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987年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1987年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1987年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1987年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河北省:1.撤消沙河县,设立沙河市(县级)。

以原沙河县的行政区域为沙河市的行政区域。

(国务院1987年2月20日批准国函[1987]32号)2.撤消保定市郊区。

将原郊区的南大同、焦庄、杨庄三个乡划归南市区;金庄、韩庄两个乡划归北市区;韩村、南奇、颉庄、富昌四个乡划归新市区。

(国务院1987年10月15日批准国函[1987]167号)辽宁省:撤销金县,设立大连市金州区。

以原金县的行政区域为大连市金州区的行政区域。

(国务院1987年4月21日批准国函[1987]70号)吉林省:1.东辽县驻地由辽源市迁至东辽县的白泉镇。

(国务院1987年1月7日批准国函[1987]2号)2.撤销洮安县,设立洮南市(县级)。

以原洮安县的行政区域为洮南市的行政区域。

(国务院1987年5月21日批准国函[1987]85号)3.撤销扶余县,设立扶余市(县级)。

以原扶余县的行政区域为扶余市的行政区域。

(国务院1987年10月7日批准国函[1987]165号)黑龙江省:1.(以下国务院1987年2月24日批准国函[1987]85号)(1)撤销同江县,设立同江市(县级)。

以原同江县的行政区域为同江市的行政区域。

(2)撤销阿城县,设立阿城市(县级)。

以原阿城县的行政区域为阿城市的行政区域。

2.(以下国务院1987年11月6日批准国函[1987]177号)(1)将佳木斯市的集贤县划归双鸭山市管辖。

(2)将双鸭山市岭东、岭西两区合并为岭东区。

(3)将佳木斯市的萝北县,绥滨县划归鹤岗市管辖。

3.撤销镜泊湖市,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宁安县。

(国务院1987年11月27日批准国函[1987]183号)江苏省:1.撤销江阴县,设立江阴市(县级)。

以原江阴县的行政区域为江阴市的行政区域。

(国务院1987年4月23日批准国函[1987]71号)2.撤销宿迁县,设立宿迁市(县级)。

以原宿迁县的行政区域为宿迁市的行政区域。

(国务院1987年12月15日批准国函[1987]200号)3.撤销丹阳县,设立丹阳市(县级)。

以原丹阳县的行政区域为丹阳市的行政区域。

(国务院1987年12月15日批准国函[1987]201号)4.撤销东台县,设立东台市(县级)。

以原东台县的行政区域为东台市的行政区域。

(国务院1987年12月17日批准国函[1987]202号)5.撤销兴化县,设立兴化市(县级)。

以原兴化县的行政区域为兴化市的行政区域。

(国务院1987年12月22日批准国函[1987]205号)6.撤销淮安县,设立淮安市(县级)。

以原淮安县的行政区域为淮安市的行政区域。

(国务院1987年12月22日批准国函[1987]206号)7.设立无锡市马山区,以马山镇的行政区域为马山区的行政区域。

(国务院1987年12月22日批准国函[1987]207号)浙江省:1.(1)撤销舟山地区和定海县、普陀县,设立舟山市(地级)。

(2)舟山市设立定海区、普陀区,以原定海、普陀两县的行政区域为定海、普陀两区的行政区域。

市人民政府驻定海区。

(3)将原舟山地区的岱山、嵊泗2县划归舟山市管辖。

(国务院1987年1月23日批准国函[1987]20号)2.撤销瑞安县,设立瑞安市(县级)。

以原瑞安县的行政区域为瑞安市的行政区域。

(国务院1987年4月15日批准国函[1987]62号)3.宁波市滨海区更名为北仑区。

(国务院1987年9月14日批准国函[1987]153号)4.撤销萧山县,设立萧山市(县级)。

以原萧山县的行政区域为萧山市的行政区域。

(国务院1987年11月27日批准国函[1987]186号)5.撤销江山县,设立江山市(县级)。

以原江山县的行政区域为江山市的行政区域。

(国务院1987年11月27日批准国函[1987]187号)安徽省:1.撤销宣城县,设立宣州市(县级)。

以原宣城县的行政区域为宣州市的行政区域。

(国务院1987年6月10日批准国函[1987]102号)2.撤销铜陵市铜山区,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铜陵市郊区。

(国务院1987年8月17日批准国函[1987]143号)3.(1)撤销徽州地区、屯溪市和黄山市(县级)。

(2)设立黄山市(地级)。

市人民政府驻原屯溪市。

(3)设立黄山市屯溪区,其行政区域包括原屯溪市、歙县篁墩乡和休宁县梅林乡。

(4)设立黄山市黄山区,以原黄山市(县级)为其行政区域。

(5)设立黄山市徽州区。

其行政区域包括以歙县岩寺镇和潜口、呈坎、罗田、西溪南、洽舍、福溪、杨村七个乡和郑村乡的瑶村。

(6)黄山市辖歙县、休宁、黟县、祁连四个县。

(7)将石台县划归安庆地区;旌德县、绩溪县划归宣城地区。

(国务院1987年11月27日批准国函[1987]185号)福建省:1.厦门市行政区划调整:(1)设立厦门市湖里区。

(2)郊区更名为集美区。

(国务院1987年6月10日批准国函[1987]104号)2.设立石狮市(县级),以晋江县的石狮、永安、蚶江3镇和祥芝乡为石狮市的行政区域。

(国务院1987年12月17日批准国函[1987]203号)江西省:撤销临川县和抚州市,设立临川市(县级)。

以原临川县和抚州市的行政区域为临川市的行政区域。

(国务院1987年8月22日批准国函[1987]147号)山东省:1.撤销胶县,设立胶州市(县级)。

以原胶县的行政区域为胶州市的行政区域。

(国务院1987年2月12日批准国函[1987]26号)2.撤销莱阳县,设立莱阳市(县级)。

以原莱阳县的行政区域为莱阳市的行政区域。

(国务院1987年2月20日批准国函[1987]35号)3.撤销滨县,将行政区域并入滨州市。

(国务院1987年2月25日批准国函[1987]40号)4.撤销济南市郊区和历城县,设立历城区。

以历城县和郊区的洪家楼镇、华山镇、王舍人镇为其行政区域。

将郊区的北园镇划归天桥区管辖;七贤镇划归市中区管辖;段店镇、吴家堡镇划归愧荫区管辖;姚下镇划归历下区管辖。

(国务院1987年4月11日批准国函[1987]59号)5.撤销诸城县,设立诸城市(县级)。

以原诸城县的行政区域为诸城市的行政区域。

(国务院1987年4月20日批准国函[1987]69号)6.东营市牛庄区、东营两区合并为并入东营区,以原牛庄区、东营两区的行政区域为东营区的行政区域。

(国务院1987年6月10日批准国函[1987]101号)7.(1)威海市升格为地级市、设立环翠区。

(2)将烟台的荣成、文登、乳山3县划归威海市管辖。

(国务院1987年6月15日批复国函[1987]105号)河南省:1.(1)撤销郑州市新密区、金海区、郊区,将原新密区的行政区域并入密县。

(2)设立郑州市邙山区。

(国务院1987年7月1日批准国函[1987]85号)2.撤销濮阳市郊区,设立濮阳县,以原濮阳市郊区的行政区域为濮阳县的行政区域,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国务院1987年4月20日批准国函[1987]68号)湖北省:1.撤销鄂州市黄州区,将原黄州区恢复为县辖镇,划归黄冈县。

(国务院1987年2月27日批准国函[1987]41号)2.撤销洪湖县,设立洪湖市(县级)。

以原洪湖县的行政区域为洪湖市的行政区域。

(国务院1987年7月31日批准国函[1987]130号)3.撤销天门县,设立天门市(县级)。

以原天门县的行政区域为天门市的行政区域。

(国务院1987年8月3日批准国函[1987]135号)4.鄂州市行政区划调整:(1)将花湖、杨叶、沙窝、杜山4乡和燕矶、汀祖、泽林、碧石渡4镇划归鄂城区。

(2)设立华容区,辖临江、蒲团、大湾三乡和庙岭、胡林、葛店、华容、段店4镇,区政府驻华容镇。

(3)设立梁子湖区,辖沼山、公友2乡和东沟、太和、涂家垴、梁子4镇,区政府驻太和镇。

(国务院1987年8月10日批准国函[1987]139号)5.撤销安陆县,设立安陆市(县级)。

以原安陆县的行政区域为安陆市的行政区域。

(国务院1987年9月4日批准国函[1987]154号)6.撤销广济县,设立武穴市(县级)。

以原广济县的行政区域为武穴市的行政区域。

(国务院1987年10月23日批准国函[1987]170号)7.撤销宜都县,设立枝城市。

(国务院1987年11月30日批准)湖南省:1.撤销邵阳市桥头区。

(国务院1987年2月12日批准国函[1987]27号)2.撤销靖县,设立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县级)。

以原靖县的行政区域为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

(国务院1987年2月19日批准国函[1987]31号)3.撤销汨罗县,设立汨罗市(县级)。

以原汨罗县的行政区域为汨罗市的行政区域。

(国务院1987年9月23日批准国函[1987]160号)4.撤销涟源县,设立涟源市。

(1987年6月10日批准)广东省:1.广州市郊区更名为白云区。

(国务院1987年1月23日批准国函[1987]18号)2.佛山市汾江区更名为城区。

(国务院1987年2月12日批准国函[1987]25号)(以下国务院1987年11月20日批准国函[1987]181号)【注:本项批文是给海南省筹备组】(1)撤销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原自治州所辖市县继续享受少数民族地区各项优惠政策。

(2)设立琼中、保亭两个黎族苗族自治县。

(3)设立白沙、陵水、昌江、乐东五个黎族自治县。

县以下苗族集居区可设苗族乡。

(4)三亚市升格为地级市(市下暂不设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1.钦州地区的合浦县划归北海市管辖。

(国务院1987年5月21日批准国函[1987]84号)2.(以下国务院1987年12月23日批准国函[1987]185号)(1)设立大化瑶族自治县,以都安瑶族自治县的大化、六也、百马、江南、都阳、雅龙、七百弄、板升八个乡和巴马瑶族自治县的板兰乡全部,东山、凤凰、羌圩三个乡的十七个村以及马山县的古感(镇)、贡川、永州三个乡镇的二十二个村为大化瑶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县人民政府驻大化镇。

(2)将都安瑶族自治县的福龙乡划归宜山县。

四川省:1.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

(国务院1987年1月23日批准国函[1987]19号)2.(以下国务院1987年7月24日批准国函[1987]125号)(1)阿坝藏族自治州更名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2)撤销茂汶羌族自治县,恢复茂县,以原茂汶羌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为茂县的行政区域。

贵州省:1.撤销铜仁县,设立铜仁市(县级)。

以原铜仁县的行政区域为铜仁市的行政区域。

(国务院1987年8月21日批准国函[1987]146号)2.撤销兴义县,设立兴义市(县级)。

以原兴义县的行政区域为兴义市的行政区域。

(国务院1987年11月6日批准国函[1987]176号)3.撤销水城特区,设立六盘水市钟山区、水城县。

以原水城特区的水城、大河、汪家寨、大湾、老鹰山、观音山六个镇和城关、教场、麒麟、德坞、凤凰、白腻、月照、煤厂、以德、艺奇、纳福、三合、二塘十三个乡为钟山区的行政区域;其余的九十八个乡为水城县的行政区域,县人民政府驻钟山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