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基础知识讲义
静电等(失火在造成严 ❖ 植物自燃、化学品自重后果时才认为是犯罪) 燃
❖ 放火-故意放火焚毁国 家、集体和他人财物 (放火是严重的刑事犯 罪)
❖ 植物发生自燃的条件 一是一定的湿度 二是热量积聚的条件
火灾发生发展的主要阶段
❖ (一)初起阶段:开始的15分钟之内,是实 施灭火的最佳阶段
❖ (二)发展阶段:必须采取控制措施 ❖ (三)猛烈阶段:应当集中兵力打歼灭战 ❖ (四)衰减熄灭阶段:可燃物基本燃尽 ❖ 固体物质火灾的发展阶段比较明显;可燃气
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动介质,由空间的一处 传播到另一处的现象。火场中通风孔洞面积愈大, 热对流的速度愈快;通风孔洞所处位置愈高,热 对流速度愈快。热对流是热传播的重要方式,是 影响初期火灾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热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当 火灾处于发展阶段时,热辐射成为热传播的主要 形式
缓慢燃烧,通常产生烟和 温度升高的迹象
燃烧
❖ 爆炸-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
❖ 按可燃物的状态分为
分解,温度、压力突然增 高的现象。按反应速度分
❖ (1)气相燃烧
为爆燃和爆轰
❖ (2)固相燃烧
确定物质火灾危险性的 相关概念
❖ 闪点-可燃液体表面挥发的蒸气遇明火能发生一闪即 灭现象的最低温度。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国家标准将闪点小于28℃的液体规定为甲类火灾危 险;闪点大于等于28℃、但小于60℃的液体规定为 乙类火灾危险;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规定为丙 类火灾危险
体、液体火灾从初起阶段到猛烈阶段的划分 不十分明显
燃烧
❖ 燃烧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 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燃烧的必要条件 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
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可燃物按其物理状态分为气体 可燃物、液体可燃物和固体可燃物三类 氧化剂(助燃物):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 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空气中21%的氧足以 支持正常燃烧 温度(引火源):供给可燃物与氧或助燃剂发生燃烧反 应的能量来源。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 丙烷、氢气等物质的火灾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 镁合金等火灾
火灾按起火原因分类
❖ 点燃
❖ 自燃
❖ 从主观上分为:失火和 放火
❖ 不需外界明火点燃, 而靠自身生物、物理、
❖ 失火-过失引起火灾, 包括用火、用电、雷击、
化学的作用发生燃烧
消防基础知识 讲义
河北省消防总队 刘 海辰
序论
❖ 不论哪个单位、哪个 行业,讲到消防工作 必然涉及到一些消防 基础知识。这里介绍 几种相关概念
❖ 火灾与燃烧 ❖ 建筑防火 ❖ 电气防火 ❖ 消防给水和灭火设
施 ❖ 常用灭火剂和灭火
器
火灾
❖ 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 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 所造成的灾害
❖ 特大火灾-死十人、重 伤二十人、死亡或重伤 二十人、受灾五十户、 损失100万元以上
国家标准将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划为甲类火灾危险;爆 炸下限大于等于10% 的气体划为乙类火灾危险
燃烧产物
❖ 由燃烧或热解作用而产生的全部物质,即可燃物燃 烧时生成的气体、固体和蒸气等物质均称为燃烧产 物。如:灰烬、碳粒(烟)等
❖ 在燃烧过程中生成的产物如不能再燃烧,这种燃烧 叫完全燃烧,其产物为完全燃烧产物。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水蒸气等为完全燃烧产物, 二氧化碳为主要的完全燃烧产物
低含氧量。氧指数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氧指数≥32的为 B1级材料,氧指数≥27的为B2级材料(塑料试验标准)
❖ 爆炸极限-是指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
明火产生爆炸的最高与最低浓度范围。通常以体积百分数 (V%)表示。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 能使火焰传播的最低浓度称为该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 也称燃烧下限。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 物,能使火焰传播的最高浓度称为该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上 限,也称燃烧上限
❖ 自燃点-不用明火点燃能自行燃烧的最低温度。自燃 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国家标准将常温下能自 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 质划为甲类火灾危险
❖ 燃点-可燃物(固体或液体)遇明火能够发生持续燃 烧的最低温度。燃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划分物质火灾危险性的
相关概念(二)
❖ 氧指数-固体可燃物在氧氮混合气流中能维持持续燃烧的最
燃烧分类
❖ 按引燃方式分为
❖ 按燃烧现象分为
❖ (1 )点燃:通过外部
❖
着火-指以释放热量并伴有 烟或两者兼有为特征的燃
的激发能源引起的燃 烧现象
烧
❖ 闪燃-指可燃液体表面上产
生的可燃蒸气遇火源产生
❖ (2)自燃:可燃物质 的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在没有外部火源作用 ❖ 阴燃-是指物质无可见光的
的情况下发生的自动
燃烧充分条件
焰燃烧的充分条件 一定的可燃物浓度 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并达到一定数量比例 一定的点火能量与之作用 对于无焰燃烧,以上三个条件同时存在、相互作
用,燃烧就会发生;对于有焰燃烧,在燃烧过程 中还必须存在未受抑制的游离基,使链式反应能 够进行,燃烧得以持续
灭火基本方法
❖ 防火和灭火的基本 措施就是破坏燃烧 的条件,使燃烧不 能发生或不能持续
❖ 重大火灾-死三人、重 伤十人、死亡或重伤十 人、受灾三十户、损失 三十万以上
❖ 一般火灾
火灾按燃烧物形态分类
❖ 火灾按燃烧物形态分为A、B、C、D四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棉、毛、麻、纸张 等火灾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 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火灾
❖ 如果在燃烧过程中生成的产物还能继续燃烧,这种 燃烧叫不完全燃烧,其产物为不完全燃烧产物。一 氧化碳是主要的不完全燃烧产物
❖ 冷却法-降温度于燃点 以下(水、二氧化碳)
❖ 窒息法-隔绝空气(泡 沫、二氧化碳)
❖ 隔离法-将可燃物移离 火源(关断液体、气体 阀门)
❖ 化学抑制法-破坏燃烧 的链式反应(干粉、卤 代烷)
热传播的途径
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 较高部位传递到温度较低部位的过程。影响热传 导的主要因素是:温差、导热系数和导热物体的 厚度和截面积。导热系数愈大、厚度愈小、传导 的热量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