3:还有7人玩电动火车,16人玩蹦蹦床了。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1:16人玩蹦蹦床需要多少钱?生2:12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生3:7人坐电动火车需要多少钱?生4:16人玩蹦蹦床需要的钱比7人坐电动火车需要的钱多多少?生5:12人坐太空船和7人坐电动火车一共需要多少钱?……师:这么多的数学问题,我们先来解决“16人玩蹦蹦床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
请同学们先自己独立思考,然后想一想如何解决,想好以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参与到学习小组的交流中,并进行指导。
)师:哪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把你们小组的想法给大家说一说呢?生1:我们这一个小组都是用口算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10×3 = 30,6×3 = 18,30+18 = 48,因此16×3 = 48生2:我估计它应该比12×3 = 36多,而比20×3 = 60小。
生3:我是用连加来计算的。
3+3+3+3+…… = 48。
因为16×3 = 3×16,因此我们还可以把3+3+3+3+……转换为16+16+16 = 48。
因此需要48元。
生4:要求“16人玩蹦蹦床需要多少钱”列式是:16×3我们是利用竖式来计算的。
我先用6乘3等于18,18满10,把8写在积的个位上,并向十位进1。
十位上的“1”乘3得30,再加上进上来的10得40,把4写在积的十位上。
师: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更好呢?生1:我觉得用口算很方便。
生2:我认为用竖式计算既快又正确。
对于16×3这道题我们可以用口算,但是如果遇到比较大的数相乘如16×8,516×7这样的题目,就不能用口算了。
师:说得真好!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课件出示:你会计算下面各题吗?)12×5 18×3 15×6 24×4师:通过计算,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生答略)师:那么,刚才我们提出来的“12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和“7人坐电动火车需要多少钱?”你会独立解答吗?(学生独立解答)师:刚才,我们帮助了三一班的同学解决了买票的问题,他们也邀请我们一起到游乐场去。
我们去看一看游乐场里有哪些有趣的活动。
三、“小小游乐场”师:在赛场上,小乌龟正在进行赛跑,让我们来帮助它,使它跑得更快!游戏(1)“谁跑得更快”(以小乌龟赛跑的形式)师:在游乐场上,最近又增添了新的娱乐活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游戏(2)a:“木偶剧表演”(学生任意选择一种)b:谁的风车转得快!篇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会运用计算方法较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计算过程。
提高学生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教学难点:加进上来的数。
教学关键:把进上来的数写在前一位的下面。
教学内容:P30—P31。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主题图,请同学描述图中的情况。
提出问题: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二、探究新知,建立模型1. 列算式:16×4=?这道题,你会计算吗?试着在练习本上计算,能用几种方法就用几种方法。
2. 汇报计算方法。
(1)口算。
4个16相加得64。
(2)10×4=40 6×4=24 40+24=64(3)重点讲解竖式的方法。
从个位算起,相乘满二十,就向十位进2。
十位上相乘后不要忘记加进上来的数。
3. 谁能试着总结多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强调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三、巩固练习,理解应用1. 用竖式计算,30页1题,四名同学板演并讲一讲自己的计算方法。
2. 学生独立完成30页2题。
3. 独立完成31页2题。
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可以分别计算出结果再连线,也可以找规律,通过观察不计算出结果来连线。
4. 一件上衣的价钱是一条裤子的2倍,买这样一套衣服需要多少钱?分析:想求一套衣服需要多少钱,首先要求出上衣多少钱,上衣的价钱是一条裤子的2倍,上衣价钱为18×2=36(元),一套衣服的价钱就是36+18=54(元)。
5. 光明小学2名教师带领31名学生去海洋馆参观,成人票15元,儿童票8元,用300元钱买门票够吗?2名教师要花2×15=30(元)31名儿童要花31×8=248(元)248+30=278(元)278<300答:用300元钱买门票够。
四、作业31页第1题。
篇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能力目标: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 情感目标:认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用具:幻灯、挂图、小黑板。
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公园吗?都喜欢玩什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公园玩,好吗?二、探索新知1.提出数学问题。
出示“去游乐场”挂图。
(1)理解图意。
先引导学生独立认真观察情境图,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①花10元,坐电动火车可以坐多少人?②9人玩蹦蹦床共花多少元?……(2)教师提出: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让学生思考:怎么列式?2.列出算式,探索算法。
(1)学生列出算式:16×4(2)教师指出:现在用1根小棒代表1人,并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操作活动:先第一行摆1捆(每捆10根),另摆6根,再摆同样的三行小棒,每行都是16根。
然后让学生观察,问:每行有多少根小棒?有几行?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么计算?教师边引导学生摆小棒边启发学生发现:要算4个16根一共是多少根,可先算4个6根是24根,把其中的20根捆成2捆,放在4行小棒下面。
另外4根放在2捆小棒的右边。
再算4个1捆是4捆,一共是6捆又4根,所以16×4=64。
(3)竖式计算。
①让学生独立尝试列竖式计算。
②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
③全班交流算法,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竖式计算过程。
根据板书教师再次强调书写格式;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的书写位置要正确。
乘“16”个位上的6得24,向十位上进2,在积的个位上写4。
4乘“16”十位上的1是4,加上进上来的2,得6(即60),在积的十位上写6。
④比较归纳。
将本题与上节课的例题(出示12×4的竖式计算过程)相比较,让学生思考:这两题的竖式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及不同点,怎样处理进位的数。
接着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一位数乘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十位进1;如果满二十,向十位进而二;满三十,向十位进三……。
同时指出,在进位时可以在乘法竖式中做出记号,以防止遗漏,计算熟练后可以不做记号。
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注意点;哪一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⑤指导看书,深化认识。
让学生看课本第30页的例题,让学生正确认识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告诉学生进位的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3.练习。
(让学生做课本第30页“试一试”中的1、2题。
)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做课本第31页“练一练”中的1、2、3、4题。
第1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要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第2题。
此题是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同时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练习时,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独立连线,在同桌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第3题。
此题是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练习时,学生根据题意独立解答,再进行全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