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材料力学性能
4.金属材料蠕变断裂断口特征 宏观特征为:一是在断口附 4)高温高应力下,在强烈变形 近产生塑性变形,在变形区域 部位将迅速发生回复再结晶, 附近有很多裂纹,使断裂机件 晶界能够通过扩散发生迁移, 表面出现龟裂现象;另一个特 即使在晶界上形成空洞,空洞 征是由于高温氧化,断口表面 也难以继续长大。 往往被一层氧化膜所覆盖。 微观特征主要是冰糖状花样的沿晶断裂。
§1 蠕变现象 晶界滑动和晶内滑移可能在晶界形 成交截,使晶界曲折。 应力集中不能被滑动晶界前方 晶粒的塑性交形或晶界的迁移 所松弛,那么当应力集中达到 晶界的结合强度时,在三晶粒 交界处必然发生开裂,形成楔 形空洞。
曲折的晶界和晶界夹杂物阻碍了晶 界的滑动,引起应力集中,导致空 洞形成
§1 蠕变现象 2)空位聚集模型 在垂直于拉应力的那些晶界上, 当应力水平超过临界值时,通 过空位聚集的方式萌生空洞;
§1 蠕变现象 3)高分子材料 温度过低,外力太小,蠕变很 小而且很慢,在短时间内不易 觉察; 如玻璃相完全湿润 晶体相,则 玻璃相包围晶粒,抗蠕变的性能 最弱。 (3)温度: 随着温度升高,位错运动和晶界 滑动速度加快,扩散系数增大, 蠕变速率增 大。 温度过高,外力过大,形变发 展过快,也感觉不出蠕变现象; 在适当的外力作用下,通常在 高聚物的Tg以上不远,链段在 外力下可以运动,但运动时受 到的内摩 擦力又较大,只能缓 慢运动,则可观察到较明显的 蠕变现象。
第Ⅰ阶段:AB段,为可逆形变阶 段,是普通的弹性变形,即应力 和应变成正比; 第Ⅱ阶段:BC段,为推迟的弹性 变形阶段,也称高弹性变形发展 阶段;
1、蠕变变形机理 主要有位错滑移、原子扩散和 晶界滑动,对于高分子材料还 有分子链段沿外力的舒展。
§1 蠕变现象 (1) 位错滑移蠕变机理 由于原子或空位的热激活运动, 塑性变形→位错滑移→塞积、强 使得刃型位错得以攀移,攀移后 化、更大切应力下才能重新运动 的位错或者在新的滑移面上得以 滑移(a);或者与异号位错反应得 →变形速度减小; 在高温下,由于温度的升高,给 以消失(b);或者形成亚晶界(c);或 原子和空位提供了热激活的可能,者被大角晶界所吸收(d)。 使得位错可以克服某些障碍得以 这样被塞集的位错数量减少,对 运动,继续产生塑性变形。 位错源的反作用力减小,位错源 就可以重新开动,位错得以增殖 和运动,产生蠕变变形。 第I阶段,材料因变形而强化, 阻力增大,速率减小。
§3 高温力学性能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在同一温度、不同应力下进行蠕变试验,测出不少于4条的 蠕变曲线; 求出蠕变曲线第二阶段直线部分的斜率,此即稳态蠕变速率。 蠕变速率与外加应力之间存在下列经验关系: 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法求出n和A之值后,再用内插或外推法, 或者上式,即可求出规定蠕变速率下的外加应力,即为蠕变极 限。
§1 蠕变现象 (4) 粘弹性机理 高分子材料在恒定应力的作用 下,分子链由卷曲状态逐渐伸 展,发生蠕变变形,这是体系 熵值减小的过程 当外力减小或去除后,体系自 发地趋向熵值增大的状态,分 子链由伸展状态向卷曲状态回 复,表现为高分子材料的蠕变 回复特性。 2.蠕变的影响因素 1)金属材料 对高温、低应力蠕变,第II阶段的 蠕变速度: C、m为材料决定的常数,Q为蠕 变激活能 应力增大或温度升高时,蠕变速 率增大 2)陶瓷材料 (1)晶体结构
§1 蠕变现象
§1 蠕变现象 3.蠕变断裂机理 蠕变断裂有两种情况: 1)晶界滑动和应力集中模型
在高应力和低温下,持续的恒载 对于那些不含裂纹的高温试件, 持导致位于最大切应力方向的晶 在高温长期服役过程中,由于蠕 界滑动,这种滑动必然在三晶粒 变裂纹相对均匀地在机件内部萌 交界处形成应力集中。 生和扩展,显微结构变化引起朗 蠕变抗力的降低以及环境损伤导 致的断裂; 高温工程机件中,原来就存在 裂纹或类似裂纹的缺陷,其断裂 是由于主裂纹的扩展引起的。 晶界断裂有两种模型:
第八章 高温力学性能 §3 高温力学性能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一、蠕变极限 对于短时蠕变试验,第一阶段 为了保证高温长时载荷作用下 的蠕变变形量所占比例较大, 的机件不会产生过量蠕变,要求 第二阶段的蠕变速率又不易测 金属材料具有一定的蠕变极限。 定,所以用总蠕变变形量作为 1.蠕变极限的意义 测量对象比较合适。 表示材料在高温下受到载荷长时 间作用时,对于蠕变变形的抗力 3.蠕变极限的测定 2.表示方法 对于按稳态蠕变 速率定义的蠕变 1) 在给定温度T下,使试样产生 t 极限,其测定程 规定蠕变速度的应力值 序为: 2) 在规定温度与试验时间内,使 试样产生的蠕变总伸长率不超Ⅱ阶段延长,甚至不出现第 Ⅲ阶段; 当增加应力或提高温度时,蠕 变第Ⅱ阶段缩短,甚至消失,试 样经过减速蠕变后很快进入第Ⅲ 阶段而断裂。
§1 蠕变现象 2)高分子材料 第Ⅲ阶段:CD段,为不可逆变 形阶段,是以较小的恒定应变 速率产生变形,到后期,会产 生颈缩,发生蠕变断裂。 弹性变形引起的蠕变,当载荷 去除后,可以发生回复,称为 蠕变回复,这是高分子材料的 蠕变与其他材料的不同之一。 三、蠕变变形及断裂机理
§1 蠕变现象 图中,虚线--迁移前晶界,实 线为迁移后晶界 A-B,B-C,及A-C晶界发生 晶界滑移,晶界迁移,三晶 粒的交点由1移至2再移至3 点。 多晶陶瓷中存在大量晶界, 晶界是低熔点氧化物聚集之 处,易于形成玻璃相。在温 度较高时,晶界粘度迅速下 降。外力导致晶界粘滞性流 动,发生蠕变。 在蠕变过程中,因环境温度和 外加应力的不同, 控制蠕变过程 的机制也不同。
时间是影响材料高温力学性能 的又一重要因素
•在常温下,时间对材料的力学性 能几乎没有影响 •在高温时,金属材料的强度极限 随承载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引 •在高温短时拉伸试验时,塑性 变形的机制是晶内滑移,最后 发生穿晶的韧性断裂。而在应 力的长时间作用下,即使应力 不超过屈服强度,也会发生晶 界滑动,导致沿晶的脆性断裂。 1.高温的确定 温度的高低,是相对于材料的 熔点而言的,一般用“约比温 度(T/Tm)”来描述;以绝对温度 K计算。
空洞核心一旦形成,在应力作 用下,空位由晶内和沿晶界继 续向空洞处扩散,使空洞长大 并互相连接形成裂纹。
§1 蠕变现象 4.影响蠕变断裂的因素 蠕变断裂究竟以何种方式发 生,取决于具体材料、应力 水平、温度、加载速率和环 境介质等因素。
2)在高应力高应变速率下,温度高 于韧脆转变温度时,断裂方式从脆 性解理和晶间断裂转变为韧性穿晶 断裂。它是通过在第二相界面上空 洞生成、长大和连接的方式发生的, 断口的典型特征是韧窝。
六方结构的Al2O3、立方结构的 ZrO2,因仅有一个滑移系,变形 量很小;体心立方的MgO因有两 个滑移系,塑性变形量大。
§1 蠕变现象 (2)显微结构 气孔: 因为气孔一方面减少了有效承载 面积,另一方面当晶界发生粘性 流动时,气孔体积中可以容纳晶 粒所发生的变形。 所以蠕变速率随气孔率增加而 增大。 晶粒尺寸: 晶粒愈小,晶界比例就愈大,晶 界扩散及晶界流动对蠕变 的贡 献就愈大 晶粒愈小,蠕变速率愈大。 玻璃相: 当温度升高时,玻璃相的粘度降 低,因而蠕变速率增大。 如果玻璃相不湿润晶相,则 在晶界处为晶粒与晶粒结合, 抗蠕变性能好。
1)在高应力高应变速率下,温 度低时,金属材料通常发生 滑移引起的解理断裂或晶间 断裂,这属于一种脆性断裂 方式,其断裂应变小,即使 在较高温度下,多晶体在发 生整体屈服后再断裂,断裂 应变一般也不会超过10%。
应力高时,这种由空洞长大的断 裂方式瞬时发生,不属于蠕变断裂;
应力较低、温度相对较高时。 空洞由于缓慢蠕变而长大,最终 导致断裂。这种断裂伴随有较大 的断裂应变。
第八章 金属高温力学性能
第八章 高温力学性能 引言 在航空航天、能源和化工等工 业领域,许多机件是在高温下长 期服役的,如发动机、锅炉、炼 油设备等,材料在高温下其力学 性能与常温下是完全不同的。 金属材料随着温度的升高,强 度逐渐降低,断裂方式由穿晶 断裂逐渐向沿晶断裂过渡;常 温下可以用来强化钢铁材料的 手段,如加工硬化、固溶强化 及沉淀强化等,随着温度的升 高强化效果逐渐消失; 常温下脆性断裂的陶瓷材料, 到了高温,借助于外力和热激活 的作用,形变的一些障碍得以克 服,材料内部质点发生了不可逆 的微观位移,陶瓷也变为半塑性 材料;
蠕变可以发生在任何温度,在 低温时,蠕变效应不明显,可以 不予考虑;
§1 蠕变现象 Oa线段是施加载荷后,试样产生 蠕变曲线随应力的大小和温度 的高低而变化 的瞬时应变δq,不属于蠕变。
按照蠕变速率的变化,可将蠕 变过程分为3个阶段:
第Ⅰ阶段:ab段,称为减速蠕变 阶段(又称过渡蠕变阶段) 第Ⅱ阶段:bc段,称为恒速蠕变 阶段(又称稳态蠕变阶段), 一般蠕变速率即为此阶段的蠕 变速率 第Ⅲ阶段:cd段,称为加速蠕变 阶段(又称为失稳蠕变阶段)
言
一般,当T/Tm>0.4~ 0.5时为高温, 反之则为低温。
金属材料:T>0.3-0.4Tm;
陶瓷材料:T>0.4-0.5Tm; 高分子材料T>Tg 2.温度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1)发生蠕变现象
2)强度与载荷作用的时间有关: 载荷作用时间越长,引起变形的 抗力越小。
引
言
3)材料在高温下不仅强度降低, 温度升高时,晶粒强度和晶界强 而且塑性也降低。应变速率越 度都要降低; 低,作用时间越长,塑性降低 由于晶界上原子排列不规则,扩 越显著,甚 至出现脆性断裂。 散容易通过晶界 进行,因此,晶 4)与蠕变现象相伴随的还有 高温应力松弛 2.温度和时间对断裂形式的影 响 界强度下降较快。 晶粒与晶界两者强度相等的温度 称为“等强温度”TE 变形速率对TE有较大影响
§1 蠕变现象 第II阶段,材料强化与动态回 复共存,达到平衡,蠕变速率维 持不变。 (2) 扩散蠕变机理 发生在T/Tm>0.5的情况下,是大 量原子和空位的定向移动的结果。 无外力作用下,原子和空位的 移动无方向性,材料无塑性变 形。 有外力作用时,拉应力下的晶界 产生空位,而压应力作用下的晶 界空位浓度小 空位由拉应力 晶界向压应力晶 界迁移,原子朝相反方向运动, 引起晶粒沿拉伸轴方向伸长, 垂直于拉伸轴方向收缩,致使 晶体产生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