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三中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6 页。
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60 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班级填写在答题纸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 75 分)注意事项:1. 第Ⅰ卷共 30 小题,每小题2.5 分,共 75 分。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某学校高一年级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地球运动”内容时,选择学校附近开阔平坦的地方用指南针、量角器等进行研学实践活动(图2 示意)。
某日 11 时20 分(北京时间)测得的正午太阳高度和夜晚测得的北极星高度(量角器方位固定不变,图 1 示意)。
还观测到,这一天过后,同一时刻、同一地点测量学生的身影稍变短。
据此完成 1-2题。
图1 测量数据图2 研学实践活动场景1.根据活动情况记录可判断,观测地点位于()A.华北平原B.长白山区C.塔里木盆地D.云贵高原2.观测日期为当地的()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下图是黄赤交角和太阳光照射地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若图中α角比现在增大2°,则()A.黄赤交角变为25°26′B.回归线的度数将变为24°26′C.太阳直射的范围将缩小 4 个纬度D.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将扩大 2 个纬度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
此刻,曲线 MN 上各点太阳高度为 0°, MN 与 EP 相交于 N 点;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
读图回答 4、5 题。
4.由图文信息可知()A.M 位于E 的西北方向B.悉尼正值少雨的季节C.此季节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D.这一天甲地日出时刻早于乙地5.图示时刻()A.东经10°各地处于夜B. 澳大利亚与巴西不在同一日C. 全球属于夜的范围大于昼D. 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北京时间 2018 年12 月8 日凌晨 2 时23 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北京时间 2019 年1 月3 日10 点26 分,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成功登陆月球背面。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时,英国伦敦的当地时间是()A.1 月3 日2 时26 分B.1 月3 日18 时26 分C.1 月3 日16 时26 分D.1 月3 日4 时26 分7.从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发射至其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期间,北京()A.昼长先变长后变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变小后变大B.昼长先变长后变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变大后变小C.昼长先变短后变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变大后变小D.昼长先变短后变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变小后变大读世界地图,回答 8-9 题。
8.若AB 为昏线,则H 地的地方时为()A.12 月22 日6 时B.6 月22 日18 时C.12 月 22 日 18 时D.6 月 22 日 6 时9.若DF 为晨线,此时地球上有22 日和23日,在东半球内属于23 日的范围是()A.0°W向东至160°E之间B.0°向东至160°E之间C.0°W向东至20°E之间D.0°向东至180°之间下图为北印度洋(局部)洋流图。
读图,回答 10-11 题。
10、当新一天的范围正好占全球的四分之三时,图中①地的区时为( )A.7 时 B.9 时C.12 时D.21 时11、如果图中的虚线为晨昏线,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A.8 时B.10 时C.18 时D.22 时某市(约21.5°N)的周女士家准备在某楼盘买房,楼是东西延伸,每家南北均有阳台;三栋楼的楼高均是 48m,楼层高 3m,楼间距如图甲所示,有一停车场(车位布置如图乙所示)。
读图回答 12-13 题。
12.周女士的爷爷不想买太高楼层,婆婆希望更安静,周女士自己要求正午室内不要出现晒不到太阳的情况,周女士家最好买二栋的()A. 2 楼B. 7 楼C. 10 楼D. 都可以13.周女士的父亲想在停车场买一停车位(停车场长度与楼长一致),现在只有甲、乙、丙、丁四个车位,他怕夏天车被晒时间太长,最好选择( )A. 甲车位B.乙车位C. 丙车位D. 丁车位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一般由晷针和晷盘组成。
晷针垂直于太阳视运动的轨道平面,上端指向北极星方向。
在晷盘面上刻画出 12 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盘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据此并读图,回答 14-15 题。
14.天津校园内日晷仪晷针的影子,在夏至日晴天时移动的方向应是()A.由西北逆时针转向东北B.由西北顺时针转向东北C.由西南逆时针转向东南D.由西南顺时针转向东南15.若图示日晷仪由上海移至天津使用时,晷盘与地面的夹角应该()A.增大B.减小C.不变D.按日期做调整下面两图中,左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右图为“巨蟒出山”景观图。
“巨蟒出山” 是江西三清山的标志性景观,海拔1200 多米,相对高度128 米,是由风化作用和重力崩解作用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
结合相关知识完成第 16-17 题。
16.形成“巨蟒出山”景观的岩石属于左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17.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 )①岩浆侵入②地壳运动③外力作用④火山喷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下图为北美洲西部落基山脉中某地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 18-19 题。
18.图中断层①②与岩层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A.①③②④B.③④②①C.②③④①D.①③④②19.图中( )A.甲处断层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B.乙处物质直接来源于地表C.丙处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D.丁处岩石由岩浆冷却形成某科考队沿图中 M、N 所示线路对某大型褶皱区进行地质考察,其依次记录的 7 个观测点信息如表所示(岩层 a-b-c-d 由老到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图中甲处可能是( )。
A.背斜山B.向斜谷C.背斜谷D.向斜山21.沿M、N 方向作地质剖面图(虚线代表岩层弯曲状况) ,符合乙处地质地貌特点的是( )。
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
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 X 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 Y 区组成。
X 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 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
据此完成 22-23 题。
22.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 区和Y 区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侵蚀B.岩层褶皱C.风沙侵蚀D.岩层断裂23.X 区和 Y 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A.喷发物质差异B.冷凝环境差异C.外力侵蚀差异D.地壳运动差异灌草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
不同植被形成的风影沙丘的长度、宽度、高度不同。
图Ⅰ示意我国西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图Ⅱ示意该灌木植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
据此回答 24-26 题。
24.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25.风影沙丘( )A.体积与植株高度成正比B.长度与植株高度成反比C.高度受灌丛叶片大小影响大D.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26.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当地( )A.风蚀作用不断加强B.荒漠扩张速度加快C.风积地貌趋于稳定D.大气降水显著增加被誉为“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之一的库车大峡谷,位于天山山脉南麓。
这里地壳发生过剧烈的变动,岩层呈波状弯曲,山体呈红褐色,当地人称为“克孜利亚”,意思为“红色山崖”。
读图,完成 27-28 题。
27.构成库车大峡谷的岩石类型最可能是( )A.侵入岩B.变质岩C.沉积岩D.喷出岩28.对该景观形成过程的推断,合理的是( )A.沉积作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B.岩浆活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C.沉积作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D.变质作用、地壳上升、风化作用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 2 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
读图,完成 29-30 题。
29.1975~2004 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D.先淤积、后侵蚀30.推测1992~1997 年期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第Ⅱ卷(共 25 分)注意事项:1. 第Ⅱ卷共 1 大题,共 25 分。
2.考生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和计算步骤、过程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直接在试卷上作答的不得分。
3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5 分)(1)此图是以(2 分)为中心的光照图,日期为月(2 分)日(1 分)前后。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 分)。
(3)图中晨线是(1分),昏线是(1分)。
(4)A、D、E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2分)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角与E 点相等的另一条纬线的纬度是(2 分)。
(5)E点的地方时为时(2分),C点的地方时为时(2分),乙点的日出时间是时(2分),日落时间为时(2分)。
(6)A点的昼长为小时(2分),乙点的夜长为小时(2分)。
2019级高二年级10月份质量检测地理1-5BACCB 6-10ADDBB 11-15DBBDB 16-20BAABD 21-25 CDCDD 26-30CCADB31(1)南极 12 22(2)(23°26′s,90°w)(3) AB BC(4)D﹥A﹥E 19°42′N(5)12 18 3 21(6)1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