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技术方案建议书1.2.1 概述为了对机房的通信系统、网络系统、电源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等弱电电子设备采取有效实用的防雷保护措施,保障机房系统正常安全运行,减小雷电感应对电子信息设备的影响,定期做防雷设施的检测维护是必不可少的。
通信局(站)系统遭受雷电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直接雷击,又有从电源线路、信号线路等侵入的雷电电磁脉冲,还有在建筑物附近落雷形成的电磁场感应,以及接闪器接闪后由接地装置引起的地电位反击。
在进行防雷设计时,不但要考虑防直接雷击,还要防雷电电磁脉冲、雷电电磁感应和地电位反击等,因此,必须进行综合防护,才能达到预期的防雷效果。
1.2.2 检测依据《建筑物防雷装置技术规范》(GB/T 21431-2008)《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贵州地方标准)》(DB52/T 537-2008)《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YD 5098-2005)《邮电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范》(YDJ 1-1989)《通信局站在用防雷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YD-T1429-2006)《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YD 5098-2005)《中国移动通信基站防雷系统管理规定》(2006-04)1.2.3 检测内容及方法(1)检测对象及检测部位1)接闪器现场检测接闪器的材料、规格、防腐措施及锈蚀情况,查看安装是否垂直,焊接是否牢固,有无折断、融化现象。
检查接闪器与引下线的连接是否可靠以及分流情况。
对于单支或多支避雷针,应用滚球法确定其保护范围,确定是否能够起到保护建筑物(构)筑物的作用。
检测接闪器接地电阻是否符合国家要求并做记录。
①避雷针接闪器应使用热镀锌钢材,并优先采用圆钢;避雷针长1m以下时,圆钢直径不小于12mm,钢管直径不小于20mm;避雷针长1~2m时,圆钢直径不小于16mm,钢管直径不小于25mm;烟囱上的避雷针,圆钢直径不小于20mm,钢管直径不小于40mm;避雷带明敷时,圆钢直径不小于8mm,暗敷时,圆钢直径不小于10mm。
②避雷网或避雷带建筑物接闪器对于楼房等建筑物的避雷网或避雷带,圆钢直径应大于等于8mm,圆钢截面积大于等于48mm2,厚度大于等于4mm。
现场检测时用铁锤或钳子等硬器对网带做适当的敲打。
查看是否开焊和完成直角或小于直角等敷设不合理的地方。
③接闪器连接接闪器与接闪器、接闪器与引下线的连接应采用焊接或其它可靠连接方式,其过渡电阻应小于0.03Ω。
焊接应饱满牢固,不应有夹渣虚焊、气孔及未焊透现象;螺拴连接应紧密、牢固、有防腐蚀措施;接闪器焊接时的搭接长度为: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圆钢与圆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应紧贴钢管表面或紧贴角钢外侧面,上下两侧施焊。
2)引下线现场检查引下线是否垂直、牢固,是否遵循最短路径原则;检查引下线材料直径及截面积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引下线的布设是否合理,应视建筑物入口、人行道之间距离采取保护措施,其距离必须大于等级3.0m;检查断接卡是否锈蚀、接触不良。
宜在距离1.8m处设置断接卡;检查距地面1.5m以下是否设置了非金属防护套管;检查引下线与接闪器、接地装置焊接是否牢固可靠,焊点有无裂缝等;引下线的布设应包括:是否有交叉或平行电气线路,如有应采取措施;引下线的过度电压是否符合要求,是否穿过临时建筑物情况和是否便于检查等。
对于高度小于等于40.0m的塔,可以利用铁梯为引下线;高度大于40.0m 时,应另加设一根引下线或利用支柱内主钢筋作为引下线。
对于高度小于等于40.0m的烟囱,可利用铁扶梯作引下线;高度大于40.0m时,应另加装一根引下线或利用支柱或支座内主钢筋作为引下线。
3)接地装置仔细查看地网有关施工资料,接地体的埋设深度、接地体的材型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两相邻地网导通测试;如两地网的导通电阻不大于1Ω,则两地网为共用接地系统;如大于1Ω,则两地网最近距离应大于20m。
当防雷地、保护地、交流地、直流地等不同性质的接地共用同一接地系统时,防直击雷引下线与交流工作地(当变压器安装在建筑物内)、直流地、安全保护地引下线接地点之间应相距6m。
金属罐(塔)体的接地装置应沿罐(塔)体四周敷设环型接地体,沿罐(塔)体周长间距不大于30m罐体应与接地体联结一次。
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或冲击接地电阻)值应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信息系统或设备的要求。
4)SPD的检测检测SPD的出厂日期,生产厂家,规格型号及相关保护参数,若出现超出保护期限应做记录及提出更换建议,检测接地电阻值是否合格,接线是否牢靠、是否起到保护作用,对于已失效损坏的SPD贴建议更换标识,在检测报告中进行记录。
测试项目:压敏电压:压敏电压是指在直流1mA电流下,施加在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用U1mA表示,单位为V。
漏电流:漏电流是指在压敏电阻两端加0.75U1mA直流电压时流过压敏电阻的电流,单位为µA。
5)等电位连接及防雷电感应等电位连接的目的在于减少需要防雷的空间内各金属部件和系统之间的电位差。
我们在检测中通常遇见的等电位连接的物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穿过防雷区的所有导电物、电力线、信号线、金属线槽以及在防雷区内部的金属物和系统,另一类是防雷区界面处的屏蔽体或建筑物钢筋、总等电位连接带、等电位连接预留板等。
根据相关标准规范要求需要进行等电位连接的位置,均应检查等电位连接两端的连接质量、连接线的材型规格应符合要求,连接过渡电阻应不大于0.03Ω。
建筑物顶广告牌、冷却塔(基座)等金属物体不带电部分应与屋顶避雷带作好等电位连接。
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构架、均压环、钢骨架、放散管、风管、吊车、金属地板、电梯轨道、栏杆等大尺寸金属物应与共用接地装置作等电位连接。
竖直长金属管道、电梯轨道、电缆金属外皮或其他竖直长金属物,应按不大于10m的平均间距就近与建筑物防雷电感应接地装置相联。
装设均压环的建筑物,均压环应与引下线、建筑物金属构件进行等电位连接。
平行敷设或有交叉的金属管道、电梯轨道、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平行或交叉净距小于100mm时,两长金属物应采用金属线跨接,跨接过渡电阻应不大于0.03Ω。
(2)检测前的准备及检测程序1)检测前的准备①检测计划由现场检测技术负责人制定,并以书面方式通知施工方、建设方,施工到哪些部位、哪些环节时,施工方必须通知检测单位及时进行检测,作好原始记录资料。
②项目熟悉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检测人员熟悉检测项目的技术说明,这部分是熟悉的重点,是一项比较细致的工作,检测人员必须了解相关国家标准对各个项目的强制性指标要求。
③责任落实项目的防雷装置施工,由土建施工方在负责,根据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原则,按照检测协议约定,检测单位具体落实检测人员工作职责,包括整个检测过程,检测资料的完整性,防雷装置符合国家标准的技术要求。
④检测记录表格准备相关检测记录表格的准备,根据建(构)筑物的具体情况,准备防雷设施的完整检测表格,并制定专人保管。
2)检测程序检测流程图➢签订检测协议书或检测委托单,接受检测任务,开具检测任务单。
➢根据检测对象,并检查检测主、备用仪器设备,保证其在检定合格有效期使用期内并能正常使用。
➢到达受检单位,查阅本次检测对象的防雷工程技术资料和有关图纸,了解并记录受检对象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和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后果,根据协议和要求,确定本次所检项目。
➢巡视受检单体及周边环境,布置检测电阻测试仪辅助电压、电流桩并连线,再次检查仪器设备是否正常,记录接地电阻测试仪型号名称及检测辅助电极桩位。
(仅在进行接地检测时才需要此步骤)。
➢进行现场检测并记录数据。
根据检测项目和各规范,防雷装置由外到内的顺序进行检测,按要求记入相应的原始记录表。
➢复核、确认并签字。
现场检测完毕,对仪表设备再次进行检查,确认其正常,由取样者、测试者、记录者对原始记录进行校对后,确认并签字,同时对防雷装置存在问题进行汇总,形成存在问题通知书交受检单位负责人,由受检单位现场负责人对检测结果进行确认后在指定处签字。
➢整理检测数据,出具相关检测文书(包括存在问题通知书、检测报告、复检意见书)。
➢审核、签发相关检测文书并盖章。
➢登记、发放检测相关文书,同时请建设单位填写评价表,回收并存档。
➢在被检单位领取检测报告等文书时,请被检单位填写防雷检测工作作风、服务质量评价表,收回评价表并建立台账档案。
检测机构管理人员通过电话或上门了解或邀请召开座谈的形式,按不低于30%的比例对检测活动进行服务跟踪回访。
(3)检测方法和注意事项检测方法:包裹查阅资料、检查观感质量、测量技术参数、分析处理及对防雷环境评估。
1)查阅资料查阅资料指查阅设计图纸、隐蔽工程记录及竣工图等相关资料。
2)检查观感质量检查观感质量值对各种防雷装置及措施的外露部分观感质量进行检查并记录和判断其是否符合要求的过程。
3)测量技术参数测量技术参数指运用各种仪器、仪表设备对防雷装置各种技术参数进行测量、读书、记录。
4)分析处理及防雷环境评估防雷环境评估指依据新建设的项目的地理位置、气候背景、环境条件和需要保护的物体性质,结合项目所在地的雷电活动规律,将建筑物的长、宽、高计算出保护物和所在地的雷电参数、年雷击平均密度和雷击的次数,以及被保护物接受雷电的等效面积,据次在综合队该地区的雷电活动规律进行评价。
分析处理指对各种技术参数的测量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处理并判断是否符合要求的过程。
1.2.5防雷检测安全规定(1)防雷装置安全性能检测工作应杜绝检测安全事故的发生。
(2)检测人员必须遵守安全生产制度,雷雨天禁止检测。
(3)检测时,接地电阻测试仪的接地引线和其他导线应避开高、低压供电线路。
(4)检测爆炸火灾危险环境的防雷装置时,严禁带火种、无线电通讯设备,严禁吸烟、穿化纤服装、穿鞋底带铁钉鞋子;现场不得随意敲打金属物,必须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必要时可向被检单位提出暂时关闭危险品流通管道阀门的申请。
(5)检测配电设施防雷装置时,首先应确认检测位置不带危险电压,同时佩戴绝缘鞋、绝缘手套,使用绝缘垫;必要时可向被检单位提出暂时停电的申请,以防电击。
检测电涌保护器时应切断电源并将电涌保护器两端连接线拆开。
(6)高空检测必须佩带安全带、安全帽、固定并系好安全绳等安全保护装置,检测仪器和检测设备不得放置在高空易坠落处。
如需高空放线检测,则应避开电力线路、通讯线路以及其他架空线路,同时放线不得损坏被检测物的其他设施。
1.2.6防雷安全操作规程(1)检测室应对涉及到可能造成人身安全的测试设备、检测装置采取有效的防护和隔离措施,新检测人员在进入检测现场前必须经过安全上岗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