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 基础心理学试题六 一

1 基础心理学试题六 一

1 基础心理学试题六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的客观事物的的反映。

2、注意分配的条件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有一种是的,而且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具有的。

3、表象是从到的过度阶段,是认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4、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有:提出问题、、和验证假设。

5、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而产生的。

6、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需要和需要。

7、气质的动力特征主要指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和心理活动的。

8、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是因素和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9、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类型差异、的差异和差异10、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把握的注意对象的数量即注意的,又称注意的。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 )A.冯特B.华生C.费希特D.弗洛伊德2.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A.色觉B.知觉C.感觉D.统觉3.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的注意特性是()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4.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组块A.9±2B.7±2C.5±2D.6±35.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是()A.有意想象B.随意想象C.创造想象D.再造想象6.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或现象是()A.原型B.定势C.迁移D.变式7.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是()A.感觉B.知觉C.需要D.能力8.气质类型在社会上评价是()A.都是好的B.都是坏的C.有好有坏D.无好坏之分9.人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性格特征是()A.性格的态度特征B.性格的意志特征C.性格的情绪特征D.性格的理智特征10.智力分布呈常态分布就是指()A.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没有明显的个别差异B.智力中等的人占多数C.智力超常的人占多数D.智力低常的人占多数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形象记忆2、定势3、创造想象4、性格的态度特征5、特殊能力四、判断题(每题1分,对打“√”,错打“×”,共10分)1.“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的是气质的稳定性特征。

()2.虚幻的想象是不受现实制约的。

()3.“谈虎色变”是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

()4.复杂意志行动过程中,执行决策阶段是最关键的阶段。

()5.相比较而言,多血质的人比抑郁质的人要聪明。

()6.差别感觉阈限越大,则差别感受性越强。

()7.精神分析学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

()8.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所用的智商是离差智商。

()9.潜移默化是指有意识记的结果。

()10.印度狼孩“卡玛拉”事件说明了社会现实与生活实践在人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性。

()五、简答(每题6分,共30分)1、注意的品质2、简述知觉种类3、情绪有哪些功能?4.一个人会面临哪些动机冲突?5、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六、论述题(15分)什么是创造性思维?结合实际分析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感觉器官个别属性2、熟练内在联系3、再造想象创造想象4、明确问题提出假设5、需要主观体验6、物质精神7、稳定性指向性8、遗传环境9、能力发展水平能力表现的早晚10、广度范围二、选择题1、A 2、B 3、C 4、B 5、D 6、A 7、C 8、D 9、A10、B三、名词解释1、形象记忆:是指个人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2、定势:又称为心向,是指人的心理的活动的准备状态。

定势是个体按照某种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一种心理倾向。

3、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不根据现成的描述,在人脑中独立创造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4、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人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它是性格特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5、特殊能力:是指为完成某种专门活动所必须的能力。

它是在特殊的专门领域内必须的能力。

四、判断题(每题1分)1、√2、×3、√4、√5、×6、×7、×8、×9、×10、√五、简答与论述题1、简述注意的品质。

①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觉察到客体的数量。

“一目十行”②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

其标志是在某一段时间内注意的高度集中,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

注意的稳定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指注意维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

人在感受同一事物时,注意很难长时间地保持固定不变。

广义:指注意维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

虽然人接触的对象或行动有所变化,但人对整个活动的注意却保持不变。

如完成做作业的任务活动。

③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

③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有目的地、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另一活动上。

如课与课间的转移。

4 2、简述知觉种类。

根据知觉的分类标准不同,可把知觉划分为以下种类:①根据在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活动,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以及视听知觉和触摸知觉等。

②根据知觉对象的特性,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空间特性的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和立体知觉等。

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运动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在空间位置移动速度的知觉。

③根据知觉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把知觉分为正确知觉与错觉。

错觉是在客观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主观歪曲的知觉。

3.情绪功能:一适应环境的功能;二影响和调节认知活动的功能;三信息传递的功能。

4、一个人会面临哪些动机冲突?动机冲突有:(1)接近——接近型冲突又称双趋冲突):人以同样强度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的,但又不能兼得时所产生的内心冲突。

(2)回避——回避型冲突又称双避冲突,指人同时遇到两个威胁性事情,但必须接受其一才能避免其二的内心冲突。

;(3)接近——回避型冲突又称趋避冲突,指人对同一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一方面好而趣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的内心冲突。

(4)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又称多重趋避,指人面对两个或两个一上目的,每种目的都有吸引和排斥作用,而又不能简单地选择一种目标回避另一种目标,必须作出多重选择以避免导致内心冲突。

5、影响性格形成发展的因素。

①家庭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②学校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③社会实践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④主观因素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六、论述题什么是创造性思维?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过程。

通过这种思维活动在揭露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及其内在联系的过程的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创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

创造性思维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做到: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②改变传统的评定学习成绩的做法,鼓励学生创造性行为。

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能力。

④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

基础心理学试题七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在心理学史上,一般认为心理学家1879年在德国大学创建的心理实验室视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2、观察过程总是伴随着活动,因此有把观察称为。

3、需要是指人的和的要求再人脑中的反映。

4、气质较多地受因素的影响,因此是的个性心理特征。

5、能力和知识既有___,又有___。

6、环境指客观现实,包括环境和环境7、营养不良会影响___的发育,从而影响___的发展。

8、教育在能力发展中起作用,人们愈来愈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9、优良的个性品质是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它又推动人去某种活动,从而促进发展。

10、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和习惯化了的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性是() A.注意 B.认识过程 C.意志过程D.思维 2.注意具有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A.指向性和选择性B.指向性和调节性 C.集中性和指向性 D.集中性和选择性 3.长时记忆系统对来自短时记忆系统的信息的加工是() A.物理特性编码B.表象(形象)编码C.言语听觉编码 D.语意编码 4.分析问题并找出问题中主要矛盾的过程是处于问题解决阶段的() A.提出问题B.明确问题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5.气质的主要生理基础是()A.血型B。

激素C.高级神经活动类型D。

体型 6.根据个体的智力情绪意志3种心理机能何者占优势划分性格类型的心理学家是() A.斯普兰格B.培因和李波 C.列维托夫 D.阿德勒7.父母的哪种教养态度有利与培养儿童的独立合作温顺和社交等良好性格?() A.民主B.保护C.支配 D.拒绝8.智力的核心成分是()A.观察能力 B.记忆能力 C.创造能力D.抽象概括能力9.素质是能力发展的() A.自然前提 B.核心成分 C.无关因素 D.决定因素10.平时讲的“随大流”、“人云亦云”是指() A.从众 B.服从 C.顺从D.态度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观察法2、无意注意3、感觉4、动作思维5、态度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打“√”,错打“×”)1、一切心理过程都离不开注意,注意伴随心理过程而产生。

()2、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注意特征是注意的分散现象。

()3、弗洛伊德用本我、自我、超我三者来解释个体的人格结构,并以冲突、焦虑以及各种防卫机制来解释个体人格发展的动因。

()4、人类意识是在社会生产劳动的实践中产生的,并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发展的。

()5、知觉是高于感觉的心理活动,是感觉之和。

()6、过度学习是指把练习进行得刚好超过自己的精力或能力的程度。

()7、仙人(童颜、白发、鹤骨、松姿)的形象组合说明想象是有现实基础的,材料来自客观现实。

()8、情绪是人和动物都有的。

()9、气质有好坏之分,而性格无好坏之分。

()10、人的特殊能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的智力水平的高低。

()五、简答(每题6分,共30分)1.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2. 简述记忆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3. 什么是思维?思维与感觉,知觉有哪些区别和联系?4.什么是群体?群体的作用和基本特征有哪些?5.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从众行为?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服从行为?六、论述题(15分)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复习以提高学习效率?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冯特莱比锡2、思维思维的知觉3、生理社会4、先天生物学比较稳定5、区别联系6、自然社会7、脑神经和神经系统能力8、主导早期9、从事并坚持能力10、态度行为方式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A 2. C 3. D 4.B 5.C 6. B 7. A 8.D 9. A 10. A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表现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记录,经过分析以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