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好习惯终身受益;学生行为习惯的好坏,对于教育任务的完成,对于学生的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
培根也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
年龄尚小的小学生正值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
作为学校教育者,在引导并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对策
教育,其实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习惯。
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年纪小,接触的社会少,行为习惯正处于形成期,可以改变的空间有很大,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就培养锻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然长大后再进行校正的话,就比较困难了。
”但是,当前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却令人担忧。
一、当前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
第一,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当前的小学生对上墙的行为规范倒背如流,却非常不注意自己的行为,而家长面对自己孩子的小毛病,总认为是小事情,没有引起重视,实际上,所有的大毛病都是从小毛病开始的。
如果一个人不注意小细节,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大错误。
所以教育要从点滴小事做起。
第二,没有在适当的时期进行教育,小学生年龄小,模仿力强,容易接受教育,在他们小的时候对他们进行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到了叛逆期,再想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就困难了,教育关键期,要进行
强化训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杜绝不良习惯。
二、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对策分析
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促进其一生的发展。
习惯还是要从小事做起,现在的家庭,好多家长都在外打工,把孩子交给老人,而老人容易溺爱孩子,发现了问题也不知道该怎么管。
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骄纵、任性、自私的性格,什么事情都以自己为中心,和同学不能友好相处,见了老师也不知道问好。
针对这些问题,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跟家长配合,积极做家长的思想工作,使他们了解到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家校一起抓,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从生活习惯做起,让他们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
同时教育他们要尊老爱幼,不能以自己为中心,要学会爱同学,爱家人,爱学校,爱老师,这样长大了才会懂得爱社会,爱祖国。
三、从关键时期抓起,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都知道养成一个好习惯很困难,但养成坏习惯再改会更困难,所以我们应该在小学生的性格形成期,着力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对不良的习惯一旦发现有苗头,立即遏制,否则如果当他们养成习惯之后再改正就困难多了。
俗话说:从小偷针,长大偷金。
我们切不可等到无法弥补的时候再进行补救,到时候亡羊补牢,为时晚矣。
为此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抓早。
这是从时间上来说。
从学生入学的开始就抓起教育,树立早一天让孩子
养成良好习惯的思想意识,从学生入学开始就进行教育,让教育方针植入孩子幼小的心田,让他们及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样抓得越早,成效就见得越快。
2.抓小。
这是从内容上说的。
我们在进行教育的时候,要注意万事从小事抓起,不可因为是小事就忽略掉,从而让小事演变成大事,只有注意好了细枝末节,才会让学生严于律己,一步步地约束好自己,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3.抓细。
每个年级的孩子都有自己的身心特征,不可一概而论,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按照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符合孩子们发展需要的教育措施。
4.抓实。
教育应该贴近生活和实际,从日常小事做起,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得到了切实的提高。
四、增强合力家校联手促进养成教育
学生在学校的时候是学生,到了家里就成了孩子,而且毕竟学生在学校里的时间是有限的,一周在学校五天,在家里两天,同时晚上的时间都是在家里度过的。
如果教师不跟家长做好联手,很难对学生的行为做一个根本上的矫正。
所以,教师应该定期召开家长会,跟家长做好沟通和协调,家校联合,双管齐下,让家长配合检查学生的作业,监督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改正不好的行为习惯。
家校联手,共同做好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工作,严格的学校管理加上严谨的家庭教育,相信我们的学生很快就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一封告家长书,一个电话,都是和家长沟通的有效方法。
五、结束语
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分成功的机会。
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
坏习惯往往使人终身受到不好的影响。
乌申斯基曾经说过,你有了好的习惯,一辈子享用不尽它的利息,你有了坏习惯,一辈子偿还不尽它的债务。
这话有着深刻的含义。
参考文献:
谢带群,《浅谈农村小学生的养成教育》[j],《西江教育论丛》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