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省长沙市中考历史试卷有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中考历史试卷有答案

绝密★启用前湖南省长沙市2016年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历 史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3分,共36分)1.如果古代有微信,那么在汉武帝的微信朋友圈,下列人物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 A .项羽B .张骞C .蔡伦D .华佗2.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

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 )A .采邑制B .分封制C .科举制D .行省制3.明朝中期以后,我国外交出现新形势:开始遭受外国侵略,由此出现了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

下列哪项史实体现了上述特点( )A .靖难之役B .雅克萨之战C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D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4.1916年,《青年杂志》正式更名为《新青年》。

下列最符合100年前中国新青年标准的是( )A .具有民主科学思想的青年B .出国留学的青年C .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青年D .用白话文写作的青年5.“以下犯上,促成民族团结。

”这句话适合评价下列哪一事件( )A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B .南昌起义C .西安事变D .七七事变6.下表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中农村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增长高于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地改革的完成B .土地私有制的实行C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7.1075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在与罗马教皇的斗争失利后,被迫前往卡诺莎城堡向出身低微的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忏悔,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最终才获得了格里高利七世恩赐的一个赦罪的吻,这就是历史上的“卡诺莎之辱”。

它充分说明在中世纪的欧洲( )A .基督是救世主B .国王软弱无能C .王(国王)权高于教(教皇)权D .教(教皇)权高于王(国王)权 8.下图中由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是( )A .①B .②C .③D .④9.1935年初,新政成为美国公众热议的焦点,广大中下层民众对新政热情欢呼与讴歌。

这主要是由于罗斯福新政( )A .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B .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了调整、巩固与发展C .缓和了经济危机,改善了人民生活D .使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 .进行反封建民主改革B .充分利用外援C .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成果D .发动对外战争,扩大国际市场11.近期,中央电视一台黄金时段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彭德怀元帅》,再次唤起了人们对他的怀念。

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出生于湖南宁乡B .被称为“横刀立马”的将军(元帅)-------------在--------------------此--------------------卷--------------------上--------------------答--------------------题--------------------无--------------------效------------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中共七大当选为“五大书记”之一D.被誉为“党和人民的骆驼”12.在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文物中有一件“稀世珍宝”。

右图是该文物2014年6月回归长沙时,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中)、省长杜家毫(右)和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共同为其“合体”的场景。

该文物是()A.皿方罍B.司母戊鼎C.四羊方尊D.虎耳铜鼎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行为和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每小题2分,共10分)13.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辽、夏、金、元。

()14.戊戌变法后,中国开始出现近代新式学堂。

()15.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以及罗马帝国的扩张,客观上都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16.《英雄交响曲》是德国伟大作曲家贝多芬为拿破仑而作。

()17.雍正时期,湖南正式成为中国本部18行省之一。

()三、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40题10分,41题、42题各15分,共40分)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说:中国文化历史,在秦汉以前,主要是儒、墨、道三家,笼罩了全部的文化思想。

到唐宋以后,换了一家,成为儒、释、道三家,这三家又笼罩着中国文化思想。

佛学像百货店,有钱有闲,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根本不逛也可,但社会需要它;道家像药店,它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儒家的孔孟思想像粮店,是天天要吃的,要深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将来怎么办,就要研究四书。

(1)“中国文化历史,在秦汉以前,主要是儒、墨、道三家”,请写出墨、道两家代表人物各一位。

(2分)依据材料指出,唐宋后“儒、释、道”三家中的“释”是指什么?(1分)南怀瑾说“儒家的孔孟思想像粮店”,你从中获得了哪些精神食粮?(列出两点,2分)(2)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治国思想主要也是三家,除了儒家和道家,另外还有哪家?(1分)其代表人物商鞅推行的哪项措施最能体现其变法性质?(2分)(3)宋代时,儒学发展成为理学,请列举一位当时湖南有名的理学大师。

(2分)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材料一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创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从17世纪起,英、美、法、德等国先后通过革命或改革等方式,颁布法律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使国家主权从一个人手中转移到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的议会手中,资产阶级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取得胜利,成为新社会的统治阶级。

这一政治模式否定了君主专制,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臧嵘主编《历史必修1》(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1年革命创立的民国,在1927年蒋介石掌权后其政权性质有何改变?(2分)该政权在中国统治垮台的标志是什么?(2分)1949年革命建立的共产党政权的名称是什么?(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美法通过革命,最终以什么形式确立起资本主义政治制度?(2分)该制度的理论依据主要是什么?(2分)(3)材料二的革命对于材料一中的哪一革命有重大影响?(2分)(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近代革命取得巨大成就的共同经验。

(3分)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行列,同盟抗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胜利;中国成为世界四强之一的大国,中华民族开始了近百年来的伟大复兴。

——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材料二历史上出现的国际秩序,都是在战争结束后由战胜国提出并建立起来的,反映了战后的力量对比,体现了战胜国的利益,因此新秩序建立的时间都较短。

但是,冷战的结束和雅尔塔体系的瓦解却并非通过战争,而是在和平的条件下实现的,所以在两极格局崩溃后并没有战胜国与战败国的区别,国际主要战略力量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利益和设想来确立新的国际秩序。

因此,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必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将不可避免地充满矛盾和斗争。

不管怎样,世界格局正向多极化方向演变,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要力量。

——曹胜强《现代国际关系史》(1)材料一认为“中国成为世界四强之一的大国”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哪一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彰显了我国的大国风范?(2分)(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哪一战争后形成的?(1分)这一体系先后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在哪些地区的统治秩序?(2分)主要体现了哪些战胜国的意志?(2分)(3)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由战时同盟转向战后对抗的主要原因。

(2分)(4)根据材料二指出,为什么当今“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1分)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如果要成为未来多极世界中有影响力的一极,需要做哪些努力?(2分)四、探究题(14分)21.生产力的三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而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的诸要素,是第一生产力。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在人类历史上,劳动工具和技术的变革,常常会带动社会形态的变革。

请问铁器在我国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2分)中国社会形态随之发生了怎样的变革?(2分)宋代时,哪一技术的运用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2分)(2)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生产方式由手工劳动发展到了哪一阶段?(2分)从此人类社会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是什么?(1分)这次工业革命还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中国何时开始卷入这一市场?(2分)(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成就是什么?(2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原子能技术的理论基础来自爱因斯坦的哪一理论?(1分)-------------在--------------------此--------------------卷--------------------上--------------------答--------------------题--------------------无--------------------效------------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湖南省长沙市2016年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试卷文科综合历史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3.【答案】B【解析】为了联系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据此判断B正确;A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C与D都是东汉时期的著名人物,与不符合题意。

【考点】汉武帝时期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14.【答案】C【解析】采邑制、分封制是将土地及当地农民一起封赏给有功劳的人,不合题意;行省市是元朝时期为加强对国家的有效管理而实施的政治制度,与题意不符。

科举制是隋唐时期为了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人才而实施的一种分科考试制度,为士子提供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据此判断C正确【考点】古代的政治制度15.【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明清时期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史实,这一时期主要的史实有康熙皇帝抗击沙俄的雅克萨之战,戚继光抗倭,由此可知B符合题意;A是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C与D叙述的是明清时期民族之间的关系,均不符合题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