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目录:声音1.听听声音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5.声音的强与弱6.声音的高与低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8.制作我的小乐器呼吸与消化1.感受我们的呼吸2.呼吸与健康生活3.测量肺活量4.一天的食物5.食物中的营养6.营养要均衡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8.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运动和力1.让小车运动起来2.用气球驱动小车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4.弹簧测力计5.运动与摩擦力6.运动的小车7.设计制作小车(一)8.设计制作小车(二)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教科版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新知探究探索一: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描述你听到的声音。
1、当我们听到声音时,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课件出示《云雀》、《蟋蟀》、《架子鼓》视频。
思考并讨论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2、描述你听到的声音。
讲解: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特点,声音有高有低,有的声音悦耳动听,有的声音刺耳难听,有的声音是嘈杂的声音,还有的声音是令我们感到不舒服的噪音。
3、描述声音的词汇。
4、描述声音课件分别出示:《夜莺》、《海豚音维塔斯》、《摩托车》视频1、观看视频,思考声音是如何发出的。
2、根据已有经验对声音进行描述。
3、学习了解描述声音的词汇。
4、根据已学对不同的声音进行描述。
科学探索求真知,教师点拨解疑难。
新知探究探索二:回忆有关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与同学进行交流。
讲解: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对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
回忆一下你知道的有关声音的知识,关于声音你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够用语言准确描述声音。
科学探索求真知,教师点拨解疑难。
想知道哪些问题?把你知道的有关声音的知识和关于声音你还想知道的问题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然后把你的记录和同组同学进行交流。
新知探究探索三:听音乐辨高低听一段简单的乐曲,你能识别乐曲中的音符吗?说一说它们的高低顺序。
课件分别出示:《闪烁的小星星纯音乐版》和《闪烁的小星星演唱版》视频出示《闪烁的小星星》乐谱,讲解:在单音体系中,用七个音乐符号表示音级,即通常我们使用的“do、re、mi、fa、sol、la、si”七个读音,这七个音的高低不同,采取不同组合形式就构成了美妙的音符。
音级从“1”到“7”依次升高。
边唱音符,边打拍子,感受乐曲中声音的强弱变化。
科学探索求真知,教师点拨解疑难。
拓展延伸动物的声音幻灯呈现拓宽领域探新知,知识运用巧迁移。
课堂练习幻灯呈现应用所学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回顾本课所学建立知识体系板书回顾本课所学建立知识体系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第1课《听听声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有动物的叫声、大自然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的声音等。
科学探究目标:1.运用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2.回忆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记录并和同学交流。
科学态度目标:1.在观察和描述声音的过程中,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2.愿意倾听,积极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声音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使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难点:1.运用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2.回忆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记录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聚焦:听声音,辨声音师播放声音,生听声音、辨声音。
预设:鸟叫声、汽车喇叭声、狗叫声、咳嗽声、雷声、下雨声、溪水声、马蹄声、敲门声、闹铃声、大鼓声、笛子声。
(设计意图:选生活中的12种声音,有些是动物发出的、有些是自然界的声音、有些是人发出来的,学生听声音并辨声音,为后面描述声音做好了铺垫。
说明:如果学生听不出来声音,可以让学生多听几遍,适当说说声音的特点。
)师:其实除了这12种声音外,还有很多声音。
我们就是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今天我们就先来细细地听听这12种声音。
出示课题:听听声音。
(师板书课题)二、探索:听声音,描述声音(一)给声音分类师出示12种声音:鸟叫声、汽车喇叭声、狗叫声、咳嗽声、雷声、下雨声、溪水声、马蹄声、敲门声、闹铃声、大鼓声、笛子声。
我们先给这12种声音来分分类,哪些是动物的声音、哪些是自然界的声音、哪些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生(预设):鸟叫声、狗叫声、马蹄声是动物的声音,雷声、下雨声、溪水声是自然界的声音,汽车喇叭声、咳嗽声、敲门声、闹铃声、大鼓声、笛子声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二)再次听声音,描述声音师:我们再来仔细听听12种声音,用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描述并记录听到的声音。
师引导学生记录(小鸟声和汽车喇叭声为例):(说明:①“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这里只要言之有理即可;②对于声音的强弱(响、轻)学生听不出来,教师可以把音量放大和缩小,让学生辨别;③听12种声音时,建议教师把每一种声音的音量都调到一样。
)生听声音,并记录。
交流(预设):(三)对声音问题的思考师:我们对12种声音有了一定的了解,老师相信,再次听到它们,可以马上说出它们是什么声音。
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声音,一起回忆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然后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交流。
(活动手册)生拿出活动手册,记录并交流:预设:①我已经知道声音有高低,声音的高低是怎么形成的?和什么有关?②我知道声音无处不在,我想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③我知道有些声音听不见,为什么会听不见?④我知道有些声音很响,会扰民,称为噪音,我想知道怎样可以避免噪音?⑤......师:同学们知道得很多,想要知道的也很多,我们就一步一步地去探索声音的奥秘。
(说明: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
)三、拓展:识音符,辨高低师播放小星星的乐曲:同学们,我们来听一段简单的乐曲,识别乐曲中的音符,辨一辨它们的高低顺序:生听乐曲,识音符,辨高低,交流(预设):总结: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有动物的叫声、大自然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的声音等;有的声音高、有的声音低;有的声音强、有的声音弱;有的声音悦耳、有的声音刺耳。
四、板书设计听听声音强、弱新教材 教科版科学 四年级上册: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案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出示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板书课题)2. 科学探索探索一:橡皮筋发声实验实验材料:橡皮筋、小木棍实验方法:(1)拉伸橡皮筋(2)按压橡皮筋(3)揉搓橡皮筋(4)弹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实验现象:实验分析:轻轻拉伸、按压、揉搓或拉动橡皮筋时,橡皮筋没有明显的振动,没有发出声音;当橡皮筋两端固定下来,轻轻弹拨时,橡皮筋发生了明显的振动,并发出了声音,由此我们可推断,橡皮筋发出声音与它是否振动有关。
实验结论:拨动橡皮筋,它会震动并发出声音。
当我们用手或其他工具将橡皮筋的振动停下来,它的声音也听不到了。
科学词汇:当物体进行往复运动,即它的状态改变的过程,我们把这样的运动称为振动。
总结: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
探索二:观察其他发声物体通过科学实验:研究橡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播放视频《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实验材料:钢尺、鼓槌、小锤、鼓、音叉实验方法:拨动、拍打、敲击都能够使钢尺发出声音;慢慢弯曲钢尺,钢尺不能发出声音。
用手拍打或用鼓槌敲击鼓面,能使鼓发出声音;慢慢按压鼓面,鼓不能发出声音。
用小锤敲击音叉,能使音叉发出声音;轻轻触摸音叉,音叉不能发出声音。
实验现象:拨动钢尺、敲击鼓面、敲击音叉都能发出声音;弯曲钢尺、按压鼓面、轻轻触摸音叉都不能发出声音。
当用手轻轻触摸这些还在发声的物体时,会感觉它们在振动,随着振动的停止,便不会听到声音。
实验记录:实验分析:拨动钢尺、敲击鼓面、敲击音叉时,它们发出声音时,都受到了力,并且产生了运动这一现象,猜测声音的产生可能和物体受到的力和自身的运动有关。
弯曲钢尺、按压鼓面、轻轻触摸音叉,这三种情况,物体受到了力,也产生了运动,但却没有发出声音,猜想声音的产生可能和物体受力以及运动的方式(振动)有关。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验证之前对物体发出声音方法的猜测。
先研究物体怎样能够发出声音,再研究如果不这样物体能不能发出声音,正好客观地从正反两个方面验证之前的猜测,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 副本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目的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心理目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能传播。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方式。
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水槽、水、烧杯、石块、课本、小盒、土电话、铃铛、小槌、鼓、鼓槌、纸屏、泡沫小球。
2、演示材料:水槽、小石子、高锰酸钾。
3、其它材料:课件、记录单、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电影片段:①铃声及同学们从不同的地方跑到教室的情景;②花样游泳表演;③人把耳贴在铁轨上探听远处是否有火车到来声情景……2、设疑引导讨论:看了刚才的影片,你有什么想法?说说你对这些现象的解释?还有什么想要弄明白的问题?……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板书课题)二、新授:(一)声音在气体中传播。
1、同学们想一下,平时课下你在哪活动,就像刚才影片中的那样,你们听到什么声音来到教室上课?……同学们从不同的地方听到铃声来到教室上课这说明什么?2、小组讨论。
3、谁来说一说你们组讨论的结果?(小组汇报)4、教师板书-—方向:四面八方空气(二)声音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1、同学猜测声音在液体、固体中能否进行传播?根据什么?2、同学通过实验验证:a、学生介绍实验材料b、出示实验要求c、分组设计实验并验证(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设计实验并验证,注意边实验边填写实验记录单,如果实验中出现困难可以到老师这里领取实验探究建议卡。
)d、汇报实验结果:通过实验你验证了声音能在什么中传播?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出的结论?(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3、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通过实验验证了声音不仅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像桌子、课本、土电话、文具盒等这样的固体中和水这样的液体中传播。
气体、固体、液体是架在发生物体与我们耳朵之间的桥梁,声音正是通过这些物体才传到我们耳朵中来的,我们把这些物体叫做声音传播的途径。
(板书——途径)(三)认识声音传播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