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点符号易错集锦

标点符号易错集锦

常见标点符号用法
1.顿号
(1)概数内部不能用顿号。

如:
这个xx大约十二三岁。

(2)句子内部并列的词、短语之间能用顿号,而句子与句子之间不能用顿号。

如:
现在,人们不仅可以在网上查阅资料,还可以在网上听音乐,看电影,交友聊天,甚至还可以在网上购物,观光旅游。

在这里,“听音乐”、“看电影”、“交友聊天”等都是句子而不是短语,所以它们之间不能用顿号。

2.分号
分号的用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复句内部并列的分句之间用分号;
二是在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用分号。

这两种情况,第一种考的可能性大些。

另外还要注意,若干个分句,只要其中有一个分句后面用了分号(分句内部有逗号),那么其他分句的后边也要用分号(尽管它们的内部没有逗号)。

如:
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

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
3.冒号
冒号的作用是提起下文和总结上文。

大家要注意的是,冒号应管到它后面那个句子的末尾,不能管到末尾的不能用冒号。

如:
本市文坛的三位女杰:
xx、xx、xx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句中冒号应删去或改为破折号。

4.问号
(1)在选择疑问句中,问号要打在末一个分句之后。

如:
这次旅游,你是去瞻仰故宫呢,还是去攀登泰山?
(2)倒装句的问号打在句子的末尾。

如:
是不是肚子疼呀,小朋友?
(3)句中虽然出现了疑问词,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句而是陈述句,句末不能用问号。

如:
我也不知道他明天会去哪儿。

(4)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特指性的问句,每个问句的末尾都要打上问号。

)如:
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吗?你能去吗?我看你不能去吧?
5.引号
这里想强调的是在引用别人的话的时候引号的使用问题。

引用别人的话,分独立引用和非独立引用两种情况。

独立引用,末尾的标点要放在引号里边。

如:
xx说过:
“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

”非独立引用,如果被引用的话处在句子中间,引文后不加标点;如果被引用的话
处在句子末尾,句末的标点要放在引号之外。

如:
毛泽东同志也强调过,讲话、写文章“都应当简明扼要”。

我国历代作家常以“意则期多,字则唯少”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
语”(姜夔《白石诗说》)。

6.括号
要分清是句内括还是句外括。

如果是句内括,括号要紧贴在被注释、补充的词语之后,括号内最末一个标点省去。

(问号和叹号除外)如:
中国猿人(全名“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括号中的话是注释、补充整个句子的,这叫句外括。

句外括放在句末标点之后,括号内的标点符号不变。

如:
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即兴”。

(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即兴”。

)
标点符号误用分析
1、句中并列的词语之间误用顿号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04年吉林卷)
句中并列的词语或短语之间一般用顿号,作用相当于“和”、“以及”。

如果有三个以上的并列成分,连词只用在最后的两个并列成分之间,其余的并列成分之间用顿号。

本题应把“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之间的逗号改为顿号。

2、并列的分句之间误用顿号
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97年全国卷)
并列的分句作谓语时,如果并列的成分是主谓结构,分句之间用逗号。

“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是三个并列的分句,且都是主谓结构作谓语,应把中间的顿号改为逗号。

3、表约数的数词之间误用顿号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95年全国卷)
邻近两个数字连用如果表约数,数词之间语言上没有停顿,不用顿号,“三、四里”应是约数,表示大概距离,应把顿号去掉。

4、引语中“某某说”后面误用冒号
“还愣着干嘛?”妈妈大声训斥我:
“还不快去把房间收拾,等会儿老师来了,看你怎么办……”(04年广东卷)
“某某说”引领直接引语时,可放在引用的话语之前,后面用冒号。

放在引用的话语之间,后面用逗号。

“训斥我”的后面如果用冒号,前文的话便没有着落了,应把冒号改为逗号。

5、省略号和“等”、“等等”混用
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对待孩子不耐心,买菜报花账,好吃懒做,等等……真让人忍无可忍!(05年湖北卷)
省略号和“等”、“等等”都有表示列举的省略的意思,二者不能同时使用,此句应把省略号改为逗号。

6、误用书名号
近日,《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和重庆电台共同推出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栏目——《不朽的红岩》,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05年重庆卷)书名号是标明书名、报刊名、篇名,而《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和重庆电台
共同推出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是一种“活动”,应该把《不朽的红岩》的书名号去掉,改用双引号。

7、引语中句末点号误置
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

”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

”平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琢磨的天然之美。

(04年天津卷)
直接引用原文,引文结束时,点号在引号内。

引文成为说话人的句子的成分时,引文完了不用标点(问号、感叹号除外),句末点号放在引号外。

此句“天地有大美而无言。

”和“溪头荠菜花。

”应把句号放在引号外。

8、该用冒号而误用分号
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95年全国卷)
冒号一般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用来提示下文,但在总括性的话语之前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

这句是先分说,后总说,总说内容的前面用冒号,此句应把句中分号改为冒号。

9、同一句中误用两个冒号
xx大妈对儿子说:
“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别人笑话,俗话说:
‘礼多人不怪嘛’。

” (94年全国卷)
同一句中,冒号一般只用一个,否则便会眉目不清,因此,要把“俗话说”后面的冒号去掉,这样才符合使用习惯。

此外,本题“礼多人不怪”是引语,“嘛”不属于俗语的内容,单引号要放在“嘛”的前面。

10、句外括号外的标点误置
出版社在1997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
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附言栏内注明所购书目的名称、册数)。

(97年全国卷)
本题括号内的内容是对整句的阐释,属句外括号,句外括号要放在句末的标点之后,此句应把句号放在括号前。

11、句内括号误置
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的叶子(如丝瓜、番茄)是平伸的,有些作物的叶子(如水稻、小麦)是直立的。

(04年重庆卷)
句内括号是对句中词语的解释,应紧跟在被解释的词语后面。

本题括号内的内容是对“瓜果、蔬菜”、“作物”的解释,不是对“叶子”的解释,因此,应把“(如丝瓜、番茄)”放在“瓜果、蔬菜”的后面,把“(如水稻、小麦)”放在“作物”的后面。

12、非疑问句误用问号
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死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04年全国卷)
有些句子虽然含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用句号,不用问号。

此句中虽有疑问词“如何”,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问号要改为句号。

13、倒装句中误把问号前置
“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咚咚咚”地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好几趟了,你倒是给人家一个回话呀!” (04年浙江卷)
先说谓语后说主语的主谓倒装句,因为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此全句只能用一个句末点号,倒装成分之间用逗号。

此句应改为“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

14、表选择的问句误用问号
姚明在整个NBA赛季中都会因为那样的原因成为关注的目标。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他的体型?他的亲切?还是他的什么?(05年山东卷)
本句是表选择的问句,表选择的问句一般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放在最后问句的后面,句中各项之间用逗号。

此句应把前三个问号改为逗号。

标点符号是高考常设的考点之一,只要平时多积累,熟记标点符号的用法,日常学习中规范使用,并且学会总结高考命题中常设的错误类型,才能在做题时准确找出错误所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