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研须知

考研须知

考研须知:三大事项早做准备考研备考选负责的老师,配全套的资料,qq群答疑服务1.搜集信息首先,大家需要搜集的信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报考院校的信息。

2.专业课复习指导书信息。

3.辅导班信息。

4.报考院校和专业与你相同的研友信息。

学校的报考信息方面,包括了报考学校专业复试录取分数线,实际招生人数,复试比例,初复试权重,参考书目难度和本数,以及真题的难度等等有关。

一般一个普通学生是很难把这些信息找全的。

很少有学校官网能把这些东西全部公开透明,这需要我们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搜集这些东西。

其中最有效的是直接联系报考专业招生办老师,这就需要很强的人脉了。

其次可以找这个专业在读的研究生师兄师姐,帮你搜集这些信息,这也是很直接的。

再次,大家通过论坛,QQ群,百度等搜集信息,但大家要注意的是一定辨别信息的准确性,不要误导了自己学习的方向。

另外如果你报了辅导班的话,辅导班的老师也可以给你提供全面准确的的信息。

例如,2008年,中山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研指定了2本书,都是统计,学科方法方面的书籍,2009年考研书籍进行了彻底的变革,以前的2本书全部取消,重新指定了4本书,且和以前的方向完全不一样,考的是理论和历史。

由于这个通知是2009年9月份才公布的,所以当时消息公布后,很多考生都非常奔溃,相当一部分考生放弃了考研。

但是如果你能提前得知这些信息酒可以避免由于这方面的变动导致的失利。

最后,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信息就是,你自己的实力判断。

对于学生自身实力的评判,很多考生就迷茫了。

因为毕竟这是很主观的东西。

有很多学生学习规划一塌糊涂。

很多学生学习方法不对,学习资料也乱用,更加不用说他们对自己学习能力进行主观估计了。

对于学生自身实力的评判,要用非常科学的方法。

要能够正确的评估和认识自己的能力,再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合适自己的院校专业,制定最优的复习计划。

2.明确报考专业,初步决定报考院校很多的同学都不知该选择学校和专业,因为有的同学怕自己的实力差了,与自己希望的目标院校有太大的差距;而有的同学则是徘徊在几所目标大学之间无法做出准确的决定。

每年决定考研的同学,他们都会在三、四月份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初步的选定。

建议大家在正式选择院校之前做一下系统的测试。

因为经过系统的测试,你能总体地清楚自己的水平在同类考生里呈什么样的标准和去年考上研究生的师兄、师姐比较一下,看一下水平的差距。

通过分析报告,横向上,你能知道你在全国是什么样的水平,纵向上,跟你的师哥、师姐来比,在现阶段有没有达到他去年的标准,如果你发现差不多,跟成功的师兄、师姐比起来,可以大胆报考原计划的学校,如果发现有很大的差距,必须调整相应的院校。

大家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不仅要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梦想与期待出发,还要从宏观上把握自己实力与期望之间的实际差距。

这样,宏观和微观的整体把握才能加大考上研究生的可能性,实现自己的短期目标。

3.复习方法的确定考研是关系前程命运的人生重大事件,它绝对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和生活。

有些同学的基础比较扎实,有些同学的自制力很好,完全可以做到独立备考。

但相信还是存在一部分同学,在复习的过程中会面临学不会,或者控制不住自己的情况。

因此,大家最好在了解考试内容和自身情况之后,给自己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

可以自己先独立复习,有一定基础了再去抱一个培训班;或者先报培训班,基本掌握考研的内容和复习节奏,再自己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复习。

或者独立复习,穿插一定的辅导课程。

此外,现在社会上考研辅导机构五花八门,某宝上、论坛上的资料更是让人摸不到头脑,同学们一定要对考研辅导机构做科学的分析,了解到辅导机构的企业资本实力、招生规模、管理团队、辅导技术与能力、权威机构评估、媒体关注度、合作机构、办公硬件环境等等,以此确定自己所抱的辅导班的真正实力,这样也是对自己将来的复习效果有一个负责任的交代,千万不可盲从和盲信。

此外,在考研的初期,大家最好与身边的亲人和朋友适当沟通,向他们传递你要考研的决定,这样也能让大家适当的配合你的节奏,不会出现今天约你逛街、明天催你找工作的现象了。

考研:这10个常识考研人必看报考专硕要懂六件事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考研名师视频资源2019年考研全流程自划线高校分数线专硕与非全日制区别关于考研你真的了解了吗?下面分享考研10个常识,来看看有你不知道的么?1.考研高校选择A.三本(本地区、本学校、本专业) 最容易成功;B.三跨(跨地区、跨学校、跨专业) 最难成功;C.一本二跨(本专业、跨地区、跨学校) 最为理想;D.二本一跨(本地、本专业、跨学校) 最能成功;E.二本一跨(本地、本学校、跨专业) 最好成功。

特别说明:A、B两种选择较为极端,一般不可取;C、D、E三种选择是较为理想的考研模式,也是可取的。

2.院校及专业选择(1)该院校是985还是211(2)该专业在全国排名第几位(3)近五年该专业招生人数、报考人数、录取率(4)近三年该校本专业指定参考书变化情况(5)近四年该校本专业专业课真题有售与否(6)近六年该校本专业开办考前辅导班与否(7)近五年该校本专业硕士生研究生毕业就业情况(8)自己能否在这个专业找到一位相当的硬关系……3.考研科目共四门:两门公共课、一门基础课(数学或专业基础)、一门专业课两门公共课:政治、英语;一门基础课:数学或专业基础;一门专业课(分为13大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等。

其中:法硕、西医综合、教育学、历史学、心理学、计算机、农学等属统考专业课;其他非统考专业课都是各高校自主命题。

4.考研分数(总分500)政治:100分英语:100分数学或专业基础:150分专业课:150分其中:管理类联考分数是300分(包括英语二100分,管理类综合200分)。

5.试卷结构政治:(马原24分,毛特30分,史纲14分,思修与法律基础16分,当代世界经济与形势与政策16分)英语:(完型10分,阅读A 40分,阅读B(即新题型) 10分,翻译10分,大作文20分,小作文10分)数学:理工类(数一、数二) 经济类(数三)数一:高数56%、线性代数22%、概率统计22%数二:高数78%、线性代数22%、不考概率统计数三:高数56%、线性代数22%、概率统计22%一般情况下,工科类的为数学一和数学二:【考数一的专业】其中工学类中的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20个一级学科中所有的二级学科和专业,以及授予工学学位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一级学科均要求使用数学一考试试卷。

【考数二的专业】而工学类中的纺织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工程、林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5个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和专业均要求使用是数学二考试试卷。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工科类要求的数学试卷难易程度是由招生单位决定的,比如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料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对数学要求高的二级学科则选取数学一,要求较低的则选取数学二。

【考数三的专业】经济类和管理类的为数学三,经济类和管理类包括经济学类的各一级学科、管理学类中的工商管理、农业经济管理的一级学科和授予管理学学位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一级学科。

6.报名及考试时间(以网站公布为准)(1)网上咨询:9月12日-9月14日(可同时报考多个院校,但一定要记住报考号)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2)预报名:9月25—9月30日(应届本科生)(3)正式报名:10月10日—10月31日每天9:00—22:00(4)现场确认:11月10日—11月14日考生到指定地点交费并照相7.研究生考试时间:每科3个小时第一天上午政治(8:30-11:30)下午英语(2:00-5:00)第二天上午数学或专业基础课(8:30-11:30)下午专业课(2:00-5:00)8.考试成绩公布时间:每年3月份(1)复试一般在4-5月(2)复试在考研中的权重是30%~50%(3)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4)笔试分为英语的听力笔试和专业笔试(5)面试分为英语口语和专业课面试9.有关专硕vs 学硕简单而说:区别在于学制不同:学硕大多3年,专硕都是2年。

(现在好多都是2.5年,即12月左右毕业的样子)专硕:偏实践国家扩招而设的考试难度较简单(数学二、英语二) 奖学金较学硕难拿双证(注明专业学位)学硕:偏研究传统研究生形式考试难度较困难,奖学金相对容易双证读博方便,考不上可以调剂专硕,专硕不能调剂学硕所以,大家请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考虑,如果只是为找工作,是否要选择专硕以保险起见?一定要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这很重要,这3年会彻底改变自己人生的路线,别拿人生开玩笑,开多了会遭报应的骚年啊- -10.有关考研目的和规划首先我们要做决定的事情就是要不要考研,我们要明确的自己读研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职业规划,还是为了那三年的学生生涯,还是追求学术?抱着不同的目的考研的人有着很大的区别,我是亲眼看到为了荣誉而战的人的那种让人佩服的执着,如果自己的执念不是太深,能坚持到最后的人并不是太多,我身边的人从3月最开始一起奋斗的人,能站到最后的真的不到一半。

如果你确定你要读研,是为了一个很明确的目标,会为了自己提供一个很棒的动力,不至于动摇,不至于迷茫,所以在考研之前一定要考虑好。

研究生不代表着就比工作,出国等等路线更好,在这样的未来的三年里会得到什么,又会失去什么,自己要计算好。

读研还是工作好,这种问题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只能根据自己的条件来决定,根据自己想要从事的工作,想要的未来来决定。

总之请按自己的个人情况计算以下因素读研成本=(研究生学费+年人均消费+本科生年工资)×3获得情况=年实习工资x1+国家补贴x3+知识获得+硕士学历考研成本(以学长情况来计算)=3月实习工资+奖学金+租房房租+资料费+补习班=9000&(1-2次实习经历)+(4-6门技能)+(3-10项奖项)获得情况=毅力锻炼+缜密的逻辑能力+较好的英语读写能力+一门实用性专业的框架搭建+基础哲学体系总之这里的总成本就是考研成本+研成本,大家估算下,要是机会成本飙到了几乎等价的程度而难以抉择的话~就扔硬币定人生吧~2018考研必经的20个重要阶段及注意事项据历年时间推算,我们把2018考研复习备考整体划分为20个重要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大家需要重点关注的和做的事情,考生一定要注意,做好规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