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二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文本式+表格式(共2篇)24 周亚夫军细柳课题周亚夫军细柳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文意梳理、整体感知;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文学常识;继续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衬托对比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重点分析周亚夫治军之严的特点,并由此归纳人物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周亚夫忠于职守的精神。
课前预习作者简介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38岁任太史令,开始整理史料。
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司马迁开始写《史记》。
在征和二年(前91)完成了这部巨著。
写作背景本文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中华书局2013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西汉初年,北方强大的匈奴政权时犯中原,成为西汉一大边患。
汉文帝时的后六年,匈奴更是大举入侵,为了防备匈奴的入侵,汉文帝任命宗正刘礼率军驻守霸上。
派徐厉驻守棘门,任命周亚夫驻守细柳。
本文所写的是文帝亲赴军营巡视、慰劳守边将士的一段经历。
读准字音祝兹.(cí)棘.门(jí)彀.(ɡòu)都.尉(dū)诏.(zhào)按辔.(pèi)持兵揖.(yī)介胄.(zhòu)嗟.乎(jiē)曩.者(nǎnɡ)一词多义军上自劳军.:军队。
已而之细柳军.:军营。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驻军。
谢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告知。
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请罪。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告辞。
居居.无何,上至:过。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居住。
居庙堂之高:处在。
古今异义天子先驱..至(古义:先行的卫队。
今义:走在前面(引导的人);先导。
)持节.诏将军(古义:符节,古代使臣用来做凭证的东西。
今义:节日、节约。
)请.以军礼见(古义:请允许我。
今义:希望对方做某事。
)使人称谢.(古义:告知。
今义:感谢。
)词类活用军.霸上:名词做动词,驻军。
介.胄之士:名词做动词,本意指铠甲,这里指穿铠甲。
锐.兵刃: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锋利。
新课导入“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同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
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地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这里面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今天我们来讲述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理清课文结构(1)(第1自然段)先点明背景,交代因边关吃紧,周亚夫等将奉命备战戍边。
(2)(第2自然段)中心段,集中地表现周亚夫的性格特点。
(3)(第3自然段)借文帝之口,赞扬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2.课文讲的是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课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
但文章还用相当的笔墨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目的是将他们驻军的松弛情况与周亚夫的细柳军进行对比,以表现细柳军的军纪严明,这样就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
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人物虽未出场,却已令人感受到其“真将军”的威严和风范。
两处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如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熠熠生辉、跃然纸上。
3.课文最后一段引用汉文帝的话作结是不是显得多余?最后一段借文帝之口将霸上、棘门军与周亚夫领导的细柳军再作对比,进一步衬托出周亚夫的“真将军”风范。
以皇帝的感叹作结,不但具有权威性,而且还表现了汉文帝知人善任的特点。
当劳军结束后“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惊什么?作者虽未写明,但很清楚,就是对周亚夫和汉文帝的态度感到惊异。
由此引出文帝的一段话,其中一褒一贬,非常分明。
这段话出自皇帝之口,而且是在皇帝调查研究之后,其力量就不同寻常了。
因此这一段引用汉文帝的话并不多余。
4.概括一下汉文帝在细柳营遇到的意外。
没有守将周亚夫的命令不能进入军营;军中不能驱马奔驰;守将周亚夫手拿兵器,以卑礼拜见天子。
【探究人物观点】1.“既出军门,群臣皆惊”中的“惊”字有什么深刻含义?一个“惊”字,含义丰富。
既可能是群臣为周亚夫治军之严感到吃惊,也可能是周亚夫迎接皇帝不到家,冒犯天子之威而惊恐;既可能是群臣为文帝的深明大义而感到意外,也可能是为周亚夫过于拘泥于军纪而恼怒。
2.本文着重刻画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的描写并不多,而是运用了对比烘托的手法来凸显其形象,请找出文中的三处对比,并说说这些对比说明了什么。
其一:细柳军与霸上军及棘门军的对比。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说明军容严整,戒备森严,严阵以待。
“直驰入”——说明军规松散,守备松懈。
其二:文帝及随从入营的对比。
“不得入”——表明细柳军军纪严明。
“直驰入”——表明霸上军及棘门军的军纪松弛。
其三:三营将领的对比。
“持兵揖”“以军礼见”——周亚夫一丝不苟,严守军纪。
“将以下骑送迎”——将军带头违纪,无视军规。
这些对比表明周亚夫治军严谨。
因而细柳军军容严整,军纪严明,军令如山,而霸上和棘门军军纪松懈,军容涣散。
【分析人物形象】1.周亚夫“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和李白的“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二者所表现出的性格是否一样?如不一样,表现了各自什么性格?不一样,周亚夫是恪尽职守,李白是狂放不羁。
2.文中的周亚夫将军治军严整、忠于职守,请谈一谈其现实意义。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发扬周亚夫的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写作方法运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本文重在刻画周亚夫的“真将军”形象,但直接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用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上。
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
两处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如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熠熠生辉,跃然纸上。
2.语言明白、晓畅、简洁。
本文并不是平铺直叙地介绍文帝犒劳军队的梗概,而是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气氛中加以刻画,且用词准确,含义丰富,感情色彩强烈。
如写霸上及棘门驻军的松弛,只用了三个字“直驰入”;写细柳营军备森严,细腻逼真,也只用了十多个字。
又如写文帝离开细柳营后,“群臣皆惊”。
一个“惊”字,刻画出群臣或吃惊,或惊恐,或意外,或惊讶的种种心理,含义十分丰富。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尝试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刻画一位老师的形象,200字左右。
教学板书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反思这节课紧紧围绕着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要求进行教学,在分析周亚夫形象时,教师适时点拨,进行人生观教育,完成“文以载道”的德育任务,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学生对其正面形象进行质疑,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心理强,敢于挑战反驳传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备课全面,才能做到课堂上的游刃有余。
人教部编版初二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4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目标】1.积累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
2.自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并梳理故事情节。
3.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
4.把握文章写人叙事的技巧。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积累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
2.自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梳理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从题目上看有哪些信息?(生:题目中有人物、地点、事件。
)也就是说,题目的意思是周亚夫驻军细柳营。
军队驻守,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却被载入史册,名垂千古,为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原因。
在学习正文之前,同学们先自由阅读课文,了解与课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并做简单的整理和归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物的最初印象,进而提高学习本文的兴趣。
提示学生重点积累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文学常识。
课件出示:周亚夫(?—前143),西汉名将,绛侯周勃之子,封条侯,历仕汉文帝、汉景帝两朝,以善于治军领兵,刚正不阿著称。
军事才华卓越,在吴楚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一个多月便平定了叛军,拯救了汉室江山。
文帝,即刘恒(前202—前157),西汉第五位皇帝。
他励精图治,兴修水利,施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发展经济,巩固中央集权,开启了“文景之治”。
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
早年游遍南北,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继父职,任太史令。
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纪传体和书表的编写体例。
《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
鲁迅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板书: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积累文言词汇(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2.朗读指导,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大意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范读,学生听后自由朗读。
3.找出文中写慰问细柳营的内容。
试试分角色朗读提示:读文言文要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出语气,注意圈点标画难点障碍。
这一环节,可由学生提出应注意的字词读音、句内停顿及个别语句的语气。
小组讨论解决处理,教师点评。
4.结合预习成果,分小组合作讨论,理解词语,疏通文意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
出现疑难,小组内讨论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其他小组帮助解决。
通假字:(1)军士吏被.甲(“被”同“披”,穿着)(2)改容式.车(“式”同“轼”,车前横木。
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一词多义:上自劳军.(名词,军队)至霸上及棘门军.(名词,军营)军.霸上(动词,驻军)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动词,派;名词,使者)使.人称谢(动词,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互帮互助,获得双赢。
其中,对重点字词的积累是学习的重点之一。
通过检查预习成果了解学生疏通的情况,扫除疑难,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意。
三、再读课文,情节梳理1.自由朗读课文,简要概括每段内容预设第1段交代事件背景:匈奴大举攻入边境,周亚夫等将军奉命备战。
第2段写汉文帝劳军的情况,集中表现周亚夫的治军有方、刚正不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