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 words (1)前言 (2)一、音乐与心理健康 (2)(一)音乐的概念 (2)(二)心理健康 (2)(三)音乐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形式 (3)1、音乐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 (3)2、音乐是人们情感表达的有效方式 (4)3、音乐对心理情绪具有调节作用 (5)(四)不同音乐对心理的作用不同 (6)(五)音乐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受个体情绪的影响 (7)二、选择恰当的音乐 (8)结语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0)浅谈音乐对心理健康的作用作者:范倩文指导老师:王海鹰(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06级音乐表演班,湖南吉首,416000)摘要:音乐范围广泛,形式多样,是我们情感表达的一种非语言方式,通过不同的节奏、曲调、和声、力度、速度等因素构成多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对我们的心理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音乐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能促进人与内心的沟通,对人们的心理情绪有调节作用。
本文通过探析音乐对人心理的影响,解读什么样的音乐对人们的心理健康有益,促进身心健康的统一。
关键词:音乐心理健康作用On the role of music on mental healthAuthor:Fan Qianwen Supervisor: Wang Haiying (Performance Orientation,Grade 2006, College of Musicology &Dancing,Jishou University,Jishou Hunan,416000)Abstract: A wide range of music in various forms, is the emotional expression of a non-verbal way, through different rhythm, melody, harmony, intensity, speed and other factors pose a variety of different styles of music, our psychology is not the same effect . Music is everywhere in our lives, can promote th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heart, have on people's psychological and emotional regulation. In this paper, of the impact of music on human psychology, what kind of music interpretation on people's mental health benefits, and promote the unity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Key words: Music Mental Health Effect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的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因来自多方面的压力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日渐凸现。
如何探索心理调节、治疗的方法,有效维护人们的心理健康,已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研究课题。
音乐通过改变人的心理情绪来改善和加强人的大脑皮层、边缘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更好的控制和增进人体各种内脏器官系统的正常活动。
一、音乐与心理健康(一)音乐的概念物体规则震动发出的声音称为乐音,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就是音乐。
音乐是有节奏、旋律或和声的人声或乐器音响等配合所构成的一种艺术。
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
由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结合,形成音乐常用的“形式要素”:节奏、曲调、和声、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音乐凭籍各种要素的有机组合,决定着乐曲松弛、紧张、庄严、喜悦、忧伤等,可表达、唤起人们不同的感情,“乐与情通”。
音乐是人们抒发、表现、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奏听,都关联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
音乐通过音与音之间联接或重叠,产生了高低、疏密、强弱、浓淡、明暗、刚柔、起伏、断连等色彩,它与人的脉搏律动和感情起伏有着一定的关联。
特别对人的心理,起着无法用言语所能形容的影响。
因此,“音乐是人们感情的语言”。
(二)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界定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应遵循三条基本原则:首先,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
一个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是否能正确的反映外部世界,有无明显差异。
其次,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
一个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内容是否完整协调。
第三,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
在没有重大的外部环境改变的前提下,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特征是否相对稳定,行为是否表现出一贯性。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等级:一般常态心理、轻度失调心理、严重病态心理。
一般常态心理的人心情经常愉快满意,适应能力强,善于与他人相处,能较好的完成同龄人发展水平应做的活动,具有承受挫折、调节情绪的能力。
心理轻度失调的人不具有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满意心境,与他人相处略感困难,独立应对生活、工作有些吃力。
若能主动调节或请专业人士帮助,可以恢复常态。
心理严重病态的人表现为明显的适应失调,长期处于焦虑、痛苦等消极情绪中难以自拔,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如不及时矫治,发展下去会成为精神病患者。
情感、情绪决定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看法。
情绪是身体的思想,他们从身体的角度被感觉所表达,情感生活深入我们身体之中,以至于我们自己也常常搞不清楚,自己的身体究竟处于什么样的感觉状态中。
有时我们会感到非常压抑,有时我们会感到非常迷茫,尤其是极度压抑的感觉会导致心身疾患。
如何管理和调适自己的情感、情绪是生活中很重要的内容。
(三)音乐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形式音乐通过促进人与内心的沟通、抒发人的情感、调节人的心理情绪作用于人的心理,进而维持、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
1、音乐是人与内心沟通的桥梁从心理学上讲,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反映。
从音乐美学上讲,音乐创作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是一种受审美经验支配的创造性劳动,而这种创造性劳动的方式是把内心的体验改造成音响的形式。
由于人对客观事物的感受是一种综合的心理反映,所以,对音乐的欣赏不仅能直接体验音乐音响,还可以起到唤起人们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提高注意力、记忆力的作用。
音乐给人带来的想象和联想是很奇妙的。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从小爱哼唱家乡巴伐利亚民歌《和谐曲》,并由这首乐曲激发了大胆的科学设想:宇宙星际也应是和谐的。
由此他发现了行星的运动三大定理。
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受,当听到一首熟悉的乐曲时,会情不自禁的回忆起某段时刻的情景经历或是某种情感情绪,那种记忆犹新的感觉,会让人惊讶自己超常的记忆力,因为自己从未刻意去记忆,很多东西都是在不经意间就记住了,音乐在这里发挥着不小的联接作用。
日常生活中的各类影视广告经常会借助一些简单优美的旋律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消费者听到动听的音乐就会去注意该广告,简单优美的旋律是很容易被记住的,因此消费者再听到熟悉的旋律时就会很容易联想到该产品。
音乐可以表现超越现实的精神世界,激发人看不到的色彩和形象的意象,让你展开任何不可言语又不能压抑的幻想和内心体验,满足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需要,替代在现实世界中不能满足和受阻的愿望的实现。
音乐在现实与非现实,意识与无意识,清醒与梦幻之间架起了一道彩虹。
2、音乐是人们情感表达的有效方式音乐对情感、情绪的表达是非常直接的,因为音乐本身就是情感、情绪的产物,是作曲家对外部世界内心感受的一种直接表达。
我国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乐记》就已经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的看法,并描述了音乐是以怎样不同的声音表达出哀心、乐心、喜心、怒心、敬心、爱心等六种人的不同心情。
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把音乐与人的情感,情绪生活联系起来,认为乐调能反映出愤怒和温和、勇敢、节制以及一切互相对立的品质和其他的性情。
在西方,情感论音乐美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就是黑格尔,他在《美学》中反复强调音乐的内容是情感的表现,认为只有情感才是音乐所要据为己有的领域。
并且说:“在这个领域里音乐扩充到能表现一切各不相同的特殊情感,灵魂中一切深浅程度不同的欢乐、喜悦、谐趣、轻缓、任性和兴高采烈;一切深浅程度不同的焦躁、烦恼、忧愁、哀伤、痛苦和惆怅等,乃至敬畏、崇拜和爱之类情绪都属于音乐所表现的特殊领域”。
克劳斯迈尔在1978年的著作《从音乐角度进行表达的乐趣》中认为,人借助歌唱和音乐活动,能够形成他的欲望冲动,能够表达他的情感潜能。
在音乐的世界里,没有国家之分,也没有时光之分。
世界三大男高音,在全球拥有无数的歌迷。
几百年前音乐巨匠创作的宏伟乐章,至今听起来仍然让人心潮澎湃。
一个日本人,即使他一句西班牙语都不懂,却也能够明确地明白Bulerías (西班牙一种民间舞蹈)传达的是喜悦之情,而在听另一种叫Tarantos的西班牙民歌时则觉得无穷的伤感。
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音乐固然在构造、音调、节奏以及演奏方法上存在诸多的差异,但是其所表达的情感喜悦或悲伤,往往能让听者敏捷感知。
由此,音乐是人们情感表达的有效方式。
3、音乐对心理情绪具有调节作用音乐能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内在感情,适当的音乐能有效的调节情绪。
音乐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是一种物理能量,而适度的物理能量会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和谐共振现象,这种声波引起的共振现象,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脑电波、心率、呼吸节奏等。
科学家们认为,当人处在优美悦耳的音乐环境中,可以改善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促使人体分泌一种有利健康的活性物质。
良性音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可改善人的情绪,振奋人的精神。
同时,有助于调节心理、社会因素造成的紧张、焦虑、忧郁等不良心理状态。
选择与当时情绪、精神活动同步的低沉、伤感、悲哀类的音乐,可以使自己的情绪状态进入音乐,与音乐同化;选择平静、松弛、安静类的音乐,逐步扩大自己的感受与体验,随着音乐进行想象,唤起共鸣,使情绪逐渐平静、放松;选择活跃、欢快类的音乐,使自己能获得轻松愉快的体验与美的感受,不愉快的情绪也就随之得到宣泄。
在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音乐,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舒缓人们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调节人们的消极情绪,让听者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