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港两地物流业的优势分析及发展建议

深港两地物流业的优势分析及发展建议

深港两地物流业的优势分析及发展建议
一、香港物流发展的现状及优势
香港地处亚太区中心,香港拥有优良的深水港和全世界最繁忙的集装箱码头,是中国对外的重要门户。

在海运方面,香港是世界第三大货柜港,其港口与全球500 多个港口和城市有着密切联系,超过80家国际集装箱航运公司每星期提供400 条航线,能到达全球500 多个目的地。

在空运方面,近90 家国际航空公司来往于香港与全球150 多个目的地。

最具吸引力的是,香港是一个自由港,凭着完善的国际网络、优越的物流基础配套、丰富的货运经验、先进的资讯科技等优势,提供高效、快捷和完善的服务赢得世界称誉。

香港物流业发展早,已成为香港经济的支柱产业,物流与贸易的从业人数达60万人,其产值占本地生产总产值的20%。

再加上香港多年积累的经验使其管理运作相对比较成熟,代表着当今国际物流业的先进水平,所以了解香港物流业的现状,探讨其发展的历史轨迹,对深圳物流业的发展非常必要。

香港物流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
1、优越的地理位置。

香港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太平洋与印度洋间航道要冲,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香港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优良的深水货柜码头和巨大的海、空运输能力。

此外香港的航空货运能力也是遐迩闻名的。

香港国际机场的经营与效益遥遥领先于全球航空业界。

3、可靠及有效率的支援行业。

香港多年积累的物流管理经验、先进的技术以及成熟的物流管理方案为香港发展物流业打稳了基础。

4、政府实行的不干预政策和开放的自由港。

5、背靠经济增长突飞猛进的祖国大陆,以国内市场作后盾。

二、深圳物流发展的现状及优势
深圳物流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
1、优越的地理环境。

深圳地理位置优越, 物流基础设施发达, 随着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功能得到明显提升, 以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为主体的物流基础设施在深圳初步形成, 不但推动了物流业的整体发展, 而且还有利于物流业内部结构的不断升级。

2、良好的经济环境。

深圳物流业的发展有赖于良好的经济环境。

从外部环境看, 世界经济状况进一步好转。

从国内环境看, 中央政府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经济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

3、稳定的政策环境。

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运营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 深圳率先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基本框架, 为物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运营空间和产业成长条件。

4、蓬勃发展的市场环境。

深圳不断地加大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力度, 使现代物流业发展环境越来越好。

三、深港物流合作优势与发展战略
深圳和香港两地物流业的合作,有着经济、体制、政策、设施和技术等方面优势,各自具有建设国际性物流枢纽的有利条件。

近年来,深港两地政府在中央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借助CEPA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之机,积极探索政府在推动物流业合作中的引导作用,努力突破在物流方面存在的制度性障碍,着力改善衔
接两地的口岸基础设施,为两地物流业的长期合作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打造战略联盟,开拓“双赢”局面。

现代物流不是少数企业或某个部门或某种运输方式所能容纳的,它需要依靠各个行业、地区、企业的配合。

面对区域一体化的挑战,深港物流业积极进行物流资源的整合,并结成战略联盟,必然会导致“双赢”。

深圳一直重视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以港口为主的现代物流业是深圳支柱产业之一,深圳强力实施“以港强市”的发展战略。

包括深港国际物流园在内的深圳六大物流园区正加紧建设之中,深圳还设立专项资金扶持物流业的发展。

本着“向香港学习,为香港服务”的理念,深圳借鉴香港航运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国际运作模式,使深圳港航业得到快速发展。

香港已形成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并实行自由港政策,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富有经验,其港口集装箱业务量也持续增长。

此外,香港正在大屿山地区规划兴建大型的增值物流园。

深港这些相同的经济环境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两地港口形成特殊的合作关系。

两地可分担不同层次的航运业务,联手将两地港口结合成全球最重要的货柜港之一,共同打造以香港为核心、接轨全球、辐射内地的泛珠三角物流体系。

深港两地空中运输各有长短,有着很强的互补性。

香港的优势在于国际航线覆盖全球,而深圳在国内航线上占优并靠近货源地。

在这种格局下,要留住客源、降低成本、获得最大效益,两地航空公司应互相合作,资源共享,业务和操作平台共享,努力整合成一个整体的机场系统。

深圳的航空公司可与香港的一些大型物流仓储企业合作,比如推出“经深圳飞”、“经深圳港”的货运服务项目。

对于一些香港发往内地的货物,如改经深圳机场和深圳港口运输,可启动“深港物流直通车”、“卡车班机”等,承担香港代理商从香港至内地转关的航空运输。

为方便内地货主,香港机场延伸了腹地,在深圳等地设立货站,珠三角很多交货方只须在货站交货,就相当于上了飞机。

两地取长补短,促进空中运输的一体化建设。

2、两地共建物流信息平台。

信息是物流的灵魂,信息流与货物流是相辅相成的。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大趋势,如果没有共享信息资源的长效合作机制,没有一个反应迅速的信息网络,就不可能有紧密的合作。

深港两地物流信息的合作,这是双方必然的需求。

深圳是国内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香港的资讯手段也十分发达。

深圳方面,国内第一个物流信息公用平台“深圳现代物流信息公用平台”已开始布设,深圳物流与采购数据中心即将建立。

香港方面也在打造全球功能最强的电子物流平台——香港数码物流电子平台。

据称,香港物流电子平台投入使用后,交易和运输的所有文件将实现电子化,业界每年最起码可以节约100亿港币。

为此,两地间探索物流信息平台的合作,将两地的信息平台进行联网整合和数据交换,建立一个两地“统一、共享、安全、高效”的物流信息平台。

这个信息互通的系统,可以把分散的物流资源整合在一起,可随时知道每一批货品处于什么位置和状态,可随时向客户提供货物追踪、车辆调度、轮船班期和网上交易等服务。

这样,仅深圳地区的20多万辆物流车辆,便可以得益于畅通的信息流。

物流业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就要提升自动化水平和信息技术水平,充分利用电子革命带来的良机,利用电子商务的便利,推广以科技为本的物流企业,打造高效率物流和无障碍物流。

要用高新技术来加快实现两地信息系统衔接,实施包括电子预归类、电子预审价和电子查验的全程电子通关。

深港两地的进出口企业可以通过计算机输入合同资料,海关通过计算机自动审核,可免去客户很多麻
烦。

衔接两地的物流信息,还可以减少两地运载空箱车辆。

据悉,目前经深圳皇岗口岸的香港货柜车,返程有40%是空载。

如果能合理调配,不仅可以减轻口岸和路面的压力,更可以减少经济损失。

3、建立物流业的“人才高地”。

随着深港两地物流的快速发展,需要一大批物流人才。

为建立“人才高地”,深圳市政府在《关于加快发展深圳现代物流业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专业物流人才享受高科技人才待遇,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引进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懂经营、善管理的专业物流人才。


据有关部门统计,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国家12类紧缺人才之一,全国物流专业人才需求量达600万,深圳缺口12万人,而掌握外语、懂得外贸业务、电子商务、精通商品配送和资金周转、成本核算等的国际性物流高级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深圳很多大型物流企业为招不到物流人才而伤脑筋。

香港具有丰富的高校资源,可发挥两地的高校优势,由两地合作培养现代物流人才,并互认物流学业证书,使两地成为现代物流业人才培养、聚集的“高地”。

同时,由深港两地物流主管部门牵头,不定期召开两地物流业交流会、研讨会;举办物流发展论坛和短期培训班等。

同时,建议香港的大学来深圳独立办学,或是由两地共设物流科研院所,以造就更多的物流实用人才。

综上所述,深港两地物流合作具有广阔的空间和有利条件。

物流的畅通是经济合作的基础,当前深港金融业合作也在加快步伐,两地合作正面临新的历史机遇。

为此,深港两地物流业应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进一步提高合作层次和合作水平,着眼于中长期的发展,逐步形成政府扶持、市场引导、企业运作的物流业成长新机制,合力打造成为全球化、多功能、高效率的现代物流枢纽中心。

四、总结
在分析了两个城市各自的物流业的现状、优势及发展策略之后,现给出几点深圳物流业发展过程中的建议:
一是加强双方政府间的交流,这是由双方的体制差异决定的,深圳是政府主导,而香港民间力量比较强大,政府主要是借其力而为,顺势而为。

转换政府职能, 优化物流产业发展环境政府对物流企业的支持更多的应体现在政策环境上的建设而非资金。

二是加快物流基础配套设施的规划、改造和建设。

加快物流标准化建设。

三是加强两地物流企业间的交流,努力寻找双赢或互相能接受的方案。

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注重物流人才的培养。

四是物流企业间相互参股,以避免恶性竞争不断上演。

五是加强物流协会间的交流。

深圳与香港不应是竞争对手,而要以追上发达国家物流发展为目标,只有通过“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才可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从而更有利于香港和深圳的共同成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