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2001年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北京市:1.撤销大兴县,设立大兴区,以原大兴县的行政区域为大兴区的行政区域。
区人民政府驻黄村镇。
(国务院2001年1月9日批准国函[2001]4号)2.撤销怀柔县,设立怀柔区,以原怀柔县的行政区域为怀柔区的行政区域。
区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国务院2001年12月30日批准国函[2001]175号)3.撤销平谷县,设立平谷区,以原平谷县的行政区域为平谷区的行政区域。
区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国务院2001年12月30日批准国函[2001]176号)天津市:撤销宝坻县,设立宝坻区。
以原宝坻县的行政区域为宝坻区的行政区域。
区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国务院2001年3月22日批准国函[2001]29号)河北省:(1)撤销石家庄市郊区,设立石家庄市裕华区。
将正定县的留村乡、二十里铺镇,栾城县方村镇的方村、南焦、南王、赵卜口、宋村、东荆壁、西荆壁、贾村、台上、位同、南栗、南位12个村和长安区的裕东、裕华路、东大街3个街道以及原郊区的槐底街道、孙村街道的孙村、塔冢2个村划归裕华区管辖。
区人民政府驻体育南大街。
(2)将原郊区留营乡和振头、建国路2个街道以及西里街道的城角庄、北社、西三教3个村划归桥西区管辖,西三庄乡、杜北乡、大郭镇、赵陵铺镇的赵一街、赵二街、赵三街、前太保、后太保、党角庄6个村和天苑、五七路2个街道以及西里街道的北焦、高柱、柏林庄3个村划归新华区管辖,南高营镇的桃园、庄窠、柳家庄、柳林铺、前进、红旗6个村和赵陵铺镇的陈章、柳董庄、肖家营3个村以及孙村街道的塔谈、留村2个村划归桥东区管辖。
(3)将正定县的西兆通、南村2个镇和原郊区的谈固乡的谈固、南翟营、北翟营、土贤庄、白佛、白佛口6个村以及南高营镇的南高营、北高营、东古城、西古城4个村划归长安区管辖。
(国务院2001年1月22日批准国函[2001]10号)内蒙古自治区:1.(1)撤销伊克昭盟和县级东胜市,设立地级鄂尔多斯市。
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东胜区。
(2)鄂尔多斯市设立东胜区,以原县级东胜市的行政区域为东胜区的行政区域。
区人民政府驻宝日陶亥西街。
(3)鄂尔多斯市辖原伊克昭盟的伊金霍洛旗、乌审旗、达拉特旗、准格尔旗、杭锦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和新设立的东胜区。
(国务院2001年2月26日批准国函[2001]17号)2.(1)撤销呼伦贝尔盟和县级海拉尔市,设立地级呼伦贝尔市。
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海拉尔区胜利大街。
(2)呼伦贝尔市设立海拉尔区,以原县级海拉尔市的行政区域为海拉尔区的行政区域。
区人民政府驻广场路。
(3)呼伦贝尔市辖原呼伦贝尔盟的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和新设立的海拉尔区。
原呼伦贝尔盟的满洲里市、牙克石市、扎兰屯市、额尔古纳市、根河市由内蒙古自治区直辖。
(国务院2001年10月10日批准国函[2001]130号)上海市:1.撤销奉贤县,设立奉贤区,以原奉贤县的行政区域为奉贤区的行政区域。
区人民政府驻南桥镇。
(国务院2001年1月9日批准国函[2001]2号)2.撤销南汇县,设立南汇区,以原南汇县的行政区域为南汇区的行政区域。
区人民政府驻惠南镇。
(国务院2001年1月9日批准国函[2001]3号)江苏省:撤销连云港市云台区。
将原云台区的朝阳镇、徐圩镇、板桥镇和中云街道划归连云港市连云区管辖,南城镇、花果山乡、云台乡和猴嘴街道划归连云港市新浦区管辖。
(国务院2001年10月1日批准国函[2001]129号)浙江省:1.(1)将绍兴县的斗门镇(不含新马山村、新合作村、新黄甫村、新孙端村、新豆姜村和新斗门村)、东浦镇、鉴湖镇、皋埠镇和马山镇划归绍兴市越城区管辖。
(2)绍兴县人民政府驻地由绍兴市越城区迁至绍兴县柯桥镇。
(国务院2001年1月13日批准国函[2001]5号)2.(1)撤销萧山市,设立杭州市萧山区,以原县级萧山市的行政区域为萧山区的行政区域。
区人民政府驻城厢镇。
(2)撤销余杭市,设立杭州市余杭区,以原县级余杭市的行政区域为余杭区的行政区域。
区人民政府驻临平镇。
(国务院2001年2月2日批准国函[2001]13号)3.调整温州市市辖区行政区划。
(1)将永嘉县的七都镇和桥下镇中央涂居委会,温州市瓯海区的临江镇、藤桥镇、上戍乡、双潮乡、岙底乡和梧埏镇的前网、鱼鳞浃、上田、划龙桥4个村,温州市龙湾区蒲州镇的蒲州和上蒲州2个村划入鹿城区。
鹿城区人民政府驻墨池坊1号。
(2)将瑞安市塘下镇的上涂、西一、中星、东门、埭头、石坦、屿门、邱宅、东溪、东成10个村委会和前冈、后冈2个居委会,瓯海区的永中镇、天河镇、沙城镇、灵昆镇划入龙湾区。
龙湾区人民政府驻地由状元镇龙飞路4号迁至永中镇。
(3)将瑞安市的丽岙镇、仙岩镇划入瓯海区。
瓯海区人民政府驻地由兴海路50号迁至娄桥镇。
(国务院2001年7月7日批准国函[2001]84号)4.(1)撤销衢县,设立衢州市衢江区。
将原衢县的云溪、太真、双桥、庙前、周家、灰坪、长柱、坑口、举村、岭头、洋口、横路12个乡和高家、莲花、峡川、杜泽、上方、廿里、后溪、湖南、大洲、樟潭、安仁、全旺12个镇以及衢州市柯城区的浮石、下张2个乡和石室乡的黄坛口村划归衢江区管辖。
区人民政府驻樟潭镇。
(2)将原衢县的华墅、沟溪、七里、九华4个乡和航埠、石梁2个镇划归柯城区管辖。
(国务院2001年12月10日批准国函[2001]161号)安徽省:(1)撤销马鞍山市向山区。
(2)将原向山区的慈湖乡划归马鞍山市金家庄区管辖,霍里镇、濮塘镇划归马鞍山市花山区管辖,雨山乡、佳山乡和向山镇划归马鞍山市雨山区管辖。
(国务院2001年7月1日批准国函[2001]75号)山东省:撤销长清县,设立济南市长清区。
以原长清县的行政区域为长清区的行政区域。
区人民政府驻长清镇。
(国务院2001年6月26日批准国函[2001]73号)河南省:1.调整驻马店市部分行政区划:将确山县的古城乡、朱古洞乡、胡庙乡,遂平县的关王庙乡、诸市乡和汝南县的水屯乡划归驻马店市驿城区管辖。
(国务院2001年12月25日批准国函[2001]172号)2.(1)将鹤壁市郊区更名为淇滨区。
(2)鹤壁市人民政府驻地由鹤壁市山城区红旗街迁至淇滨区九州路。
(国务院2001年12月26日批准国函[2001]173号)湖北省:1.设立荆门市掇刀区。
将荆门市东宝区的何场乡、麻城镇、团林铺镇、掇刀石街道和白庙街道划归掇刀区管辖。
区人民政府驻深圳大道。
(国务院2001年3月17日批准国函[2001]25号)2.(1)撤销宜昌县,设立宜昌市夷陵区,以原宜昌县的行政区域(不包括土城乡、桥边镇、艾家镇)为夷陵区的行政区域。
区人民政府驻小溪塔镇。
(2)将原宜昌县的土城乡、桥边镇、艾家镇划归宜昌市点军区管辖。
(国务院2001年3月22日批准国函[2001]28号)3.(1)撤销襄阳县,设立襄樊市襄阳区。
将原襄阳县的张湾镇、东津镇、双沟镇、张家集镇、屿山镇、黄龙镇、程河镇、朱集镇、古驿镇、伙牌镇、黄集镇、石桥镇、龙王镇和襄樊市樊城区的米庄镇划归襄阳区管辖。
区人民政府驻张湾镇。
(2)将原襄阳县的牛首镇、太平店镇划归樊城区管辖。
(3)将原襄阳县的欧庙镇、泥咀镇划归襄城区管辖。
(国务院2001年8月31日批准国函[2001]93号)4.将黄石市石灰窑区更名为西塞山区。
(民政部2001年10月12日批准民发[2001]301号)湖南省:1.(1)撤销衡阳市江东区、城南区、城北区、郊区,设立衡阳市珠晖区、雁峰区、石鼓区、蒸湘区。
(2)珠晖区辖原江东区的行政区域以及原郊区的和平、酃湖、东阳渡3个乡和茶山坳镇。
区人民政府驻湘江东路。
(3)雁峰区辖原城南区的雁峰、白沙洲、黄茶岭、天马山、先锋路5个街道和原郊区的湘江乡(不含杨柳村)、岳屏乡(不含联合、岳屏、北塘3个村)以及衡南县的文昌乡。
区人民政府驻湘江南路。
(4)石鼓区辖原城北区的人民路、潇湘、青山、五一、合江5个街道和原郊区的黄沙湾街道、松木乡、西湖乡的五一、建设、友爱、江霞4个村以及原属衡阳县的角山乡。
区人民政府驻司前街。
(5)蒸湘区辖原城北区的蒸湘街道,原城南区的联合街道和原郊区的西湖乡(不含五一、建设、友爱、江霞4个村)、湘江乡的杨柳村、岳屏乡的联合、岳屏、北塘3个村以及衡南县的雨母山乡、衡阳县的呆鹰岭镇。
区人民政府驻船山路。
(国务院2001年4月4日批准国函[2001]34号)2.将泸溪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武溪镇迁至白沙镇。
(民政部2001年6月27日批准民发[2001]165号)3.将长沙市人民政府驻地由芙蓉区潘正街迁至岳麓区岳麓大道。
(国务院2001年10月10日批准国函[2001]131号)广东省:1.设立茂名市茂港区。
茂港区辖从电白县划出的羊角、坡心、七迳、小良、沙院和南海6个镇。
区人民政府驻南海镇。
(国务院2001年1月22日批准国函[2001]11号)2.(1)撤销斗门县,设立珠海市斗门区,斗门区辖原斗门县的井岸、白蕉、乾务、五山、斗门、上横、六乡、莲溪8个镇。
区人民政府驻井岸镇。
(2)设立金湾区,金湾区辖原属珠海市香洲区的三灶、南水、小林3个镇和原斗门县的红旗、平沙2个镇。
(国务院2001年4月4日批准国函[2001]35号)广西壮族自治区:撤销南宁市市郊区,将原郊区的津头乡划归南宁市新城区管辖,将安吉镇、三塘镇和上尧乡的虎邱村划归南宁市兴宁区管辖,金陵镇、双定镇、那龙镇、心圩镇和上尧乡的秀厢、秀灵、万秀、友爱、新村5个村划归南宁市城北区管辖,石埠镇、江西镇、坛洛镇、富庶乡和上尧乡的永和、上尧、陈东、陈西、西明5个村划归南宁市永新区管辖,沙井镇、那洪镇、亭子乡划归南宁市江南区管辖。
(国务院2001年11月15日批准国函[2001]150号)海南省:将通什市更名为五指山市。
(民政部2001年7月5日批准民发[2001]170号)重庆市撤销长寿县,设立长寿区,以原长寿县的行政区域为长寿区的行政区域。
区人民政府驻凤城镇。
(国务院2001年12月25日批准国函[2001]171号)四川省:1.撤销新都县,设立成都市新都区,以原新都县的行政区域为新都区的行政区域。
区人民政府驻新都镇。
(国务院2001年11月15日批准国函[2001]149号)2.将高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文江镇迁至庆符镇。
(民政部2001年12月17日批准民发[2001]349号)3.将珙县人民政府驻地由珙泉镇迁至巡场镇。
(民政部2001年12月20日批准民发[2001]353号)云南省:1.(1)撤销昭通地区和县级昭通市,设立地级昭通市。
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昭阳区。
(2)昭通市设立昭阳区,以原县级昭通市的行政区域为昭阳区的行政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