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规范要二十分
-----历史科学生规范答题要求
一、客观题要求(文综试卷中24-35题为历史题。
12小题共48分)
1.审题要求:首先,审题干时要肢解题干,明确限定项(时间、空间、
数量、角度、方式等)和求答项(角度、侧重点、是非、程度、层次等)。
其次,要审选项,审视时一定要全部读完,不轻易下结论。
一般步骤:先通读四个选项,找出明显的观点错误项、不符合限定条件项;对剩余的选项要认真分析,特别注意选项中的程度词。
一般来说,程度性的词都是别有用心的。
凡观点绝对化的东西,都要认真审视;最后,确定的选项必须完全符合题干中的每一项要求,绝不能断章取义,轻易选择。
2.对于材料性选择题:材料一般比较短小,但仍然按材料解析题的分析
方法,严格思维过程,认真做到“三个定位”,即:时空定位、角度定位、知识点定位。
3.选择题一般来说是以课本上的基本史学观点为尺子进行判断的,但对
于材料题来说,新情境会有新结论。
学生必须从材料的实际出发,得出结论。
答案不一定拘泥于教材观点。
4.材料性题目增多,组合型题目越来越少,考题更侧重于学科知识的理
解和应用,技巧性考查减少,学生备考复习中应关注命题方式,让复习更有针对性。
二、主观题的基本要求。
(文综主观题中40、41题为历史题,还有一道选修题,
共52分)
1.解题一般步骤;首先,通读每则材料,划分层次。
其次,抓住有效信
息。
最后准确阐释信息,完成每道题目。
2.读材料时,首先,看出处、看作者、看中心主题与教材内容在思维上形成连接,以便依托所学读懂材料。
其次,对于不同类型的材料,要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文字材料,分层取意有效阐释;表格材料,一般按两个维度上看变化,反映趋势,探究原因。
学习中学生要注意加强图与文字的连接。
往往图与文字的连接就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
静态的画面,流动的文字信息。
学生备考中应做到直观信息文字化,文字信息直观化,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答卷的基本要求:(1)问答题必须写上“答”字。
每个层次前必须写清求答项。
如:原因、条件、变化、趋势、影响等。
(2)文字大小适中,行距、字距适中,文字美观大方。
(3)切忌空话、套话、白话,要观点明确、史实具体、专业性强。
(4)绝对注意题目的求答项,按顺序在指定位置答题。
(5)答案要点层次分明,采分点更要醒目。
(6)组合题,首问尤为慎重。
首问出错,后面的问题一律不再批阅。
(7)注意答案间的逻辑性,特别是因果关系。
一般“因”在前,“果”在后。
切忌要点逻辑混乱。
(8)注意答案叙述的完整性。
切忌虎头蛇尾,不扣主题。
必须遵循史论结合原则。
4.审题时除“三个定位”外,一定要注意题目中对答题方式的要求。
如:列举、简答、问答、概述、论述等。
不同要求有不同的答题规范。
5.根据赋分,预设答案要点的多少。
一般一个要点至少2分,(高考答案要点没有1分的点。
)甚至是3分、4分。
总之,学生答题过程中,首先必须思维方式规范、行为过程规范,最后必须做到书写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