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师范学院成人高等教育2013-2014学年度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A卷
考试科目:《学前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30分)
1、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是(A)(
A.《母育学校》
B.《世界图解》
C.《爱弥儿》
D.《教育漫话》
2、(A)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被誉为“幼儿园之父”。
A.福禄培尔
B.卢梭
C.洛克
D.裴斯泰洛奇3、(C)是蒙特梭利教学法的一大特点,在全部课程中占有突出地位
A.日常生活练习
C.感官教育
4、提出“活教育”的教育家是(D)。
A.杜威
C.陶行知
5、下面哪一个不属于幼儿的特性(D)(
A.幼儿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完整个体C.幼儿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B.健康教育
D.劳动教育
B.卢梭
D.陈鹤琴
B.幼儿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D.幼儿的发展必须听从成人的安排
6、师幼互动的首要特征是( A )。
A. 教育性 B. 平等性 C.差异性
D.情感性
7、学前教育的基本活动是 (B ) 。
A. 上课
B. 游戏
C.作业
D.户外活动
8、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 ( A )
A. 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B. 开发智力
C. 培养创造力
D.发展幼儿情商
9、下面哪一部(A )是卢梭的著作。
A. 《爱弥儿》
B. 《林哈德和葛笃
德》
C.《大教学论》
D.《教育漫话》
10、“儿童中心说”是(B )提出来的。
A. 蒙特梭利
B. 杜威
C. 卢梭
D.洛克
11、下面那个不属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 D )。
A. 基础性
B. 生活性
C.游戏性
D.安全性
12、幼儿园生态环境设计的核心是( A )。
A. 童趣性
B. 动态性
C.育人性
D.创造性
13、幼儿体育的内容不包括( D )。
14、学前阶段美育的启蒙重在培养儿童 A. 美学的知识 C.表现美的技能
15、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作用不包括( D )。
A.科学护理幼儿的生活
B. 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于安全教育
C.幼儿的健康教育与体育治疗法
D.文明习惯和基本的行为规范教育 B. 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D. 审美动机
B.反馈作用 D.评比作用
二、填空题(。
每空2分,共 20分)
1、幼儿园课程主要是通过一日教育活动来实施的,其中幼儿园一日教育活动分 为
三种类型:(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
2、从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幼儿参与的人数规模来看,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形式可分 为
三种: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
3、陈鹤琴的“活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其课程
组织采用(整个)教学法。
4、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身心素质四
个方面。
5、我国幼儿园游戏的分类一般分为(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
三、名词解释(。
每题5 分,共 15分)
1、幼小衔接:是指为了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幼儿园、小学、家庭、社区等教 育
力量通过创造一切可能条件,为儿童提供必要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以帮助 儿童更好地完成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学习的过程。
2、保教合一:指对幼儿保育和教育给予同等重视,并使两者相互渗透,即保中 有
教,教中有保,保教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3、幼儿园课程评价:是以一定方法和途径对幼儿园课程设计、幼儿园课程的实 施
及其结果等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比较,对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和效益作出 判断的过程。
四、简答题(。
每题5分,共 20分)
1、如何建构积极、适宜的师幼互动?
答:(1)创设自由宽松的教育环境; ( 2)师幼双方要善于关注对方,促进 双向交流;(3)适时引导可以促进师幼双方有效的参与; (4)了解幼儿的内心 世界,正确应对突发事件。
2、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应坚持那些原则?
答:( 1)预设性与生成性相结合原则; (2)教育性与生活性相融合原则;
A.筛选作用 C .监督作
(3)多种活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原则;(4)以游戏为课程实施的基本形式的原则;(5)尊重个体差异的原则;(6)整合多种教育资源的原则;(7)互动性原则。
3、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保教并重的原则;(2)面向全体、因人施教的原则;(3)活动中主动学习的原则;(4)三位一体原则;(5)环境育人原则
4、幼儿园课程具有哪些特点?
答:(1)幼儿园课程关注幼儿人格的健全发展;(2)幼儿园课程围绕幼儿的生活而展开;(3)幼儿园课程能有效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4)幼儿园课程关注幼儿经验的建构;(5)幼儿园课程具有开放性,促进多方参与和利用多种资源;(6)幼儿园课程应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地区特色。
五、案例分析题(。
共15分)
新学期开始,李红和张霞担任幼儿园大班教师,她们认为大班马上就要进入
小学业学习了,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学前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她们采取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如教学内容以算术和写字为主,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等,学前儿童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等。
以上两位教师的做法对不对,如果不对的话应该怎么做,请你用幼小衔接工
作的相关原理对以上案例进行分析。
答:答案要点:这二位老师的做法违背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中的“与小学的
适应性而非小学化的原则”。
主要表现为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学前儿童提前学习小学的教材,使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不是学前儿童熟悉的、与之关系密切的周围生活中具体的人或事,而是大量抽象的文字或符号。
这不仅影响学前儿童上小学,甚至可能给今后的发展埋下危机。
二是用小学教育的组织形式与方法对待学前儿童。
像本案例中的用小学的上课取代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游戏;或在管理方式上也完全小学化,如要求学前儿童上课手背后面,长时间不许动,更不许随便上厕所、喝水;还有教师给学前儿童布置许多家庭作业,作业做不好还要受批评、惩罚等等。
这些做严重违背了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是造成儿童怕学、厌学、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重要原因。
因此,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培养学前儿童的入学适应性上。
教师要针对过渡期儿童的特点及实际情况,着重培养他们适应新环境的各种素质,帮助学前儿童顺利完成幼小过渡,而不是把小学的一套简单地下放到幼儿园。
教师应该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其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包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丰富感知经验,发展基本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