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材料力学性能

第一章-材料力学性能

b)牌号为Q345,Q390,Q420的钢材都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塑性、 韧性和焊接性能,被《规范》选为承重结构用钢。
2.硫(S):钢材中的有害元素,具有热脆性(温度达到 800-1000℃时,硫化铁会熔化使钢材变脆,从而引 发热裂纹)。规范规定结构用钢中硫的含量不得超过 0.05%。
3. 氧(O):有害杂质,与S相似。
4.磷(P):磷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钢的强度和抗锈蚀的 能力。钢材中的有害元素,具有冷脆性(温度较低时 促使钢材变脆)。因此,磷的含量也要严格控制,规 范中规定不得超过0.045%。
1.碳(C):形成钢材强度的主要成分,随其含量 增加,强度增加,塑性和韧性降低,可焊性和 抗腐蚀性降低。
碳素钢按碳含量区分,小于0.25%的为低 碳钢,介于0.25%和0.6%之间的为中碳钢, 大于0.6%的为高碳钢。钢结构用钢中,碳含 量一般控制在0.22%以下,当其含量在0.2% 以下时,可焊性良好。
应力集中对σ-ε曲线关系的影响
(6)温度的影响
(N / mm 2 )
(%)
fu
正温范围:
(1)温度在150℃以内,钢材材
质变化很小,钢结构可用于温度 不高于150℃的场合。 (2)温度在250℃左右的区间内
δ fy
出现蓝脆现象,fu 有局向。
(3)当温度达到600℃时,钢材
(4)不同牌号和等级的钢材具有不同的转变温度区和转变温度,均应通过试验来确定。 在钢结构设计中,为了防止脆性破坏,选用钢材时应使其工作温度大于T1,接近T0。
(8) 钢材的疲劳
疲劳破坏的特征
定义:钢材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应力虽然低于极限强度,甚至低于屈服强度,
但仍然会发生断裂破坏,这种破坏形式就称为疲劳破坏。
冲击断裂功
脆性破坏
两种破 坏均有
转变温 度区
塑性破坏
(2)钢材由塑性破坏转变为 脆性破坏是在温度区间T1 ~ T2内完成的,此温度区间称为 钢材的脆性转变温度区。
(3)在脆性转变温度以下,钢材表现为 完全的脆性破坏;而在全塑性转变温度以
T1 T0 T2 冲击韧性和温度关系示意图
试验温度
上,钢材则表现为完全的塑性破坏。

进入热塑性状态,强度下降严重, 将丧失承载能力。
温度对钢材力学性能的影响
负温范围:随着温度的降低,钢材的强度提高,而塑性和韧性降低, 逐渐变脆,称为钢材的低温冷脆。钢材的冲击韧性对温度的降低十 分敏感。
(1)冲击功曲线的反弯点
T0称为转变温度。界限温度 T1和T2分别为脆性转变温度 和全塑性转变温度。
钢结构施工
学习情境1 钢结构平台施工
(1)化学成份的影响
钢材的化学成分直接影响钢的组织构造,从而影响 钢材的力学性能。铁(Fe)是钢材的基本元素,普通 碳素钢中占99%,此外还有碳(C)、硅(Si)、锰 (Mn)等有益元素,及硫(S)、磷(P)、氧(O)、 氮(N)等有害元素,这些总含量不大,约1%,但对 钢材力学性能却有很大影响。低合金钢中有<5%的合 金元素,如铜(Cu)、钒(V)、钛(Ti)、铌(Nb)、铬 (Cr)等。
应力集中现象
不同槽口试件静力拉伸试验的应力——应变曲线
σ (N/mm2)
0.4
700 ①
600

500
400


可以看出截面槽
φ10

口改变愈急剧,应 力集中现象愈厉害,
25
其抗拉强度愈高,
φ10

④ 但塑性愈差,破坏
300
100
的脆性倾向愈大。
200
φ10 ④
100
测距100
ε
0
10
20
30
%
d)《钢结构设计规范》将Q235牌号的钢材选为承重结构用钢。其化学成分和 脱氧方法、拉伸和冲击试验以及冷弯试验结果均应符合规范GB/T700的要 求。
第二章 钢结构的材料
(2)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1994)
a)含碳量均不大于0.20%,强度的提高主要依靠添加少量几种合 金元素来达到,但合金元素的总量低于5%。
9.铜(Cu):提高抗锈蚀性,提高强度,对可焊性有一定 影响。
(3) 钢材的硬化
1.冷作硬化 在冷加工或一次加载使钢材产生较大 的塑性变形的情况下,卸载后再重新加载,钢 材的屈服点提高,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 。
2.时效硬化 随着时间的增加,纯铁体中有一些数 量极少的碳和氮的固熔物质析出,使钢材的屈 服点和抗拉强度提高,塑性和韧性下降的现象 。 在交变荷载、重复荷载和温度变化等情况下, 会加速时效硬化的发展。
3.应变时效硬化 钢材产生一定数量的塑性变形后, 铁素体晶体中的固溶碳和氮更容易析出,从而 使已经冷作硬化的钢材又发生时效硬化现象。
在高温作用下会快速发展(人工时效)
a)时效硬化及冷作硬化
b) 应变时效硬化
硬化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5)应力集中的影响
在钢结构构件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孔洞、槽 口、凹角、裂缝、厚度变化、形状变化和内部 缺陷等,此时截面中的应力分布不再保持均匀, 而是在一些区域产生局部高峰应力,形成所谓 应力集中现象。
破坏过程:裂纹的形成----裂纹的扩展----最后的迅速断裂而破坏 破坏特点:
(1)疲劳破坏时的应力小于钢材的屈服强度,钢材的塑性还没有展开,属 于脆性破坏。 (2)疲劳破坏的断口与一般脆性破坏的断口不同。一般脆性破坏后的断口 平直,呈有光泽的晶粒状或人字纹。而疲劳破坏的主要断口特征是放射和年 轮状花纹。 (3)疲劳对缺陷十分敏感。
6 建筑用钢种类、规格和选用
6.1 建筑用钢的种类
(1)碳素结构钢(GB/T 700-1988)
a)碳素结构钢的表达方式由(屈服点的字母Q、屈服点数值、质量等级符号和 脱氧方法符号)四个部分组成。
b)质量等级符号是根据钢材的化学成分和冲击韧性不同化分为A、B、C、D共4 个质量等级。
c)脱氧方法符号也有四种,其中F代表沸腾钢,b代表半镇静钢,Z代表镇静钢, TZ代表特种镇静钢,在具体标注时Z和TZ可以省略。
5.氮(N):有害杂质,与P相似。
6.锰(Mn):有益元素。在普通碳素钢中,是一种弱脱 氧剂,可提高钢材强度,与S形成MnS,熔点1600℃, 可以消除硫对钢材的热脆影响。
7.硅(Si):有益元素。在普通碳素钢中,是一种强脱氧 剂,常与锰共同除氧,生成镇静钢。
8.钒(V):合金元素。细化晶粒,提高强度,其碳化物 具有高温稳定性,适用于受荷较大的焊接结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