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点一:饱和烃与不饱和烃
【易错题典例】1mol某链烃最多可与2mol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化合物A,化合物A最多能与12mol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化合物B,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烃分子内既有碳碳双键又有碳碳三键
B.该烃分子内碳原子数超过6
C.该烃能发生氧化反应和加聚反应
D.化合物B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答案】C
【错因分析】以有机物的推断为载体,考查饱和烃与不饱和烃的性质,其中不饱和烃易发生加成反应,饱和烃易发生取代反应,易错点:(1)烯烃或炔烃与H2加成的比值关系不明确,通常1mol碳碳双键与1molH2完全加成,1mol碳碳叁键与2molH2加成;(2)不能正确理解烃的取代反应原理,1mol该烃能和12molCl2发生取代反应,说明1个烃中含有12个H 原子;(3)忽视原子守恒,注意化合物A分子中有4个氢原子来源于氢气,原链烃分子中只有12-4=8个氢原子;(4)烷烃通式的应用,化合A是不饱和链烃完全加成的产物应为烷烃,可结合分子组成含有12个氢原子及烷烃的通式确定分子内碳原子数;(5)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可结合碳架异构,比照戊烷书写同分异构体。
【解题指导】明确加成反应与取代反应的实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1mol某链烃最多能和2molH2发生加成反应,则分子中含有2个C=C键或1个C≡C,1mol该烷能和12molCl2发生取代反应,说明1个烷中引入12个Cl原子,加成时1个某链烃分子已引入4个H原子形成烷,所以1个链烃中共含有8个H原子,以此来解答。
易错点二:有机反应类型
【易错题典例】下列物质中,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同时催化氧化生成醛的是()
A.B.C.CH3-OH
D.
【答案】
【解析】A.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烯,发生氧化反
应生成丙酮,故A错误;B.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氧化反应生成苯甲醛,但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B错误;C.CH3-OH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氧
化反应生成甲醛,但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C错误;D、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2-甲基丙烯,发生氧化反应生成2-甲基丙醛,故D正确;
故选D。
【错因分析】考查有机物的性质及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易错点:(1)对醇消去反应的原理理解错误,不是所有的醇均能发生消去反应,只有与羟基所连碳相邻的碳上有氢原子才能发生消去反应,形成不饱和键;(2)对醇催化氧化的原理理解错误,不是所有的醇都能发生氧化反应,只有与羟基所连碳上有氢原子的才能发生氧化反应,有1个氢原子能够氧化成酮,有两个氢原子能够还原成醛;(3)选项部分满足条件,发生取代、消去、氧化三个条件是并列关系,只满足部分条件的选项不符合题意。
【解题指导】明确有机物的官能团及其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所有的醇均能发生取代反应,醇分子中只有与羟基所连碳相邻的碳上有氢原子才能发生消去反应,形成不饱和键;醇分子中与羟基所连碳上有氢原子的才能发生氧化反应,有1个氢原子能够氧化成酮,有两个氢原子能够还原成醛,据此对照各选项逐一分析,只有三个条件均满足的选项符合题意。
易错点三:甲烷与烷烃
【易错题典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
叙述正确的是()
A.丙烷的分子式是C3H6
B.丙烷分子中的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
C.丙烷在光照条件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
D.丙烷的熔点比乙烷低
【答案】C
【错因分析】以甲烷的性质为背景,考查丙烷的结构和性质,易错点:(1)对丙烷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判断错误,丙烷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均为sp3杂化,三个碳不可能在一条件直线上;(2)对烷烃物理性质的递变性归纳错误,烷烃的物理性质存在递变性,随碳原子数的增加,熔沸点递增;(3)对同系物的概念理解错误,同系物结构相似,分子组成存在通式,化学性质也相似。
【解题指导】能结合甲烷的结构和性质类比丙烷来分析是解题关键,具体分析:A.根据烷烃的通式判断丙烷的分子式;B.根据甲烷的立体结构特点,判断丙烷的结构;C.根据烷烃的化学性质相似,结合甲烷的取代反应分析判断;D.烷烃和烯烃的物理性质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规律性变化,沸点逐渐升高;碳原子数相同的烃,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易错点四:乙烯与烯烃
【易错题典例】由乙烯推测丙烯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
A.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B.丙烯通入溴水,反应的产物为CH2Br-CH2-CH2Br
C.与HCl加成只生成一种产物
D.能发生加聚反应
【答案】D
【解析】A.乙烯分子中C-H键与C═C键夹角为120°,丙烯相当于甲基取代乙烯氢原子,所
以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直线,故A错误;B.丙烯与溴单质加成生成1,2-二溴丙烷,故
B错误;C.丙烯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其产物有和两种,故C错误;D.CH2=CHCH3中存在碳碳双键,能发生加聚反应,故D正确;故选D。
【错因分析】以乙烯的结构与性质为背景,考查烯烃的结构与性质、同分异构体等,易错点:加成反应原理分析错误,反应时是两个不饱和碳原子上各连接一个原子或原子团,与饱和碳原子没有关系;如果是不对称烯烃与氯化氢加成产物存在同分异构体;(2)忽视乙烯与丙烯结构的差异,乙烯中碳原子均为sp2杂化,而丙烯分子中碳原子sp2、sp3杂化,丙烯分子中存在立体结构碳原子,只能使三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不可能在同一直线上。
【解题指导】能结合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类比丙烯来分析是解题关键,具体分析:A.根据乙烯的平面结构以及甲烷的四面体结构分析丙烯中三个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直线上,B.丙烯与溴单质加成生成1,2-二溴丙烷;C.根据丙烯的不对称结构,加成时氯原子连接的碳原子位置有两种可能判断;D.根据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或三键能发生加聚反应。
易错点五:乙炔和炔烃
【易错题典例】乙炔在不同条件下可以转化成许多化合物(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五种有机物的实验式相同
B.乙炔生成乙烯基乙炔是加成反应
C.等质量的苯与乙烯基乙炔完全燃烧的耗氧量不同
D.与环辛四烯均能使溴水褪色
【答案】C
【解析】A.实验式为最简式,乙炔分子式为C2H2,最简式为:CH,正四面体烷分子式为C4H4,最简式为:CH,乙烯基乙炔分子式为C2H2,最简式为:CH,苯分子式为C6H6,最简式为:CH,环辛四烯分子式为C8H8,最简式为:CH,图中五种有机物的实验式相同,故A正确;
B.乙炔生成乙烯基乙炔,发生碳碳三键的加成反应,故B正确;C.苯与乙烯基乙炔的最简式均为CH,所以等质量的苯与乙烯基乙炔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相同,故C错误;
D.与环辛四烯均含碳碳双键,能和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所以均能使溴溶液褪色,故D正确;故选C。
【错因分析】以乙炔的结构性质为载体,考查多种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侧重烯烃、炔烃性质的考查,为高频考点,易错点:(1)实验室与分子通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易混淆,实验式实际是分子组成中各原子的最简单整数比,而分子通式相同的有机物,最简式不一定相同;(2)有机物燃烧消耗氧气量的计算,容易将等物质的量与等质量混淆,物质的量相同时可根据分子组成C x H y计算(x+)来比较,如果是等质量的烃可根据含碳量分析,含碳量越高消耗的氧气量越低,最简式相同,消耗的氧气的量相等;(3)环辛四烯与苯环性质混淆,苯环中不含碳碳双键,而环辛四烯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苯不能使溴水褪色而环辛四烯能。
【解题指导】把握有机物的空间结构及官能团、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具体分析:A.图中五种有机物的实验式相同,都为CH;B.乙炔生成乙烯基乙炔,发生碳碳三键的加成反应;C.质量一定的烃,含氢量越高消耗的氧气的量越大,苯与乙烯基乙炔的最简式均为CH;D.与环辛四烯均含碳碳双键,结合烯烃的性质分析。
易错点六:石油化工
【易错题典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
B.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污染环境的CO、SO2等有害气体
C.直接燃烧煤不如将煤进行深加工后再燃烧的效果好
D.将煤处理后变成气体燃料的目的是提高煤的价格
【答案】D
【错因分析】考查化石燃料与基本化工原料,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易错点:(1)不熟悉化石燃料的种类与来源,化石燃料也称为矿石燃料,是一种烃或烃的衍生物的混合物,其包括的天然资源为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2)对煤气化与液化概念理解错误,将
煤转化为水煤气或甲醇,是为了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小污染;(3)化石燃料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物,其组分中含有硫、磷等杂质,另外燃料不充分也产生副反应。
【解题指导】明确化石能源的种类、组分及开发与利用的原理是解题关键;具体分析:A.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B.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含硫燃料煤燃烧易产生二氧化硫,产生的CO、S02等有害气体会污染环境;
C.直接燃烧煤会排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灰尘等,将煤进行深加工后,脱硫处理、气化处理很好地减少污染气体,提高燃烧效率,燃烧的效果好;D.将煤处理后变成气体燃料的目的是提高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