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西方化妆造型简史概述
哥特式时期(12-15世纪)
哥特有轻蔑的意思 服装:男,长衫外套,健美裤,两条裤 腿颜色不一样,骑士服扣子多 女,不对称裁剪和图案 鞋:尖头鞋,以尖,长为美 装饰品:男,带剑,刀 女,伞,手袋,手套(以羊皮为好) 帽子:女,安尼帽,像宝塔样上面有纱 男,像圣诞老人的帽子,但不是红色 化妆:干净,纤细,细眉 抹口红 头发:圣母式发型
二.不同时期风格简介 1、洛可可风格18世纪
洛可可式建筑风格(Rococo Style)以欧洲封建贵族文化的衰败为背景,表现 了没落贵族阶层颓丧、浮华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绪。他们受不了古典主义的严肃理性 和巴洛克的喧嚣放肆,追求华美和闲适。洛可可一词由法语ro-caille(贝壳工艺)演 化而来,原意为建筑装饰中一种贝壳形图案。1699年建筑师、装饰艺术家马尔列在 金氏府邸的装饰设计中大量采用这种曲线形的贝壳纹样,由此而得名。洛可可风格最 初出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以后扩展到绘画、雕刻、工艺品、音乐和文学领域。
4、其它风格如:古希腊风格、中世纪风格、帝政风格、 波普艺术风格、欧普艺术风格这些风格我们都可以融入 到我们样,繁索重叠,有令人眼花缭乱之感,喜用金,银宝石 及光性强的材料,显得五光十色,喜用嫩绿,粉红之娇艳色彩,人物造型 纤巧秀丽,极尽女性之媚态 化妆:脸打白,画眉,口红,腮红
当时胜行假发,夸张的假发以发棉增加高度头发染红色,撒金粉,在脸上 和胸上点黑痣,18世纪男人也化浓妆,18世纪未流行茶花女式的化妆风格, 脸白晰,突出眼线和睫毛
文艺复兴时期
服装:男,箱式 女,束腰,倒扣钟式 1、切口式的样式 2、拉夫领 3、衬垫,裙撑,短裤,长袜 4、帽子,贝蕾帽,十字架项链 5、鞋,方头,圆头,高跟鞋 6、灯笼袖,肩饰的出现 化妆:唇:1:1 2:3 三黑(眉毛,睫毛,眼线)+三红(口红,腮红,指甲红)
5.奢侈时期 奢侈时期(18世纪)的发源地是法国。法国是那个时代美容美发的流行圣地,其
说到美容就不能忽略历史上的几位奇女
子。公元前的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七世可以说 是西方美容界的鼻祖。她带动了尼罗河两岸的 文化与审美的进步,精巧细致的假发,美容化 妆用的第一枝碳笔,修饰脸部的含铅量极高的 白粉,勾画动人双眸的眼线液、眼线笔以及用 各色矿石提炼而成的眼影(它们的色彩极其丰 富)和用娇艳的鲜花提纯而成的唇彩无不具备。 而且,有许多美颜产品还是她亲自开发的,她 最擅长的是金银粉末和香料的运用。当时,埃 及不断从东方各地收集天然香料,用来制造香 油、香水等化妆品。埃及艳后一人就 拥有不
2.公元前时期 据史料记载,罗马男子早在公元前四五百年前就有修面的
习惯,白净无须的脸庞被认为是有修养和文明的象征。而那时 古罗马的女人就有了敷面的习俗,原料是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美 食,如牛奶、葡萄酒以及面包等。除了对身体皮肤的保养外, 在日常生活中她们还用从蔬菜等天然植物中提炼出的各色养颜 物料来涂抹面颊、嘴唇以及眼睑,以使自己显得更为健康和富 有魅力。那时的女性对眉毛也精心修饰描画。所以说,这一时 期可算得上是现代美容化妆的“雏形”了。
3、哥特式风格12-15世纪
中世纪欧洲在12至15世纪达到鼎盛,其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其思想、文 化和艺术也达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通常被称为“哥特式”风格。它 乃“罗马式”艺术的更高发展,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观念在艺术上的一种反映。在15世 纪,人们普遍带有着文艺复兴的观念,希望回到古典时代。 哥特风格的建筑的特征,是 门窗向上突出,高耸云天的细长的尖塔、刻有想像的怪物,其局部装饰均富有强大的表 现力,这种形式在这一时代的教会建筑中占有统治地位。哥特建筑的结构体系是把罗马 教堂的十字交叉拱、骨架券以及从7世纪阿拉伯人所用的尖顶券加以发展而来,并成熟 地应用了飞扶壁。它把罗马建筑中支承拱顶重量的坚实厚壁(罗马时代都在60厘米以上) 极巧妙地运用垂直于屋顶的构柱、飞扶壁、尖券以及肋料拱共同承担,从而大大减小了 墙垣的厚度,并又赋予极精美的艺术处理。这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结构体系,它把古罗 马的结构体系中不够完善的地方,都改进了,罗马结构体系中存在的难题,都解决了。 如:巴黎圣母
首脑美容美发职业培训学院
西方化妆造型简史概述
讲师:蒋莉莉
目录
1
西方化妆造型简史概述
2
不同时期风格简介
1.史前时期 据考古学家研究考证,早在史前时
期人类就开始使用色彩来装扮自己了。 这一时期的妇女,沿袭了打猎捕食的涂
色装扮,开始用赤L铁O矿R粉EM来涂IP抹SU面M部,
也有的用各色颜料涂抹身体,以展示自 己的身份、地位以及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3.中古时期
中古时期包括古希腊时代(时间约为公元5 16世纪)和阿拉伯时代(时间约为公元7 12世纪)。两个时代对于美容潮流的观点和侧重面各有不同,古希腊时代主要侧重于 对神的崇拜和对于神话故事中人物的模仿,阿拉伯时代的主要表现是清洁皮肤,并大 量使用牛奶、鲜花、香料。古希腊人认为神是生活在阿尔卑斯山上的,把神都拟人化 了,神都变成了古希腊人的模样。比如说智慧女神雅典娜以及太阳神阿波罗,他们都 是身形健美,各富个性的美女和美少年的代表形象。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古希腊人比 较崇尚健康与自然,形体比例以及健壮与否是当时人们关注的焦点,运动美容也就自 然而然地成为当时的时尚。阿拉伯时代涉及的主要范围是中东的阿拉伯一带,有关这 个时代的文字记载是《一千零一夜》。这是一本记载了当时阿拉伯人生活各个方面的 百科全书,上到皇宫贵族下到街边的乞丐都有描述,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当时的阿拉伯 是一个弥漫着香气的地方。人们崇尚清洁,把自身的皮肤清洁放到了美容的首位。当 时的大马士革到处都有豪华美丽的公共浴室,人们定期到那去享受沐浴的快乐。他们 并不是单纯地洗澡,而是在沐浴时大量使用牛奶、鲜花、香料,沐浴后还会在身上、 脸上甚至头发上涂抹香水,在家里熏蒸各式的香料。为什么那时的人们如此迷恋香料 呢?现代科学家研究发现,天然的植物香精油能够通过皮肤毛孔进人人体,并且伴随 血液循环到达人体各个部位,发挥其独特的疗效。看来,古人们早就发现了这一“秘 诀”。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人们美容方面主要体现在健美和薰香两个方面,追求 的是自然和身心健康。
、洛 马可 毛可 、发 或饰 蔬头 菜发 的、 纤山 维羊 。毛
2、巴洛克风格17-18世纪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 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 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 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 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 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 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 筑。
古希腊
服装:男用羽毛做装饰,喜欢鹰毛 女:立体裁剪,华丽,刺绣技术提高 非常注重化妆和皮肤保养,把皮肤涂成惨白色 化红唇和面颊,使用香水 头发:女,长发中分卷曲,盘发,染发或假发
4.文艺复兴时期
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大致为l4 16世纪,始于工场手工业的革命,发展 至文学、艺术甚至科学领域,可谓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变革。其中涌现出了大 批的艺术家、文学家等。例如众所周知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并 称为艺术三巨匠。他们在这期间创作了大量的传世杰作,整个艺术界为之动 容。他们开创的艺术流派至今仍是人们追求的目标。此时的美容出现了新的 思路。我们从当时的油画作品可以看出,妇女们把发际线尽量提高,更有甚 者把眉毛剃掉,以显示她们宽阔洁净的额头(它代表着纯洁、健康、智慧)。 但她们似乎并不像埃及人那样热爱色彩,她们的化妆几乎是没有什么色彩的, 干净的眼部、面颊和唇只有淡淡的红晕。与朴实的妆容相对的是她们对于服 装与发型的重视。当时的人们喜欢梳理较为复杂的、造型独特的发式.穿着 线条流畅且极具贵族色彩的长裙及长罩杉,佩戴精致的头带及其他饰品。总 而言之是力求简沽而又不失精致,这在整个美容史上相当有代表性。许多文 学作品曾经对这个时期的女性有过细腻的描写。最有代表性的可能就要算是 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了,其中女主角朱丽叶的穿着打扮是文艺复 兴时期女性的代表。
下几百种香型的香油、香水,她每天要视心情 变换造型数次,同时不断地变换身上的香水香 型。她的两位丈夫——罗马的首席执政官恺撒 和安东尼都先后拜倒在她的裙下,愿为她的政 治目的贡献出他们的一切。所以后来有史学家 称女王克娄巴特拉七世是用香味征服世界的。 由此可见,化妆品有时比战士挥舞着的利剑更 厉害。
中最大的功臣可能就要算是玛丽·安托瓦内特。她是法国路易十六的王后,著侈时期 也是因为她而得名。奢侈时期,顾名思义是指这个时代比较盛行华丽高贵的妆容。 当时玛丽王后对于美容非常有兴趣,而且相当有研究。在护肤方面,她常用牛奶沐 浴、洗脸,用新鲜的水果、花瓣作为沐浴的添加剂,以起到滋润和活化肌肤的作用。 后来这些做法流传到了民间,普通的老百姓也开始根据自己的能力因地制宜地使用 玛丽王后的配方来护理自己的皮肤。在整体造型方面,玛丽王后也有自己的爱好。 发型方面,她喜欢佩戴假发。假发的式样大多是梳理成型,并根据需要染成各种颜 色,一般要20~30cm;在假发的顶部和两侧梳理着各式的盘卷花式(据有关资料记 载,当时盘发的花式有上百种),连名;称也是各具特色的,如噩心卷、猪肠卷、玫 瑰卷等。在化妆方面,奢侈时期也有自己的特别之处。其中之一就是女士必用香粉。 过去的香粉通常是用矿产类的原料制作,其含铅量较高,使用后许多人脸上出现了 大量的色斑,有的人甚至有脱发的现象,所以那时的女性大多对这种香粉敬而远之。 为此,玛丽王后特别命人配制了以淀粉为原料的新型香粉。其一面市就受到了民众 的热烈欢迎.一时之间法国人卫开始祟尚清白迷人的肌肤。其二就是眉毛的变化。 玛丽王后时期女士对眉毛大多精心修饰,高挑眉极其盛行。女性的眼睑上多涂抹高 亮度的膏体,但眼影基本上没有什么色彩;腮红和唇色就丰富得多了,从冷色调的 粉蓝色系到暖色调的橘红色系,无不具备,在18世纪金碧辉煌的宫殿中,贵妇们的 妆容与色彩丰富的衣裙交相辉映。贵妇们为了掩饰脸部的—些缺陷.还用漂亮的花 缎剪成心形或花瓣形等形状贴在不美观的痣或是脸形不佳之处。这一饰品与我国古 代盛行一时的“对镜贴花黄”颇有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