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近漆艺

走近漆艺

走近漆艺、漆画
中国漆艺历史悠久,它独特的抗腐蚀性,使它在历史的风风雨雨中保存下来,成为传统文艺的象征之一。

我为什么会那么感兴趣漆艺、漆画呢?是因为我爸爸是木匠,做的家具总会上漆,当然这漆不同于漆艺的天然漆。

但我就喜欢它那绚丽的颜色。

所以公选课我果断选了它。

也就是这课程我才走近漆艺、漆画。

第一次上课的时候,老师就向我们展示了许多名家、画家的作品,其中有乔十光,苏星,关慧仪等的作品。

还有我们学校学生优秀作品。

其中老师那幅《醉舞》让我看到了莲花凋零那种美,我所见识的都是花盛放的绚丽,可这幅画也让我看到生命的蓬勃与不息,毫无凋零,死气之感。

还有就是那幅两只鹤的,我忘了它的名字。

据说那白色的鹤毛是鸡蛋壳做的,青色的则是鸭蛋壳儿为原料的。

青与白的颜色,更显示了鹤的那种仙风道骨,那种给人的高雅感觉。

正是如此,我觉得神奇。

更主要的是我偏爱蛋壳漆画。

不但因为它的青白色,更因为它有一种纹理感,就如哥窑纹裂瓷器。

这种皲裂纹很美,给人一种创伤感,缺陷感与陈旧的历史感,就像一首忧伤的江南歌谣。

乔十光先生的漆画《水乡》就用了蛋壳做了江南白色的房子,再结合黑色的屋顶,塑造了江南水乡形象,诗一般的意境,呈现了多么独特的美感。

于是我就着这兴趣去了解了漆画、漆艺。

我由此加深对漆文化的认识。

漆文化在中国已有将近七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漆艺作为漆文化传承的手段,在几千年的时光隧道中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形成了一门独立的艺术。

漆画以漆为媒介。

而漆艺主要体现在漆画与漆器上,漆的使用凸显于这上面。

漆画最令人瞩目的就是它独有的、通透的、与众不同的色泽,不是油画的浓重,不是水彩的简洁。

漆画的制作工艺很复杂,完成一幅作品少则需要几个月,多则需要几年的光阴,由于漆的使用,使制作过程显得不是很干净的样子,似乎有点脏,但这只是一些偏见。

我看来正是这些漆使这些画颜色更鲜艳。

也正是这漆,画才能更持久保持本色,保留下来。

使画即使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也不受太多影响。

这都因为漆的独特性,而且黑与红是传统漆器的主要颜色,显得神秘、深厚、含蓄、温润,时间越久越耐人寻味。

正如吴冠中先生所说: “素白的宣纸与墨黑的漆都极美,朴素大方之美是我国传统艺术栖止的温床”。

朱红漆极具华彩而又沉稳,且经久不变色,代表着喜庆吉祥和安康。

尤其是红色,中国的喜庆之色,闻名的《十里红妆》便是其代表表现。

然而漆画,漆器等漆艺品的制作却极其复杂,过程繁复,历时长。

不是三五个小时就能完成,往往是几个月甚至一些要几年。

由《十里红妆》中工匠打造一套嫁妆可知漆工艺的打造确实需要很多的物力、人力、财力,还费时。

其中还有可能因为用生漆而过敏。

这些都是影响漆艺发展的因素。

在我看来漆画、漆艺发展壮大不仅需要漆画家高超技艺的支持与努力,也需扩大人们对它的了解,增加对它的关注与支持。

走近漆艺、漆画,我看到一个不一般的世界,体会到了不一般的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