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讲义

企业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讲义

企业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讲义第一章:基本知识一、火灾的定义。

火灾就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按照燃烧对象、物质燃烧特征和火灾统计管理规定,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二、火灾的分类。

火灾划分为 A、B、C、D 四类。

A 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

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质性质,一般在燃烧时产生灼热的余烬。

如木材、煤、棉、毛、麻、纸张等火灾。

B 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溶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火灾。

C 类火灾:指气体火灾。

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等火灾。

D 类火灾:指金属火灾。

如钾、钠、镁、铝镁合金等火灾。

三、燃烧的条件。

燃烧的发生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剂和着火源。

1、可燃物。

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

可燃物按其物理状态分为气体、液体、固体三类。

2、助燃剂。

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质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为助燃剂。

助燃剂可分为氧和空气、其他助燃剂二大类。

3、着火源。

指供给可燃物与助燃剂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

常见的着火源是热能。

根据着火源的能量来源不同,着火源可分为:明火、高温物体、化学热能、电热能、机械热能、生物能、光能、核能等八种。

四、燃烧的过程。

根据燃烧的特点,燃烧过程可分为:1、初期;2、发展;3、猛烈;4、下降;5、熄灭五个阶段。

工作场所、岗位出现火警后,员工一方面要立即组织扑救,另一方面要立即拨打火警电话 119,向公司专职消防队或公安消防部队报警。

通常情况下,初起火警,如发现及时,用 1-2 具 8kg干粉灭火器即可扑灭;达到发展阶段的火灾,在着火面积不超过30m2时,如发现及时,使用3-4 具35kg干粉灭火器也可扑灭;火灾一旦燃烧达到猛烈阶段,将会形成立体燃烧,此时用干粉等灭火器扑救将十分困难,为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人身伤害,将由公司专职消防队或公安消防部队承担扑救,员工、义务消五、火灾的危险性和特征(二)火灾的特征火灾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具有以下特征:1、放出燃烧热由于热量传递,火场温度升高,建筑物及生产、生活、设备被烧毁、人员被烧伤。

在高温环境中,暴露在外的皮肤和呼吸系统都将受到热损伤。

在 43°C的环境中,人会出现痛感,这是一度烧伤的开始温度;在 65°C的环境中人能忍受有限时间;在70°C环境中,是二度烧伤的开始温度;该温度的气体进入呼吸道会引起气管、支气管、内黏膜充血、出血、起水泡、组织坏死,并引起肺气肿、肺水肿;在 120°C环境中人能忍受 15 分钟,在 175°C环境中,人只能忍受 1 分钟。

2、释放出有毒性产物。

火灾中由于热分解和燃烧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的有毒气体,它们是一氧化碳、氰化氢、光气、氮氧化物、氯化氢、二氧化硫、氨等。

3、释放出烟在火灾中,由燃烧或热解作用所产生的悬浮在大气中可见的固体和液体微粒称为烟。

固体微粒主要是碳的微粒,即碳粒子;液体微粒则是焦油状液滴。

在实际火场中,烟还包括房屋倒塌时扬起的灰尘。

火灾中产生的烟会使能见度降低,烟浓度增加一倍,能见度降低二分之一。

烟对受害者会造成心理威胁,情绪紧张,惊慌失措,记忆力下降,判断错误,疏散困难等。

六、灭火方法一切灭火措施,都是为了破坏已经产生的燃烧条件或使燃烧反应的游离基消失。

根据物质燃烧原理和同火灾作斗争的实践经验,现行的灭火基本方法有四种:1、隔离法。

就是将火源处或周围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移开,燃烧会因隔离可燃物而停止。

火灾扑救过程中,为防止火灾蔓延,截断电力、可燃气体和液体的输送,限制用火用电;拆除或者破损毗邻火场的建筑物、构筑物就属于这种办法。

2、窒息法。

就是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

泡沫灭火的主要作用就是窒息。

3、冷却法。

就是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以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于燃点之下,使燃烧停止;或者将灭火剂喷洒在火源附近的物体上,使其不受火焰辐射热的威胁,避免形成新的火点。

水就是一种具有很好冷却效果的灭火剂。

4、抑制法。

就是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过程中去,使燃烧过程产生的游离基消失,而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的游离基,使燃烧反应终止。

卤代烷灭火剂和干粉灭火剂具有抑制灭火第二章公司常用消防器材的使用知识一、MTZ2 型手提贮压式二氧化碳灭火器(一)使用方法:1、拔出保险销;2、按 70°~90°搬起并握紧喷筒;3、提起灭火器,按下压把;4、对准火焰喷射。

二、MFZ-8 型手提贮压式干粉灭火器(一)、适用范围:适用于扑灭可燃液体(B)、可燃气体和蒸气(C)、带电设备的初起火灾(高压 5 万伏以下)。

(二)、使用方法:1、拔出保险销;2、舒展胶管握紧喷嘴;3、对准火焰根部按下压把即可喷射。

三、(MFTZ35 型)35kg 干粉灭火器(一)、适用范围:A、可燃固体;B、可燃液体;C、可燃气体、带电设备。

(二)、使用方法:使用时取下胶管握紧喷枪,拔下安全销,提起手把,顺风向火源根部喷射。

第三章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的处置一、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程序1、事故报警。

2、出动应急救援队伍。

3、紧急疏散。

4、现场急救。

5、泄漏处理。

泄漏源控制●关闭阀门、停止作业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走副线、局部停车、打循环、减负荷运行等。

●堵漏。

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堵住泄漏处。

泄漏物的处理●围堤堵截:筑堤堵截泄漏液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

●稀释与覆盖:向有害物蒸气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

对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现场放大量水蒸气或氮气,破坏燃烧条件。

对于液体泄漏,为降低物料向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它覆盖物品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

第四章安全疏散知识一、安全疏散的重要意义人员尽快疏散出去;室内的物质也要尽快抢救出来,以减少财产损失;同时消防人员也要迅速接近起火部位进行扑救。

因此,安全疏散是非常重要的。

二、火灾烟气对人的危害及允许疏散时间1、火灾烟气对人的伤害在着火的建筑物中,烟雾向上的流动速度为 24 米/秒,水平流动速度为 0.51米/秒,尽管一般成年人跑步的极限速度可达到 710 米/秒,但这绝不意味着一定跑得过烟。

人类能够正确判断方向并逃离险境的最低能见度是 5 米,如降到 3 米以下,逃离险境将变得异常困难,而发生火灾时,即便是白天,烟气也常使人的视距不足几十厘米,人将处于“半失明”状态,这时,人是无法与烟“赛跑”的。

(1)一氧化碳中毒的时间。

火灾初期,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约为1%,在火灾猛烈燃烧阶段,其含量可超过 2%。

空气中一氧化碳的不同浓度对人体的影响,见表(2)缺氧及二氧化碳的作用时间。

发生火灾时,可燃物的燃烧很快消耗掉空气中的大量氧气,使火场周围氧气含量很快下降,而二氧化碳的含量却很快上升。

缺氧对人体的影响,见下表二氧化碳对人体的影响,见下表(3)在高温环境中,暴露在外的皮肤和呼吸系统都将受到热损伤。

在 43°C的环境中,人会出现痛感,这是一度烧伤的开始温度;在 65°C的环境中,人能忍受有限的时间; 70°C是二度烧伤的开始温度,该温度的气体进入呼吸道会引起气管、支气管、内黏膜充血、出血、起水泡、组织坏死,并引起肺气肿、肺水肿;在 120°C环境中,人能忍受 15 分钟,在 175°C环境中,人只能忍受 1 分钟。

2、允许疏散时间(1)允许疏散时间的定义。

允许疏散时间,即建筑物发生火灾后,能保证处于火灾危险区域的人员,全部迅速安全撤离并抵达安全区域所需要的最长时间。

在进行安全疏散设计时,其疏散时间必须小于或等于允许疏散时间,否则是不安全的。

(2)允许疏散时间的确定原则。

在确定允许疏散时间时,一般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A、火灾烟气及缺氧对人体的威胁。

B、人在火灾条件下的避难心理与行动。

火灾是一种异常的情况,处于火灾中的人员往往具有特殊的心理状态,如惊慌失措、急于逃生等,在这种特殊的心态下,人的行为往往也与平时有很大的不同。

而人在火灾中的心理及行为状态,正是进行安全疏散设计的一个依据。

人在火灾条件下的避难心理与行为三、疏散逃生自救常识发生火灾后,身在火灾事故现场中的人员,首先要在火灾事故的初起阶段利用现场配备的消火栓、灭火器进行扑救,在火势蔓延,无法控制、危及人身生命安全时,要掌握正确的疏散逃生知识,科学地进行逃生。

1、火灾袭来时要迅速逃生,不要贪恋财物。

2、在日常生活工作的环境中,平时就要掌握火灾逃生的基本方法,熟悉几条逃生路线(安全疏散通道),如利用楼梯逃生等。

但是利用楼梯逃生时,应注意,在确认下方楼层未着火时,可利用楼梯来向下逃生,而绝不能向上跑。

因为火灾发生时强(即楼梯间等竖向管井对烟气产生巨大抽吸力的效应)将把贸然闯大的“烟囱效应”入者熏得晕头转向、昏厥乃至死亡。

3、室外着火门已发烫时,千万不要开门,以防大火窜入室内。

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缝并泼水降温。

4、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口方向冲出去。

5、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匍匐前进是脱逃诀窍。

烟气较空气轻,一般首先充满空间的上部,而贴近地面的则是可以呼吸的空气层。

毛巾可作“空气呼吸器”。

一条普普通通的毛巾如折叠 8 层,烟雾消除率可达 60%,如折叠 16 层,烟雾消除率可达 90%以上。

有实验证明,如依此捂住口鼻,人在充满强烈刺激性烟雾的 15 米走廊里缓慢行走,无明显不适感觉,湿毛巾在消除烟雾和刺激性物质方面无疑要比干毛巾更为优越适用,但毛巾过湿会使呼吸困难,故在使用湿毛巾时,一般应将毛巾含水量控制在毛巾自重的 3 倍以下。

6、若所有逃生路线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内用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窗外发送逃生信号,等待求援。

7、身上着火时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的衣物压灭火苗。

8、遇火灾不可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9、千万不可盲目跳楼,可利用疏散楼梯、阳台、落水管等逃生自救,也可用绳子或床单、被套撕成条状连成绳索紧拴在窗框、暖气管、铁栏杆等固定物上,用毛巾、布条等保护手心顺绳滑下或下到未着火的楼层脱离险境。

四、报警知识1、火灾报警电话为 119。

2、报警人向 119 说明发生火灾的单位、着火物品。

3、报警人向 119 说明自己的单位、联系电话。

4、在明显路口等待消防车的到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