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练习题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练习题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练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湖北四地七校联考)1938年11月,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发表声明:“此次战争的目的在于建立东亚新秩序”“国民政府倘能抛弃从来错误政策,另由其他人员从事更生之建树,秩序之维持,则帝国亦不事拒绝。

”12月为“建立东亚新秩序”,又提出所谓“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三原则。

这主要表明( )A.国民政府的亲英美路线引起中日冲突B.为灭亡中国日本在策略发生了新变化C.日本根本目的在于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D.敌后抗日根据地广泛开辟引起日本警惕解析:选B 据材料“国民政府倘能抛弃从来错误政策……则帝国亦不事拒绝”表明日本对国民政府由军事进攻转变为诱降为主,故B项正确。

2.(2019·合肥模拟)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各界联合会宣言》发表:“东北有三千余万民众,两百余万健儿,各输其财,各捐其躯,誓与日本帝国主义者作最后决斗。

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据此可知( ) A.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由此开始形成B.东北地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C.东北民众是中华民族抗日的先锋D.中日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解析:选C 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形成是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开始的,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东北人民抗战的决心,没有涉及战场问题,故B项错误;面对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东北人民决心抗击日本的侵略,可见东北人民是抗日的先锋,故C项正确;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之后,故D项错误。

3.(2019·太原一模)自1934年开始,国民政府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动,一般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旗号;1937年后,国民党的军政委员多出版过以“民族复兴”为题的宣传著作。

这些举动( )A.表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推动了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C.导致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D.客观上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变化解析:选D 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是在甲午战争后,故A项错误;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就已经兴起,且当时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是社会自发力量与中国共产党,不是国民政府,故B项错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是华北事变后,故C项错误;题干提及国民党与国民政府打着民族复兴旗号,有利于激发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客观上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变化,故D项正确。

4.(2019·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徐州会战前夕,周恩来在回复国民党将领白崇禧的咨询时指出:津浦线南段的作战应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徐州以北应将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

白崇禧照此实行了。

这表明( )A.国共两党共同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B.徐州会战揭开了国共合作抗战序幕C.徐州会战运用的战略战术比较灵活D.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领导核心地位确立解析:选C 根据所学可知,国共两党制定了不同的抗战路线,故A项错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序幕,故B项错误;由材料“白崇禧照此实行了”可知国民党运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灵活的战略战术,故C项正确;材料只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战略战术对国民党的影响,没有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故D项错误。

5.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一败再败,南京沦陷,“唯武器论”“亡国论”甚嚣尘上。

台儿庄战役之后,“唯武器论”不攻自破,“最重要的是我国军民人心认识对日本人还可一战”。

这说明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A.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B.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C.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D.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解析:选A 根据“我国军民人心认识对日本人还可一战”表明了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故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故B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1937年9月,台儿庄战役是1938年3月,故C项错误;据所学可知,1938年10月,武汉会战后,抗战转入相持阶段,故不能扭转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故D项错误。

6.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通过《对于党务报告之决议案》指出:“今后本党应力求在乡村社会力量之发展。

过去本党组织仅偏重城市而忽略乡村,致广大农民群众易为异说所乘,今后亟应以乡村为发展组织与宣传之主要对象,于乡村社会中深植本党之势力,而使违犯主义之思想无从流布于社会。

”决议表明国民党( )A.调整作战方针应对抗战形势变化B.在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立场上倒退C.改变了忽视人民抗战力量的立场D.对敌后战场的作用给予充分肯定解析:选B 国民党把共产党的主张列为“异说”,是对国共合作的一种破坏、倒退,故B项正确。

7.《1943:中国在十字路口》中记载:“1944年,蒋的部队在日军‘一号作战’攻势面前节节败退;史迪威将军的撤换引发了美国对蒋介石政权的失望;知识分子在重组的民盟下开始活动,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敌后战场转入反攻。

”这主要反映出1944年( )A.国民政府统治离心已见端倪B.日军持续进攻战略效果明显C.敌后根据地合法地位得到认可D.民主党派已支持中共的主张解析:选A 根据题目中“蒋的部队在日军‘一号作战’攻势面前节节败退”“史迪威将军的撤换引发了美国对蒋介石政权的失望”得出国民政府统治离心已见端倪,故A项正确。

8.(2019·廊坊期末)1944年11月,美国《皇冠》杂志说:“中国军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军队,缅北战役表现出中国军队忍受无限艰难的伟大,是世界上任何军队都望尘莫及的。

”材料中的“缅北战役”()A.重新打通了西南的国际交通线B.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C.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D.使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解析:选A 缅北战役是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美、英军的协同下,在缅甸北部和云南省西部对日军的进攻战役,毙伤日军25 000余人,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故选A项;1937年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B项;1940年下半年的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排除C项;1938年10月起,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排除D项。

9.毛泽东说:“从中国革命的将来看,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当然,其他根据地没有丢而我们又有了东北,中国革命的基础就更巩固了。

”这一战略思路的提出( )A.适应了国民革命的需要B.促进了土地革命的结束C.推动了抗日战争的反攻D.有利于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析:选D 国民革命的波及范围并没有到达东北地区,故A项错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和势力范围主要是在南方的湘赣地区和西北的陕甘宁地区,同样在东北没有根据地,故B项错误;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的控制范围同样没有达到东北地区,故C 项错误;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地区是我们党在兵力和实力上唯一超越国民党的战区并以东北解放区为战略基地逐步实现了全国的统一,故D项正确。

10.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把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把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把原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把原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

中央军委的这一决定( )A.旨在集中各区优势兵力消灭国民党主力部队B.体现了突破地域限制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需求C.落实了七届二中全会夺取全国胜利的总方针D.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决心解析:选B 材料只是更改“野战军番号”,未涉及集中各区优势兵力,故A项错误;野战军番号由“西北”“中原”“华东”“东北”分别更改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体现了突破地域限制,故B项正确;七届二中全会于1949年3月召开,时间上不符,故C项错误;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决心,是在1949年4月渡江战役后,故D项错误。

11.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举动“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

此军事举动( ) A.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B.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C.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解析:选A 根据“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可判断该军事行动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故A项正确;辽沈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故B项错误;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故C项错误;南京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故D项错误。

12.(2019·湖北四地七校联考)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声明:“只要和议无害于国家的独立完整,而有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只要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民主宪政不因此而破坏,中华民国的国体能够确保,中华民国的法统不致中断,军队有确实的保障,人民能够维持其自由的生活方式与目前最低生活水准,则我个人更无复他求。

”这反映了他( ) A.不甘心放弃仍试图影响政局B.害怕失败想推脱战争责任C.准备改组政府放弃一党专政D.尽快结束战争以争取和平解析:选A 材料“中华民国的国体能够确保,中华民国的法统不致中断,军队有确实的保障”说明蒋介石仍然坚持一党专政,坚持国民党的统治地位,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延安)陕甘宁边区政府政治上力图构建新型的乡村统一战线,理顺农民与地主之间的关系,以参议会为载体,调动起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使民众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同时也为乡村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民主政治基础。

经济上成立了劳动互助的村庄,农民已不是一户一户各不相关的各自劳动,而是为着一个确定的生产任务而奋斗;另一方面互助合作运动对于克服众所周知的乡村个人主义的思想起了很大作用。

文化上对于乡村教育,赋予了中共政治社会化的内涵与目标。

这不仅体现在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社会教育方面,即便在小学教育中亦是如此。

在陇东分区,各完小均以《群众报》、《解放报》、《陇东周报》作为教材,选择了14篇报上的文章,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产生展览会的意义在哪里”、“打倒国民党的特务政策”等等。

——摘编自《乡村建设的延安道路》材料二1933年山东省政府决定在山东进行县政建设实验,由梁漱溟主持的研究院进行改革。

首先,裁局设科,科长多由研究院毕业生充任。

此外,县政府增设了户籍室、农村金融流通处等机构。

其次,乡设乡学、村设村学以代替原来的医、乡、镇公所,实质是实行“政教合一”的自治制度,即以“村学”、“乡学”作为乡村的自治组织。

在建立的村学中,设有小学部、成人部、妇女部。

村里还为失学儿童设有共学处,因陋就简,随处施教。

在乡学中,一般设有高级小学部或职业训练部等,供村学学众进一步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