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平线隧道风险管理实施细则

西平线隧道风险管理实施细则

管理办法之三十三西平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西平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建立风险评估及管理体系,依据《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特制定《西平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实施细则》。

第二条西平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包含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和施工阶段,其中设计阶段分为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阶段。

第三条各阶段风险评估与管理应根据西平铁路隧道工程技术特点针对安全、环境、质量、投资、工期、第三方等风险进行,以安全风险为风险评估与管理的重点,并高度重视具有突发性和灾难性的风险。

对安全风险等级评定为极高的应予以规避。

第四条西平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主要对造成人员伤亡、环境破坏、财产损失、工程经济损失、工期延误等风险事件进行评估。

第五条西平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目标为安全风险、环境风险、工期风险、投资风险及第三方风险等。

第六条西平铁路隧道建设各方应主动、及时、动态地进行风险管理,以保证风险评估全面、可靠,风险处理合理、有效,风险监测准备,反馈及时。

第七条西平铁路隧道建设各方作为风险评估与管理的参与方承担相应的风险。

第二章西平铁路隧道风险管理第八条西平铁路隧道风险管理构架及管理职责(1)西平铁路隧道风险管理采用西安铁路局西平线工程指挥部(以下简称“西平指”)层(业主层)和实施主体层两层管理。

实施主体层(2)西平指由指挥长(第一管理者)、主管安质副指挥长(主管风险管理的负责人)、工程科(风险管理职能部)及安质科组成。

实施主体层包括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实施主体应分别建立风险管理小组。

西平指可邀请风险管理专家成立专家组,协助进行风险评估与管理。

(见图2.1西平铁路隧道风险管理构架图)图2.1 西平铁路隧道风险管理构架图(3)参与风险管理的人员上岗前应进行必要的培训。

(4)设计阶段铁道部对风险管理全面负责,设计单位(或咨询单位、相关专业机构)在铁道部指导下对风险进行评估;施工阶段西平指对风险管理全面负责,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在西平指指导下对风险处理措施进行落实。

(5)西平指的主要职责:1)督导设计单位(或咨询单位、相关专业机构)进行设计阶段风险评估工作;2)督导施工单位开展施工阶段风险评估工作;3)负责对高度和极高的风险等级进行审查;4)必要时委托相关专业机构进行风险监测;5)检查、监督、协调、处理评估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6)设计单位的主要职责:1)制订设计阶段风险评估工作实施细则;2)进行设计阶段的风险评估工作;3)提出风险评估结果,纳人设计文件;4)向施工单位进行有关风险的技术交底和资料交接;5)参与施工期间的风险评估;6)根据风险监测结果,提出风险处理意见。

(7)施工单位的主要职责:1)制订施工阶段风险评估工作实施细则;2)进行施工阶段的动态风险评估工作;3)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报西平指批准后实施;4)在施工期间对风险实时监测,定期反馈,随时与相关单位沟通;5)根据风险监测结果,调整风险处理措施。

(8)监理单位的主要职责:1)参与制订施工阶段风险评估工作实施细则;2)参与和监督施工单位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并侧重于安全风险和环境风险;3)检查施工单位风险处理措施的落实情况。

第九条可行性研究阶段风险管理(1)风险管理目标:通过对风险分析和初步评价,进行线路和隧道多方案比选,提出各方案存在的风险。

明确风险等级,形成风险评估报告。

规避重大风险,对选用的方案确定降低风险的初步措施,为可研决策提供依据。

(2)风险管理内容:1)设计单位应成立风险管理小组,领导、组织、协调本单位风险管理工作。

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制订工作计划、进行人员培训等。

风险管理小组应统筹地质、线路、隧道等相关专业,在铁道部和各级管理部门的配合下提供隧道的相关基础资料,包括项目建议书、勘察资料、各级主管单位相关批文、隧道所在区域类似工程的设计资料和施工情况等。

2)风险识别由铁道部组织,设计单位风险管理小组负责实施。

风险识别应动态地进行,在识别过程中应进行持续的检查和修改,随时提供审查。

3)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进行筛选,将较易发现风险、通过一般措施就可以有效控制的或事故发生概率小且无严重后果的风险剔除。

评价剩余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和后果等级,并最终确定初始风险的等级。

4)针对初始风险,相关专业应研究降低初始风险的处理措施和对策,进行方案设计,并对投资进行比较。

结合风险对策措施对残留风险进行评估,确定残留风险的等级,根据风险接受准则确定残留风险是否在可接受范围以内。

残留风险评估后应形成残留风险等级表。

设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和成果应由设计单位组织专门人员对其进行监控和审查,最后将评估结果报铁道部。

5)高度和极高风险必须报送铁道部。

原则上,极高风险应规避,当受勘察阶段的影响而无法判断的风险可作为残留风险,需在文件中明确,并提出下阶段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第十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阶段风险管理(1)风险管理目标:初步设计阶段应对上一阶段所确定的残留的风险和新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对影响安全的风险进行专项初步设计。

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对风险进一步识别,优化设计方案,提出合理的施工方法、切实可行的工程措施、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为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创造条件。

(2)风险管理内容:1)西平指配合铁路局总工程室首先对设计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各级技术责任制度进行审查。

2)设计单位应根据上一阶段风险评估与管理的成果,更新风险信息和相关控制措施,编制本阶段风险管理实施细则。

设计前应收集隧道设计的信息息和资料,审查其可靠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3)设计单位应建立风险跟踪机制。

其内容包括设计风险交底、设计标准审查和管理、专业之间协调检查等。

设计文件应符合相关的法规、规范和满足西平指对风险管理的要求,保证施工安全、结构可靠、环境协调。

4)设计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工程经验,合理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充分考虑不同工法对安全的影响,开展有针对性的预设计,明确监测标准,确保工程的可靠性。

5)编写风险管理报告,在技术交底文件中提出风险管理的注意事项。

第十一条招投标阶段风险管理(1)风险管理目标:通过在招标文件中提出的风阶等级、管理要求和在投标文件中响应,确定合同中各方风险管理内容和责任,界定风险分担的原则、风险的接受准则和费用,有效保证风险管理顺利进行。

(2)招标文件风险管理内容:结合隧道工程特点,制订风险管理计划,明确组织机构、人员要求、各方应承担的风险管理责任;规定投标单位应提供的相关信息,制订评分标准等内容。

(3)投标文件风险管理内容:投标文件应响应招标文件,说明本企业风险管理的能力,提出新发现或预测到的各种风险,明确风险监测方法,重大风险的应急措施等内容。

第十二条施工阶段风险管理(1)风险管理目标:根据设计阶段风险评估结果、施工地质、资源配置及实施方案进行再评估,提出相应的施工措施,注重施工管理、措施评价和落实,保证施工安全和减少损失。

(2)风险管理内容:1)施工前,西平指安质科制订风险管理计划,组织设计单位进行风险的技术交底。

2)施工单位应仔细、全面地熟悉施工图纸,核对图纸与现场实际情况是否相符,提出有关风险(特别是安全风险)的质疑,由设计单位在设计技术交底时解答。

3)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制订风险管理实施细则,进行人员培训。

4)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结合设计文件对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公路、地下管线、居民生产生活用水等周边环境及地质条件进行全面核查,并形成正式报告,经监理单位审核签认后,报送西平指备案。

5)监现单位应审核施工方案中风险处置原则和风险应急措施。

6)施工中,施工单位应在设计阶段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结合环境和地质条件、施工工艺、设备、施工水平、经验和工程特点等。

对新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提出风险处理措施供西平指决策,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监测。

7)施工单位应在施工现场公示识别的风险,其内容包括风险描述、监测方案、应急预案、责任人等。

8)监理单位对施工过程中风险分级调整清单进行审核,经项目总监签认后报送西平指。

9)西平指负责组织评审和汇总,以会议纪要的形式形成评审意见,对极高、高度的风险分级调整,需报送主管领导。

10)施工过程中风险的监测包括施工监测、工况和环境巡视、作业面状态描述、风险处置过程和发展趋势等内容;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将地质超前预报、监控量测纳入施工的重要工序,按照设计要求编制施工监测的实施方案,对工程自身结构及环境风险进行全面监测;提前识别和预测地质风险因素,保证施工安全。

11)监理单位对施工监测实施方案进行审批,并报送西平指,监理单位应监督、检查施工单位的监控量测、巡视、状态描述、风险跟踪及地质超前预报等实施情况12)施工中,各参建单位应建立风险的预警、响应及信息报送机制。

根据实时监测数据、工况、环境巡视和作业面异常状态等,施工单位确定预警级别,形成异常状况报告;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突发风险事件的预警状态,施工单位应立即启动相关预案,组织处理,同时第一时间报送西平指、设汁单位、监理单位。

13)监理单位在收到施工单位提交预警异常状况报告后应立即组织施工单位进行分析,审批施工单位报送的预警状态处理措施,审查消警建议报告并报总监、西平指和设计单位,并负责检查施工单位的措施执行情况。

14)西平指根据预警异常状况报告、监测数据及分析成果、巡视信息,及时审核、分析并确认风险预瞥级别,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处理措施。

其他参建单位应承担风险处理的组织、协调、监督及实施等职责。

第三章西平铁路隧道风险评估第十三条西平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一般规定(1)西平铁路隧道风险评估应根据各阶段信息建立风险指标体系,如表1.1所示。

表1.1 西平铁路隧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框架(2)西平铁路隧道风险评估应结合各阶段工作特点和内容,确定风险评估对象和目标,进行评估工作,提出相应的风险处理措施。

当风险产生的后果可能为突发性事故(瓦斯爆炸、突水、突泥、突石等)时,风险处理必须明确设计措施和预案、施工工序、注意事项、监控要求和施工应急措施等,并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