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结晶学与矿物学名词解释总结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结晶学与矿物学名词解释总结

一、名词解释
1、晶体、晶体习性与非晶质体
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平移重复排列形成的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

或具有格子状构造的固体
晶体习性: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矿物晶体常常生长出的习见形态,称为晶体习性。

非晶质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不呈规律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或:不具有格子状构造的固体2、聚形纹与聚片双晶纹;
聚形纹:不同单形交替生长而使它们的晶面规律性交替出现进而在晶体的某些晶面上形成的一系列直线状平行条纹
聚片双晶纹:双晶结合面的痕迹,晶体内外均可见
3、面角守恒定律、布拉为法则、晶体对称定律、双晶律
面角守恒定律:同种物质的晶体其对应晶面之间的夹角恒等。

如不同形态的石英,其对应晶面的夹角相等
布拉为法则:实际晶体的晶面常常平行于面网密度最大的面网。

晶体对称定律:晶体中只存在1次、2次、3次、4次和6次对称轴,不会出现5次以及6次以上的对称轴。

双晶律:双晶结合的规律,通常用双晶要素和双晶结合面来表示。

4、类质同象与同质多象
类质同象:晶体结构中某种质点(原子、离子或分子)被其他类似的质点所代替,仅晶格常数发生不大的变化,而结构型式并不改变的现象,如菱锰矿中的镁被铁代替,结构形式不变同质多象:同种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不同结构的晶体的现象。

如CaCO3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形成方解石和文石
5、双晶与平行连生
双晶: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种晶体,其结晶学取向彼此呈现为一定对称关系的规则连生体。

平行连生:由若干个同种的单晶体,按所有对应的结晶方向(包括各个对应的结晶轴、对称要素、晶面以及晶棱方向)全都相互平行的关系而组成的连生体。

平行连生也称平行连晶。

如萤石立方体的平行连生
6、层状硅酸盐的二八面体型与三八面体型结构
在四面体片与八面体片相匹配中,[SiO4]四面体所组成的六方环范围内有三个八面体与之相适应。

当这三个八面体中心位置为二价离子(如Mg2+)占据时,所形成的结构为三八面体型结构;如Mg3[Si4O10](OH)2。

若其中充填的为三价离子(如Al3+),则这三个八面体位置将只有两个离子充填,有一个是空着的,这种结构称为二八面体型结构。


Al2[Si4O10](OH)2
7、空间格子、点群与空间群
空间格子:表示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做周期性平移重复排列规律的几何图形
点群:晶体外部对称要素的组合。

(对称型)32种
空间群:晶体内部结构所有对称要素的组合。

230种
8、解理、断口与裂开
解理:矿物晶体在受力作用时,沿一定结晶学方向破裂成一序列光滑平面的固有特性称为解理。

这些平面称解理面。

如方铅矿的立方体完全解理
断口:当矿物遭受超过其弹性极限的外力作用时,沿任意方向破裂成不平整的断面
裂开:晶体在受应力作用下,有时可沿着晶格中除解理以外的特定方向面网发生破裂的非固有特性。

如刚玉晶体上的{1011}裂理
9、单形与聚形
单形:由对称要素联系起来的一组晶面的总合.如四方柱
聚形: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形聚合而成的晶形。

如立方体和菱形十二面体及其聚形
10、粘土矿物:具有无序过渡结构的微粒质点含水层状硅酸盐矿物。

11、矿物:是有地质作用或宇宙作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相对稳定的天然结晶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是岩石和矿物的基本组成单位。

12、TOT型结构与TO型结构:
TOT型结构:由两个四面体片T夹一个八面体片O组成的2:1型或TOT型
TO型结构:由一个四面体片T和一个八面体片O组成的1:1型或TO型
13、面角:是指晶面法线间的的夹角,其数值等于相应晶面间实际夹角的补交。

14、对称面:是一假想的平面,亦称镜面,相应的对称操作为对此平面的反映,它将图形平分为互为镜面的两个相等部分。

(P24)
15、对称轴:是一假想的直线,相应的对称操作为围绕此直线的旋转,物体绕该直线旋转一定角度后,可使相同部分重复。

(P24)
16、对称心:是一假想的点,所对应的对称操作为反伸,通过该点作任意直线,则在此直线
上距对称中心等距离的位置上必定可以找到对应点。

(P27)
17、旋转反伸轴:是一假想的直线,如果物体绕该直线旋转一定角度后,在对此直线上的一点进行反伸,可使相同部分重复,即所对应的操作是旋转与反伸的复合操作。

(P27)18、轴率:从晶体宏观形态是定不出轴长的,只能根据对称特点定出ao:bo:co,这一比例称为轴率.。

我们把三个轴单位的连比记为a:b:c,称为轴率。

(P42)
19、米氏符号:将晶面指数按顺序连写,并置于小括号内,写成(hkl)的形式,此(hkl)就是国际上通用的晶面符号———米氏符号。

20、晶面条纹:是由于不同单形的细窄晶面反复相聚、交替生长而在晶面上出现的一系列直线状平行条纹,也称聚形条纹。

(P196)
21、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入射的白色可见光中不同波长的光波吸收后,透射和反射的各种波长的可见光的混合色。

(P204)
22、矿物的条痕色:是矿物粉末的颜色。

通常是指矿物在白色无釉瓷板上擦划所留下的粉末的颜色。

(P207)
23、矿物的光泽:是指矿物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

(P208)
24、矿物的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外来机械作用的能力。

(P214)
25、摩氏硬度计:是一种刻画硬度,它是以十种具有不同硬度的矿物作为标准,构成的摩氏硬度计,其它矿物的硬度是与摩氏硬度计中的标准矿物相比较来确定的。

26、配位数与配位体
配位数:每个原子或离子周围与之最为临近的原子或异号离子的数目称为该原子或离子的配位数。

配位体:任一原子或离子周围与之成配位关系的原子或异号离子的中心连线所形成的几何图形。

27、假象与副象
假象:交代作用一般从原矿物的边缘或沿裂隙开始,当交代作用强烈时原矿物可全部被新矿物代替,有时新矿物集合体仍保留着原矿物的外形新矿物的这种形态称为假象
副象:同质多象转变过程中,矿物的晶体结构及物理性质均发生明显变化,但原变体的晶形却被新变体继承下来新矿物的这种形态叫副象
28、结晶水与结构水
结晶水:矿物中占据特定晶格配位位置的水分子
结构水:占据矿物晶格中确定配位位置的OH-\H+ H3O+离子
29、自色、他色与假色
自色:是矿物本身固有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决定的对自然光选择性吸收、折射和反射而表现出来的颜色,是光波与晶格中的电子相互作用的结果。

他色:矿物因含外来的带色杂质所形成的颜色。

假色:自然光照射到矿物表面或内部,受到某种物理界面的作用而发生干涉、衍射、散射等所产生的颜色。

30、晶簇与结核
晶簇:丛生于岩石空洞或裂隙中某一基底之上另一端朝向自由空间并具有完好的晶形的单晶体群。

结核:由隐晶质或胶凝物质围绕某一中心自内向外沉淀而成。

31、硅氧骨干
硅氧骨干:由于[SiO4]四面体内Si-O键强远大于氧与其他阳离子的键强,这些硅酸根络阴离子在硅酸盐矿物中起着骨架的作用因而称为硅氧骨干。

32、克拉克值
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平均的百分含量,通常有质量克拉克值和原子克拉克值两种表示方法。

33、铝硅酸盐、铝的硅酸盐和铝的铝硅酸盐
铝硅酸盐:在硅酸盐类中,Al3+以四次配位的形式,进入到[SiO4]四面体中,替代一部分
Si4+,这种硅酸盐称为铝硅酸盐。

铝的硅酸盐:在硅酸盐类中,AL3+以六次配位的形式起着阳离子作用而形成的硅酸盐叫铝的硅酸盐。

铝的铝硅酸盐:AL3+可呈六次配位,存在于硅氧骨干之外,也可呈四次配位,进入硅氧四面体中,若同时出现于同一结构中便形成铝的铝硅酸盐。

34、尖晶石型结构和刚玉型结构
尖晶石型结构:是AB2O4型氧化物的一种结构。

O2-作立方最紧密堆积,堆积层垂直于三次轴;单位晶胞中有1/8(8个)四面体空隙被A组离子占据,1/2(16个)八面体空隙被B 组离子占据;沿三次轴方向[AO4]四面体和[BO6]八面体共同组成的层与单纯的[BO6]八面体层交替排列;[AO4]四面体与上、下八面体层中[BO6]八面体以共角顶的方式相联结。

(P195)刚玉型结构:氧原子沿垂直三次轴方向呈六方最紧密堆积,AL离子充填2/3的八面体空隙,[ALO6]八面体在平行{0001}方向上共棱成层,在平行C轴方向上,共面连成两个实心
的铝氧八面体和一空心的由氧负离子围成的八面体相间排列的柱体,铝氧八面体成对沿C 轴呈三次螺旋对称。

35、多型:一种元素或化合物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层状结构存在的现象,不同层状结构单元层是相同的,仅仅是层的堆垛方式不同。

36、标型特征与标型矿物
标型特征:是指能够反映一定形成条件的矿物学现象,它包括矿物标型组合、矿物标型种属和矿物标型特征等三方面。

标型矿物:是指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形成的矿物体,它的出现,能够作为判断某一特定形成条件的标志。

37、晶体常数、晶胞参数(晶格常数)和晶胞
晶体常数:轴率和轴角(a0,b0,c0,ɑ,β,γ)。

晶胞参数(晶格常数):轴长和轴角(a,b,c,ɑ,β,γ)。

晶胞:是具体晶体结构中,根据平行六面体的划分原则所划分出来的最小重复单位。

38、平行六面体:空间格子中最小的重复单位,由两两相互平行的六个面围限起来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