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基础知识培训资料
三、燃烧的充分条件
(1)一定浓度的可燃物 (2)一定比例的助燃物 (3)一定能量的点火源 (4)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三者分相互 作用
燃烧的充分必要条件:足够的可燃物、
足够的助燃物、足够的点火源,三者相互 作用,必然发生燃烧现象
三者相互作用必 然发生燃烧现象
燃烧三 要素
可燃物 助燃物 点火源
只要消除任何一项 都不会发生火灾、 爆炸
抑制灭火法:是将化学灭火剂喷入燃烧区参与燃烧反
应,中止链反应而使燃烧反应停止. (干粉灭火器) 请记住:建筑物起火的1-3分钟内是灭火的最好时机。
几种常见点火源的温度
名称
火源温度 名称
火源温度
火柴焰
500-650 气体灯焰
1600-2100
烟头中心
700-800 酒精灯焰
燃烧的形式:闪燃、着火、自燃、爆炸
二、燃烧的必要条件
“燃烧三要素”
(1)可燃物:能与氧或氧化剂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资
天那水、丙酮、白电油、油漆塑料、泡沫等。
(2)氧化剂/助燃物: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资
氧气、氯气
(3)温度/点火源:供给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
热能、化学能、电能、机械能 明火焰、炽热体、火星、电火花、化学反应热和生 物能、光辐射等
• 消防事故责任罪(最高七年)
• 重大责任事故罪(最高七年)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总则 火灾预防 消防组织 灭火救援 法律责任 法则
消防工作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消防工作原则:谁主管、谁负责
内容摘录
• 第五条:任何单位、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 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任何单位、成年公民都有参加 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
• 四、预防火灾的基本措施
一切防火措施都是为了防止燃烧的三条件同时结合在 一起。只要消除任何一项都不会发生火灾、爆炸。
A、控制可燃物
替代、稀释、堵漏、定点、定量等
B、隔绝助燃物
密闭、隔绝、保护
C、消除点火源
防爆设施、禁烟禁火
D、阻止火势蔓延
防火间距、防火分区、阻火器、安全水封、避难层
五、灭火的基本方法
第114条规定:“放火、爆炸等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
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 严重后时的, 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115条规定:“上述行为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 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10年以上有期
徒刑或者死刑。”
与火 灾相 关的 刑事 罪名
• 失火罪(最高七年) • 纵火罪(最高死刑)
2007年刑法 修正为15年
冷却灭火法: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可燃物上,使可燃
物的温度降低到自燃点以下,从而使燃烧停止(消防水)
隔离灭火法:是将燃烧物与附近可燃物质隔离或者疏
散开,从而使燃烧停止. (森林灭火、泡沫灭火器)
窒息灭火法:即采取适当的措施,阻止空气进入燃烧
区,或用惰性气体稀释空气中的氧含量,使燃烧物质缺乏 或断绝氧气而熄灭. (气体灭火器:二氧化碳、1301等)
消防安全基础知识
企业安全部消防控制中心 24小时报警电话:8669333,内线3333
培训须知
• 请勿在教室内吸烟 • 上课时间请勿:
---接打电话 ---交谈其他事宜 ---随意进出教室 • 上课时间欢迎: ---提问题和积极回答问题 ---指出授课内容的不当之处
隐患险于明火 防范胜于救灾 责任重于泰山
消除的,应当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和措施; (四)按规定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和消防演练,提高
职工火场自救和组织引导人员疏散的基本技能。
(五)公司《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 本标准规定了公司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管理职责、职工防火 守则以及厂区、宿舍区的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器材、设施管理等 各项基础管理规定。
安全防护救护等人员分工; (二)报警和接警处置措施; (三)扑救初起火灾和应急疏散措施; (四)通信联络、安全防护救护措施。
(四)吉林省消防条例*2012年3月第四次修订
• 第十四条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除应当履行消防法第十七条和 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的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 责任:
(一)落实职工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定期开展防火检查; (二)将每日防火巡查记录存档,期限不得少于一年; (三)立即消除巡查、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确实不能立即
——江泽民
消防安全培训架构
公司级培训
基础理论知识 消防器材灭火实操
车间级培训
车间 预防和应对措施
课程内容 第一节、消防法律知识 第二节、燃烧基础知识 第三节、员工宿舍防火 第四节、灭火器知识 第五节、火场逃生自救
第一节、消防法律知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火灾的种类依据国家标准GB4351的规定可分 为五类:
• 1. 固体火灾(A类):凡由木材、纸张、棉、布、 塑胶等固体物质所引起的火灾。
• 2. 油类火灾(B类):凡由引火性液体及固体油脂 物体所引起的火灾,如汽油、石油、煤油等。
• 3. 气体火灾(C类):凡是由气体燃烧、爆炸引起 的火灾都称为气体火灾,如天然气、煤气等。
• 第二十一条: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或者擅自挪用、拆除、 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消火栓,不得占用防 火间距,不得堵塞消防通道。
(四)吉林省消防条例*2012年3月第四次修订
• 第十三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制定的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确定灭火行动、通讯联络、疏散引导、
• 4. 金属火灾(D类):凡钾、钠、镁、锂及禁水物 质引起的火灾。
• 5. 电气火灾(E类) :凡是由电器走火漏电打火引 起的火灾称为电气火灾。
(二)燃烧基础知识
一、燃烧的定义:
燃烧,俗称“着火”,是可燃物与氧化 剂作用发生一种放热发光的剧烈化学反应, 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燃烧的本质:强烈的氧化还原反应
• 4.4 公司职工都应接受消防安全教育,并达到“三懂”、“四会” 的要求。
• 三懂:一懂本岗位产生火灾的危险性 二懂本岗位预防火灾的措施 三懂本岗位扑救火灾的方法
• 四会:一会报警 二会使用本岗位灭火器材 三会扑救初起火灾 四会逃生
第二节、燃烧和火灾基础知识
(一)火灾的定义
火灾就是在时间、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