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期的宰相制度
“ ⋯ ⋯ 许国公赵普 , ⋯ ⋯ 可守太保、兼侍中、昭文馆大学士” 。《赵普昭文 相制》
《赵普罢相除兼中书令河南 尹制 》所 载罢相前的官衔是: ,’ . · · ⋯ 开 府 仪同 三 司 、 守太保、 兼侍中、 昭文馆大学士、 上柱国 、 许国公赵普。 ” Nhomakorabea
《宋史》、《宰辅表》 一记载: “天禧元年七月丁巳, 王旦自太尉兼侍中、同中 书门下平章事, 以玉清昭应宫使免 。” 《宋史 . 真宗纪》作: 天禧元年五月 “戊申, 以王旦为太尉、侍中, 五日一入中 书, 旦恳辞不拜” 《宋史 · 王旦传》 亦载: “ 天禧初, ⋯ ⋯ 复加太尉兼侍中, 五日一赴起居 , 入中 书, 遇军国重事, 不限时日入预参决。 旦愈畏避, 上疏恳辞, 又托同列奏白。 帝 重违其意, 止加封邑” 《 王旦拜太尉兼侍中制》: “ 王旦, · · ⋯可太尉兼侍中, 许五日一赴起居。 ” 制 题注文是: “天禧元年五月戊申, 不拜” 同月庚申, 还有《王旦加恩每三五日一起居入中书制》 : 太保兼门下侍郎、 平 章事王旦 , ⋯ ⋯ 寻增隆于异数 , 复恳拜于让章, ⋯ ⋯ 察彼由衷 , 勉徇所陈 , 用寝 前命, · · 一可依前太保兼门下侍郎、平幸事, · · ⋯每三五日一起居 , 三日一 入中 书” 同年 七月丁己的《王旦罢相拜太尉制》 , 记 载他 罢相前 的官职是: “开府仪 同 三司、 守太保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太原郡开国公王 旦”。
《宋史 》 的 《宰辅表 》, 在赵普与吕蒙正之后 , 记作 “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太 宗纪 》 , 却记作: “ ( 端拱元年二 月 ) 庚子, · 一参 知政事吕蒙正同中书门 下平章事, ⋯ ⋯ 许国公赵普守太保兼侍中, 参知政事辛仲甫加户部侍郎⋯ ⋯ ” 。 《东都事略 · 太宗纪 》 、 《宋史全文 . 宋太宗 》 , 赵普也都是以 “侍中” 拜 相, 并没有以 “平 章事” 结衔。 《长编 》原文亦作: “赵普为太保兼侍中, 给 事中、参知政事吕蒙正为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平章事” 宋太宗 《赵中令公普神道碑》所记赵普三次拜相的官衔是: ,’ . · · ⋯ 乾德中 , 拜 门下侍郎、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 泊联嗣守王图 , ⋯ ⋯遂征授守司徒 兼侍 中, 昭文馆大学士 。 ⋯ ⋯改元布庆 , ⋯ ⋯ 复授太保兼侍中、 昭文馆大学士, 登 云霄之上位⋯ ⋯ ” 。
综上所述 , 可见不论是 《宋史 》 的《宰辅表 》、 《职官志 》, 还是 《通考 》 的 《职官考》 中, 所有以 “侍 中” 拜相 , 而 以 “ 平 章事”结衔的记载, 都 是与历史事实不符的。 从宋初建隆元年( 96 0 年) 的范质 , 太平兴国六 年 ( 9 81年 ) 、 端拱元年 ( 9 88 年 ) 的赵普, 天禧元年 ( 1017年 ) 的王旦 , 乾兴元年 的丁谓、冯拯, 治平四 年 ( 10 67 年 ) 的韩琦, 到熙宁二年(1 06 9 年 )的富弼 , 都是以侍中拜相 , 而且都没 有再加 “平章 事”以结衔。 其中王旦 、 富弼二人因恳辞侍中 , 才 改以 平章 事拜相。因而可以说 , 在元丰五年( 10 82 年 ) 官制改革以前的整个北宋前期 , 以“ 待中”拜相, 即是真相, 无需再加“平章事”。 由此可 见, “ 宋代的 尚书令、 中书令及侍 中, 自始即为序进之位, 不预朝政” 。 宰相只是同 .中书 门下平章事的说法, 也是不够确切 的, 因为北宋前 期真拜 “侍中” 的 , 即是 “预朝政” 的真宰相 , 并非只 “ 为序进之位” 的空名。 至于认 为 “ 宋承唐制, ‘ 以三 省长 官 ( 尚书 令、 中书令、 侍中 ) 皆为宰相之 任 ’ 。 ⋯ ⋯ 此外, 更 有 以他官 加 ‘同平章事’者 , 亦 属宰相” 。 此说更 与史实不符。 概括地说 , 北宋前期的宰相制度, 是以侍中和同平章事为正 宰相 , 而以 同平章 事为主。
(三)清代毕沅在《续资治通鉴》卷一四,太宗端拱元年二月庚子, “以赵普为太保兼侍中,参知政事吕蒙正为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并 同平章事。接着在《考异》中说:
唐制,以中书门下为政本,凡由它官入相者,必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若官至侍 中 中书令,则为真相,不复称平章事。五代及宋初犹然。【赵】普以乾德二年入相, 称平章事,太平兴国六年再相,官司徒兼侍中,既不称平章事,用唐制也。是年,以 太保兼侍中,三入相,结衔仍称平章事。嗣后以为例,虽侍中,中书令不加平章事, 皆使相,非真相矣。此与典故攸关,薛,王两《通鉴》辄有删省,今为正之。
(一)认为宋朝的尚书令 中书令和侍中,自始均属序进之位,不予朝 政。其总领百官,统理众事而居宰相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日本学者也认为:三省虽然存在,但是,作为唐朝宰相的三省长 官却让位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和参知政事。 这是大多数学者的观点。
(二)也有学者认为:“宋承唐制,以‘三省长官皆为真宰相之任也’ 并且另以它官加‘同平章事’者亦属宰相。”
《宋史 · 宰辅表 》二: “ 治平四年九月辛丑 , 韩琦自司空兼侍中、同平章事 ‘魏国公 , 以守司徒兼侍中、检校太师、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判相州。”
宋神宗 《两朝顾命定策元勋〔韩琦 〕之碑 》, 记载韩琦先后两次为先皇帝山 陵使时的进拜加官, 都用宰相官衔全称 。 “嘉祐八年三月壬申, 以仁宗顾命奉 皇子即皇帝位 , ⋯加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 平章事 , 进封卫国公 , 为仁宗山陵 使。 ⋯治平四年正月庚戌 , 被顾命奉朕即皇帝位, 拜司空兼侍中, 为英宗山陵使” 同年九月辛丑的 《韩琦罢相除陈郑两镇节度出判相州制 》还在 , 所记他罢相 前的宫衔如下: “推忠协谋同德守正亮节佐理翊戴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守司空、 兼侍中、上柱国、 魏 国公、食邑一万二千七百户、食实封四千六 百户韩琦 ” 《通考 · 职官考 》和 《宋史 · 职 官志 》关 于富弼 “侍中、平章事”的记载 《通考 · 职官考 》的 《三公总序》记载: “熙宁二年, 富弼除守司空、 兼侍中、 平章事, 辞司空、侍中, 从之 。 ” 《宋史 · 职官志 》 的 《三师三公》所载相 同。 《宋史 · 富弼 传 》 作: “ 明年 ( 熙宁二年 ) 二月, 召拜司空兼侍 中 , 踢 甲第, 悉 辞之。 以左 仆射、 门下 侍郎同平章事”。 苏拭于元佑二年奉诏所撰 《 富郑 公神道碑 》亦作: “ 明年二月, 除司空兼侍 中 、 昭文馆大学 士 , 赐甲第一区 , 皆辞不受。 复拜 左 仆射毛 门下侍郎, 同 中书门下平 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