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国历史人物-周瑜

三国历史人物-周瑜


三国演义中的 周瑜
清代学者章学诚曾经说,《三国演义》 是“七分实事,三分虚构”这当然是 就小说的整体而言,具体到周瑜身上, 这个比例可就严重失调了,罗贯中不 只将周瑜变得才短智拙,并且剥夺了 他赤壁之战的首功,还将周瑜描写成 了嫉贤妒能、心胸狭隘的小人形象, 以至于还让周瑜在临死前发出了“既 生瑜,何生亮”的悲怆感叹!
谢谢观看

万 里
thanks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 二乔。
历史上的周瑜胸襟广阔,气度宽宏。 老将程普因周瑜年轻,对他不服,多 次当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计较, 程普最后被周瑜的才华和品德所折服, 感动得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 不觉自醉”(《三国志》),和他成 为好友。
正史《三国志》 对赤壁之战的 简述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 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 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 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 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 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 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 等在南岸。”
《三国演义》,反映了尊刘反 曹鄙吴是民间的主要倾向。从 某种程度上说,小说《三国演 义》的内容在国人心目中已经 占据了真实历史的地位,也影 响着人们对正史的误读。
既生 瑜
何生 亮
周瑜 打
黄盖
草船
相关典
借箭
万事俱 备
只欠东 风
草船借 箭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
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 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 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 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但在《魏略》中,所谓“草船借箭”却是孙权所为。
既生瑜 何 “既生然亮有我周瑜在世,
为什么老天还要一个诸葛 亮啊?”这是《三国演义》 中虚构的周瑜对自己的才 华比不过诸葛亮的一种叹 息。
现多用于体育竞技, 当有两个实力相近的选手 出现对决时,作为观众对 失败者的惋惜之情!
周瑜打黄盖
赤壁之战时,为了让曹操上当, 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黄盖奋 勇当先,于是在军事会议上, 黄盖假装与周瑜意见不和,甚 至出言甚有轻视之意。于是周 瑜下令将黄盖斩首,诸将苦苦 求情,周瑜将处罚改为笞刑, 将黄盖打得卧床不起。这正是 做给诈降吴营的蔡瑁张允看的, 于是阚泽为黄盖献诈降书,蔡 瑁张允又恰好将这一假情报传 回了曹营,曹操便深信不疑, 以至于后来的赤壁惨败。 周瑜打黄盖后来演变成一条歇 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 打,一个愿挨。用以比喻两方 面都愿意的事情。
— —《三国志》
念女娇·赤壁
作怀者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 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 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 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
赤壁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 华作发者。 :杜牧 人折生戟如 沉梦 沙, 铁一 未尊 销还 ,酹 自江 将月 磨。 洗认 前朝。


壹 历史上的周瑜
贰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
叁 相关典故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 瑾,庐江(今安徽庐江县西 南 )人 。东汉末年名将,洛 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 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
瑜 历 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
有 他误 所, 指周 挥郎 的顾 “” 赤之 壁语 之。 战”,是中
史 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也直接决定了三国时代魏蜀吴三 国鼎立的局面。但是取得胜利后
上 不久,他就因病逝世,年仅三十
六岁。
的 周
“瑜长壮有姿貌”“性度恢廓”“实 奇才也”。
“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 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 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 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周公不求备 于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常以 比方邓禹也。”
“瑜部将黄盖曰:‘今 寇众我寡,难与持久。 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 可烧而走也。’乃取蒙 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 草,膏油灌其中,裹以 帷幕,上建牙旗,先书 报曹公,欺以欲降。又 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 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 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 降。盖放诸船,同时发 火。时风盛猛,悉延烧 岸上营落。顷之,烟炎 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 众,军遂败退,还保南 郡。备与瑜等复共追。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出

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
只 欠
风无法胜敌。后以此比喻一切

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只差最后
风 一个重要条件。
东风是长江上的一种自然现象 ,长期在当地操练水军的周瑜 和黄盖对什么时候起东风非常 清楚,他们聪明地抓住了这一 战机打败了曹军。
历史上的周瑜,不是被诸葛亮气死 的,也根本不存在“三气周瑜”的 任何蛛丝马迹。若从周瑜与孔明在 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他们俩在 赤壁之战前后的政治地位、历史作 用看,真正的赢家倒是周瑜而不是 孔明。才华横溢、精明老到的周瑜, 实际上远远盖过了初出茅芦的孔明。
从宋代诗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 怀古》,和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 》中不难看出,那时候周瑜仍是正 面形象,直到到元明时期,这一形 象才开始被渐渐丑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