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模拟试题(二)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a-23 Ba-137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瓷碗破碎B.洗净的铁锅出现锈迹C.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后变干了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瓶子外壁迅速附着一层水雾()2.“低碳生活”中的“碳”是指A.元素B.原子C.分子D.离子()3.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用10 mL量筒量取8.2 mL水B.用托盘天平称取5.6 g氧化铜粉末C.用排水集气法可得到比较纯净的氧气D.用5 mL水和5 mL酒精配制成10 mL酒精溶液()4.“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的目标是化学产品在设计、制造、应用、回收处理时,对环境没有或产生尽可能小的副作用。
下列符合“绿色化学”内涵的是A.某冶炼厂将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B.执法部门将收缴的假冒劣商品焚烧C.大量使用含磷洗涤剂D.开发新型燃氢汽车()5.由C、H、O、Fe四种元素组成的初中常见物质间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其中甲、乙、丙是单质,X、Y是化合物。
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两两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可制得另一物质。
以下判断错误的是A.甲、乙是非金属单质B.物质X一定是H2OC.物质Y一定是氧化物D.甲与丙反应能生成X()6.如图是实验室里标签破损的一瓶溶液,只能看清“K”和“O4”。
某同学对瓶中溶液是什么做了如下猜想,你认为她的猜想一定不合理的是A.高锰酸钾溶液B.锰酸钾溶液C.硫酸钾溶液D.碳酸钾溶液()7.日本3.11大地震引起核泄漏,其中放射性碘131,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碘131与碘127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周期表中普通碘元素如右图。
则关于碘131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碘131原子的质子数是53 B.碘131属于非金属元素C.碘131原子核内有78个中子D.碘131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1 g()8.薄荷醇(C10H20O)可用于糖果、饮料的加香,下列有关薄荷醇的说法正确的是A.薄荷醇中共含有31个原子B.薄荷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薄荷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0 D.薄荷醇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0∶20∶1 ()9.下图所示的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10.质量相等的两份过氧化氢溶液①和②,向①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同时把②加热,完全反应后,收集到氧气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函数图象正确的是()11.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出现的操作失误,会引起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降低的是A.用量筒量取蒸馏水读数时,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B.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将砝码放在左盘,但未使用游码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量筒中有少量水残余D.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时,不慎洒出部分溶液( )12.分类学习是化学重要的学习思想,下列物质分类错误的一组是A.H2、O2、N2B.HCl、H2SO4、NaHSO4C.NaOH、KOH、NH3·H2O D.NaCl、NaHCO3、NH4Cl()13.图1表示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图2 A、B试管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固体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
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发现A试管中固体增多,B试管中固体减少,则加入的物质是A.硝酸铵B.浓硫酸C.氢氧化钠D.生石灰()14.下列有关生产、环保、能源、资源问题叙述错误的是A.长期使用硫酸铵会使土壤呈酸性,应将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B.“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二氧化碳等气体引起的C.pH<5.6的酸性降水称为酸雨,它的形成与大气中SO2等酸性污染物增多有关D.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污染的排放,节约石油资源,促进农业生产()15.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A.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可以分离CaCl2和CaCO3的混合物B.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CO中是否含有CO2气体C.过量的红磷在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可除去容器内的氧气D.用BaCl2溶液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SO4杂质二、填空题16.(2010·兰州)请你根据以下实验要求从中选出所需合适仪器的编号,并写在横线上。
(1)镁条燃烧时,夹持镁条用_______。
(2)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用_____。
(3)粗盐提纯时蒸发滤液所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
(4)在(2)、(3)两组实验操作中都缺少的一种仪器是(填名称)_________ 。
17.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放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
(1)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胶头滴管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__________。
(4)某学生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
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_________具有挥发性。
18.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制取等规律的科学。
下图是研究常见物质组成的两个化学实验。
从研究方法得知,A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_______,使瓶内压强减小来达到目的的,此处选用的可燃物通常为_______ (填名称)。
B实验是通过证明生成物是______________来推断甲烷的元素组成的。
19.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为金属单质,E为非金属单质,如图所示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1)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2)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物质E和B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图转化中产生无色气体E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一木块漂浮于50 ℃的KNO3饱和溶液中,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的体积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右图所示的变化。
由此推断出温度的改变方式是______________(填“升温”或“降温”),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KNO3晶体_________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
21.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1)写出甲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产生。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金属,回答下列与金属有关的问题.(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
(2)根据下图的应用实例,请说出金属具有的两点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入民就已经开始炼铁,请写出用赤铁矿(主要含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琴同学设计如右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
①在金属丝插入溶液之前,为了除去铁丝和银丝表面的氧化物或污物,其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实验A是将已除去表面氧化物或污物的铁丝和银丝同时插入稀硫酸中,A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B实验中,当烧杯内盛有_______________溶液时,可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三、实验题23.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知道了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和相关性质,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装置。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 (填字母序号),用C装置收集氧气后,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丽欲使用右图装置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则应先将装置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3)小丽用排新制的澄清石灰水的方法收集了半瓶氧气,再将燃着的木炭伸入该集气瓶中继续做气体性质实验,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
在实验室里,可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玻璃管内的粉末由红色变为________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该实验的全部装置反应现象,我们可以得出的一氧化碳的相关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松花皮蛋是我们喜爱的食品。
某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制皮蛋料泥的原料主要是:生石灰、纯碱、草木灰(含K2CO3)等。
同学们对料泥进行如下探究:[猜想]猜想Ⅰ:料泥的主要成分是Ca(OH)2、NaOH、KOH、CaCO3、灰分;猜想Ⅱ:料泥的主要成分是NaOH、KOH、Na2CO3、CaCO3、灰分。
[实验与现象]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图:[问题与讨论](1)步骤②中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__,玻璃棒在步骤②中的一种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的现象说明滤渣中含有____________ (写化学式)。
(3)请写出步骤①发生的任意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上述实验现象推断,猜想Ⅰ是正确的,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