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李亚美
来源:《成才之路》2010年第34期
摘要:目前,素质教育,综合素质这两个短语出现的频率之高,表明人们认识到素质教育和综合素质的重要。
尽管提高学生素质的方式和途径很多,但音乐教育是学校实行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也是重要的方面之一。
学校实施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
如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
音乐教育不仅如此,还可以促使学生审美、鉴赏等综合素养的形成,同时也促使学生身心健康,生动活泼地成长。
关键词:音乐教育;综合素质;能力发展
一、音乐教育及作用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它通过运用音响、节奏和旋律创造音乐形象,表现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
音乐在艺术领域中的审美特征独具特色,它运用旋律、节奏、和声、复调、配器、调试、曲式等表情性手段和描写性手段塑造音乐形象,把艺术概括后的感情直接诉诸人的听觉。
音乐是抒情艺术,它不像湖光山色给人以美的具体形象,而是以浓厚的感情色彩显示音乐艺术形象的鲜明性,犹如“内在的海洋”,虽无汹涌波澜,却能把人们带进一种纯洁、高尚的感情世界,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精神也伴随美的旋律而升华,不仅获得美的享受,而且产生激起人们奋发向上的巨大力量。
学校应利用网络、软件等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理解能力、表演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音乐教育的途径及方法
音乐教学包括唱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音乐欣赏几部分。
教师在教学生唱歌时,要选择内容情调健康富有表现力,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歌曲。
如一首《爱我中华》,优美的旋律和感人的歌词,引起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
一首《九一八》歌曲,使学生产生无尽的联想:抗日战争年代,东北人民遭受日寇的蹂躏,人们美好的家园被日寇所毁……低沉的乐曲带给学生深深的思考:不忘国耻,奋发学习,兴我中华。
因此说,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不用理性的说教,而以歌词及旋律足以达到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操。
教师在音乐知识和音乐欣赏教学中,要“多加意会,少靠言传”。
让学生自觉运用耳朵多聆听各类美好的音乐,用大脑思考词曲蕴涵的意义,这样使学生既得到音乐知识,又提高欣赏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等。
因此说,音乐教育是重要的,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音乐智能,还可促使学生多种能力的形成,真是一举多得。
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形式多样性。
可以通过唱唱、讲讲、听听、奏奏等多种形式施教。
学生或用手打节拍,或用脚打节奏,或用身体随音乐而翩翩起舞,或放声歌唱。
既可唱节奏,又可唱乐谱;既可以小组为单位活动,又可个人单独表演,总之形式不拘一格的开放型课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得到性情的陶冶。
因此说,音乐教育具有重要性,它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而对学生身心发展也是不可少的。
三、音乐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音乐教育可以调动学生口、耳、手、脑等多种器官,这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高。
首先音乐促进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提高。
音乐是能使人产生回忆的艺术,音乐的旋律随着乐曲进程而不断变化,结束之后使人产生无穷的回味和思考。
听者和唱者都需要精神高度集中、联想和想象。
这样自然地增强了学生的注意和记忆。
其次,音乐促使学生审美能力和高尚情操的形成。
中学教材中有很多中外名家名曲,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中发现美、欣赏美,从而形成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一首好的音乐作品,犹如一首美妙的诗,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优美的音乐可以带给人以好心情,带给人以安慰,带给人以力量。
再次,音乐教育,可促使学生节奏感和肢体协调能力的提高。
音乐是一门节奏性强的科学。
它既可注重节奏,又注重协调。
如鼓手击鼓时手脚并用,钢琴、手风琴等需要双手的协调。
教师通过教学生演奏多种乐器,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肢体协调能力,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音乐是一门声情并茂的艺术,在当今提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的音乐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因为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智能,音乐智能又是人类多元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学生的记忆能力、想象能力、表演能力、协调能力都有提高。
(唐山市丰润区任各庄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