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立春具体时间怎么规定的

立春具体时间怎么规定的

立春具体时间怎么规定的【篇一:立春】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1] 从立春交节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期间,都被称为春天。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重大节日,叫春节(到民国后被易名)。

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

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

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2]中文名立春外文名beginning of spring别名打春代表寓意春季的开始气候特点气温回升、大风降温所属季节春季交节时间公历每年2月4日前后太阳位置太阳到达黄经315度后一节气雨水风俗活动迎春、春游、鞭春牛、拜太岁等风俗食物春饼、萝卜、五辛盘、春卷农事活动及时灌溉追肥,促进生长养生保护阳气、戒暴怒,情怀忧郁三候东风解冻,蜇虫始振,鱼陟负冰属性24节气之一,干支历寅月的起始目录1节气详解2立春和太岁? 拜太岁? 躲春3立春和生肖4占卜立春5交节时间6气候特点7官方和民俗活动? 简介? 迎春? 祭祀祖先? 咬春? 句芒神? 鞭春牛8季节养生9立春文化? 诗词曲? 谚语10“无头春”和“两头春”现象? 原因? 近年立春情况11节气计算1节气详解编辑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3]立春这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平静书斋开始了。

古代有这样一个传说:立春快到来的时候,县官会带着本地的知名人士去土地里挖一个坑,然后把羽毛、鸡毛等轻物质放在坑里,等到了某个时辰,坑里的羽毛和鸡毛会从坑里飘上来,这个时刻就是立春时辰,开始放鞭炮庆祝,预祝明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4] 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

春气始而建立也。

”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

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

[3] 立春是一个时间点,也可以是一个时间段。

中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1]2立春和太岁编辑拜太岁中国有迎太岁的习俗,把太岁想象成了值班的神,迎太岁就能平安富足。

“拜太岁”是中国道教文化的一个内容,也是我国民间一种化煞消灾、祈福纳吉的传统习俗。

早在元、明时代,拜太岁活动便被列入国家祀典。

[5]道教文化丛书中称太岁为岁星,也指木星。

这一命名的得来,主要是因为我国古代干支纪年的方式是根据木星的公转时间而制定。

干支纪年是由岁星纪年发展而来,从相关天文知识可知,木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它沿黄道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十二年。

干支纪年每个单位代指一年,每十二年为一个小循环,六十年为一个大循环,如此循环反复。

干支六十个记录符号都分别被冠以太岁之名,如甲子太岁、乙丑太岁、丙寅太岁、丁卯太岁等等。

中国道教以多神崇拜为主要特征,其所尊奉的对象为主管岁星的神灵,称太岁神。

相传这六十位太岁神都曾经在中国的不同历史朝代托世人间,他们有的是守护疆土、有功于国的将军,有的是清正廉洁、一心为民的地方官员,每个人都是中国伦理道德的楷模和备受世人推崇的学习典范。

[5]六十位太岁神轮流值年,因而人的一生随时随地都存在着两位太岁神,一位是本命太岁,也就是人的出生之年的太岁;另一位是值年太岁,也称流年太岁。

因为干支纪年有刑、冲、破、害等说法,故此太岁神之间也相应存在这种情况。

因而每个人的本命太岁每隔一定时间便会出现与值年太岁相刑、相冲、相破、相害等情况,这是需要避忌的。

所以民间有“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太岁头上不动土”、“太岁来值年,福祸也缠绵”等说法。

作为一种传统习俗,目前“拜太岁”这一活动在我国的北京、广州、台湾、香港等地以及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十分盛行。

那么什么时候是太岁当值之时呢?从古代传统的干支纪年规则上来讲,那就是立春之时就是新旧太岁进行交接之时。

[5]此外,在道家的资料里,如果在立春这一天,大家开开心心的过,就象是过年一样,则象征着在未来的这一年内,将会有非常好的喜事出现;如果在这一天内,家中比较乱,口舌事非较多,则代表这一年内是非常不顺利的。

特别是从命理的角度来讲,某一属相在这一年内有什么病灾的话,那么,如果在立春这一天里的这个时辰,自己躲起来,不要见任何人和动物(注:不可见有生气的),只可看书或静,方可避过未来一年内的病灾、口舌事非。

[6] 躲春在传统民俗学上,到了立春这一天就该躲春。

因为立春这天气候开始交接,新的气场会对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响,更甚者会影响一年的运气,所以躲春的习俗就出现了。

在民间,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与忌讳,也就延伸出各式各样的躲春方法与习俗。

传统留下来的习俗,每到立春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争、必须要和和睦睦、心平气和地迎接这一天。

更有一些地方习俗里面,躲春这一天不宜搬迁、看望病重患者及参加丧事等,以免招惹晦气,影响一整年的运气。

[7]“躲春”其实就是“躲太岁”,多数是当年犯太岁之人需要躲春。

比如2015年立春这一天上午11点59分,正式进入乙未羊年,以神话色彩来讲,就是2014马年太岁星君章词大将军正式卸任,以及2015羊年太岁星君杨仙大将军正式上任的交替时间。

民俗认为,比如羊年生肖属羊、牛、鼠、狗等犯太岁之人,就是必需“躲春”之列,就是为了躲开与羊年太岁正面的冲突,缓和与太岁星君的关系,于是年运更有利。

[8]3立春和生肖编辑在民国以前,立春是一个重大节日,叫立春节,而阴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

辛亥革命后,皇帝年号被废除,1912年,孙中山先生宣布废除旧历,采用格里历(公历)。

1913年(民国二年),袁世凯拟定阴历元旦为“春节”,次年(1914年)起开始实行。

[1] 自此,立春节日便被易名,不伦不类。

一直以来均有学者专家批评指正并提出恢复原制,避免民众遗忘传统文化和搞混乱。

立春当天是干支历中一年的开端、寅月的开始。

我国的黄历和民俗学,均以“立春”作为生肖计算的依据。

[9]中国玄学与二十四节气息息相关,所以长久以来“立春”在术数界中皆被视作新一年开始。

至于正月初一,只是12个农历月份中的第一天,虽然家家户户都大肆庆祝,但新一年的风水术数计算仍是以“立春”作分水岭。

[10]中国传统的属相算命、推八字等,都是以立春作为一年起始的。

[11] 4占卜立春编辑民间是以立春日和时辰为一年农事之始,俗以为立春宜晴不宜阴。

如当日晴则代表未来的一年之内是大丰收之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如果是阴天或下雨,则代表未来的一年内不太顺利,农作物不会有好的收成,因此民间有“晴则诸事吉,阴乃万事愁”的说法。

这本是来自于民间的一种俗语。

[6]此外,中国古代还有一种从立春日预测新一年农业收成的办法。

古籍中“占立春吉凶”的歌诀:“富贵在神天,十年紧相连,但看立春日,甲乙是丰年,丙丁偏大旱,戊己好收田,庚辛人马勤,壬癸水逢天。

”意思是说,从立春日当日的日柱天干,就可看出这一年农业收成的好坏。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农业收成的好坏,就决定了这一年的吉凶。

具体来说:如果立春日的日柱天干是甲木、乙木的话,这一年就是丰收年;而如果是丙火、丁火的话,就可能会大旱;如果是戊土、己土的话,也有好收成;如果是庚金、辛金的话,也是丰收年,人马都不得清闲;但如果是壬水、癸水的话,就有可能遭遇大水灾。

[12]将最近几年的立春时间浏览了一下,大家也不妨看看:2014年,2月4日立春,排盘为:甲午丙寅丙午,立春日天干为丙火;2013年,2月4日立春,排盘为:癸巳甲寅辛丑,立春日天干为辛金;2012年,2月4日立春,排盘为:壬辰壬寅乙未,立春日天干为乙木;2011年,2月4日立春,排盘为:辛卯庚寅庚寅,立春日天干为庚金;2010年,2月4日立春,排盘为:庚寅戊寅乙酉,立春日天干为乙木;想起了1998年中国的“世纪洪水”,有资料显示有29个省市区受灾,受灾人口2、23亿元。

当年的立春日:1998年,2月4日立春,排盘为:戊寅甲寅壬午,立春日天干为壬水。

至此,你有什么感觉?古人将经验教训归纳总结,对后人有指导作用,并继续在生活实践中发展、修正。

[12] 5交节时间编辑立春日位于公历每年2月3-5日之间。

而在夏历(农历)上,立春的日期并不固定,大概在每年正月初一前后;此因农历是一种阴阳历,日期以月相变化来定,不像节气那样与地球环绕太阳运动有关。

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

立春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隆冬气候已快要结束。

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大风降温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气。

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

[13]7官方和民俗活动编辑简介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

当时,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

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

那么,为什么要到东郊去迎春呢?这是因为迎春活动祭拜的句芒神,居住在东方。

后来,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止是在东郊了。

比如宋代的《梦粱录》中就记载,“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

”这就证明,迎春活动已经从郊野进入宫廷,成为官吏之间的互拜。

到了清代,迎春仪式更演变为社会瞩目、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

据《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

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

”清人所著的《清嘉录》则指出,立春祀神祭祖的典仪,虽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岁朝,但要高于冬至的规模。

[14] 迎春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

迎春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

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

迎春设春官,该职由乞丐担任,或者由娼妓充当,并预告立春之时。

过去在每年的皇历上都有芒神、春牛图,清末《点石斋画报》上的“龟子报春”、“铜鼓驱疫”,都是当时过立春节日的重要活动。

[14]祭祀祖先在许多地区,立春要祭祀祖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