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年6月西南大学机考0288-大作业参考

20年6月西南大学机考0288-大作业参考

西南大学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学期:2020年春季
课程名称【编号】:艺术概论【0288】 A卷
考试类别:大作业满分:100 分
请在1-3题和4-5题中各选一道题作答。

1.艺术意蕴有哪些特点?(40分)
答:艺术意蕴是指深藏2113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5261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4102性,体现为一1653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

艺术意蕴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认识:
第一,艺术意蕴从一定意义上来讲。

就是艺术作品蕴藏的文化涵义和人文精神。

第二,艺术意蕴就是指艺术作品应当在有限中体现出无限,在偶然中蕴藏着必然。

第三,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深层意蕴,有时由于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

第四,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意蕴,并不完全是由艺术形象体现出来的主题思想。

第五,并非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艺术意蕴。

2.什么是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40分)
答: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灵感思维:关于形象思维,文艺界和学术界至今仍有各种不同的看法。

我们认为,形象思维是人类能动地认识和反映世界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艺术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

通过抽象思维同形象思维的比较。

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它们二者各自的特点。

抽象思维是运用一定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一种思维形式。

而形象思维则是运用一定的形象来感知、把握和认识事物,也就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

所谓灵感思维,是指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质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它是在一定的抽象忠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式思维形式。

3.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

(40分)
4.请从审美的角度分析《老鼠嫁女》这个剪纸作品。

(60分)
5.《十面埋伏》是我国著名的琵琶大曲,请你从审美的角度对这首古曲进行分析。

(60分)答:琵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乐器,也是最富特点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有着丰富的演奏技巧和独特的表现力。

《十面埋伏》是一首经典的琵琶古曲,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传统琵琶曲中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音乐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十面埋伏》又名《阳平楚》,其曲谱最早见于清代华秋平编译的《华秋平琵琶谱》。

乐曲壮丽辉煌,风格雄伟奇特,生动地描绘了“楚汉之争”的故事情节,着力刻画了得胜之师的威武雄姿。

琵琶武曲常用的演奏技法有扫弦、快夹扫、煞音、绞弦、满轮等。

《十面埋伏》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主要描述汉军大战前的准备,着重表现威武雄壮的汉军阵容;第二部分为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呐喊,是全曲的中心部分,形象地描绘了楚汉两军殊死决战的激烈情景;第三部分为项王败阵。

为了突出全曲的气势,《十面埋伏》在引子一开始就运用了“轮拂”手法,并做了欲强先弱、欲放先收的艺术处理。

第一部分
“列营”,节奏自由而富于变化。

从模拟鼓声的手法开始,一幅战鼓雷鸣、刀光剑影的古代战争画面便展现在了听众面前,给人以震撼之感。

乐曲采用“半拂轮”技巧,由慢及快、连续不断、铿锵有力的节奏犹如扣人心弦的战鼓声,立刻将听众带到了空旷的原野和安营扎寨的战争前奏中,其节奏自由,力度最强。

其中的“轮”仅一带而过,着重强调的是“拂”。

力点集中,手势自然,声音洪亮。

在这一段中,用拍、弹面板模拟炮火的轰鸣声。

“扫拂轮”中的“拂”也是一带而过,着力突出的是强烈的“扫”,随后的“轮”给人以威武壮烈之感。

在演奏时,右手要放松,将力量全放下来、沉下去,这样才能呈现出战争场面的气势,使听众一下子紧张起来,屏住呼吸,进入壮丽的古代战场。

“吹打”,全曲中唯一的旋律性较强、抒情气息浓郁的段落。

它运用了琵琶的长音轮指奏法,模拟了古代吹管乐器演奏的行进曲音调,音乐表现极像古代行军时笙管齐鸣的壮丽场面,刻画了汉军浩浩荡荡、由远而近、阔步前进的形象。

本段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以“长轮”为主,第一拍要重点挑一下,速度不要太快,主要表现大将威风凛凛出营的场面;第二层次运用“勾轮”技法,右手放松,力量下放,速度比上一层次稍快,主要表现副将们出帐的画面;第三层次运用“拂轮”技巧,力度更强,速度又比上一层次稍快,主要表现士兵们出征的场景。

- 1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