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精心整理汉语语法基础知识第一章 词类和词性?第一节 知识概述??? 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类:1(1) ?(2) ?(3) ?(4) ?(5) ?(6) ??2(1) 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 ??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 判断:是、就是、正是?(7) 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1) 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 ?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3) ?4(1) ?(2)(3)(4)?(5) ?5?无量((1)(2)(3)(4)动量(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 ?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动量词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

如:画一笔、切一刀、工作一星期、学习一下午、踢一脚、送一车?说明:在现代汉语中,数词本身只表示抽象的数的概念,在计算事物或动作的数量时,数词的后面必须加上量词。

数词跟量词连用就是数量词。

?6、代词:具有指示、代替作用的词叫代词。

代词可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

⑴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的代词。

⑵用来指人或事物的代词叫指示代词。

⑶用来提出问题的代词叫疑问代词。

1234系。

进行中;“了”表示已经完成;“过”表示曾经发生过。

⑶语气助词:“的、了、吗、呢、啊、呀”等,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用在句子末尾。

5、叹词:是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声音的词。

叹词常独立成句,可以用在句前,也可以用在句中或句末。

6、拟声词:摹拟声音的词。

第二节词性辨析1、名与动、形的区别:A.名词不能重叠。

(少数除外? 如:人人、时时、处处、事事、家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重叠后表示遍及全部、毫无遗漏。

)BC2A) 。

BC.) ×,高兴(3a.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形容词可以。

如:“一致的意见”,不能说“一概的意见”。

b.副词不能做谓语,形容词可以。

如:“大家的意见一致”,不能说“大家的意见一概”。

c.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数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形容词可以。

d.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形容词可以。

如:一概不一概?一致不一致?4、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

时间副词不能如:“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

bcd不能。

5A) ,BC明天我在家。

他在看书。

我比你高一点儿。

我们比比。

他给我买了一本书。

??他给了我一本书。

别拿我开玩笑。

他手里拿着一本书。

6、连词“和、跟、与、同”与介词兼类,区别:A.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互换位置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词BCD7词。

花了很多钱。

(动词)☆如何辨别兼类词的词性:看它在句中的位置,起的作用。

如:大家选我当代表。

(名词)这代表大多数同志的看法。

(动词)买了一把锁。

(名词)把门锁上。

(动词)你要端正学习态度。

(动词)他坐得很端正。

(形容词)怎么多了一个人?(动词)这里人太多。

(形容词)第一节1、? 并列短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的,词和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没有轻重主次之分。

例如:雄伟壮丽、报纸杂志。

2、? 偏正短语:是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在他们前头起修饰作用的词组成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是中心语,修饰名词的词是定语,修饰动词、形容词的词是状语。

定语、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是偏正关系。

用() 表示定语,用[]表示状语。

如: [多么]美好、(教室) 里面。

3、? 动宾短语:是由动词和他后面受他支配的词所组成,受动词支配的词叫宾语,4、?5用====5、?被大家比小张6、? 复指短语:是由两个词或两个短语组成的,这两个词或短语指同一人或同一事物,同作一个句子成分。

如:儿童节这一天。

7、? 的字短语:是由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后面加“的”,或由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后面加“的”。

“的”字短语的作用相当于名词。

如:今天种树,男的挖树坑,女的运树苗。

第二节反馈练习一、指出下列短语的结构1、风俗习惯(????? )2、变化规律(????? )3、历史悠久(????? )4、整修一新(????? )5、交头接耳(????? )6、思维敏捷(????? )7101316192212345、(淋)6、A、报纸杂志B、调查研究C、身体健康D、严肃认真E、读和写三、比较判断短语类型经济发展(????? ) ? 历史悠久(????? ) ? 描写景物(????? ) ? 市场繁荣(????? ) 发展经济(????? ) ? 悠久历史(????? ) ? 景物描写(????? ) ? 市场的繁荣(????? ) 表达见解(????? ) ? 我的弟弟(????? ) ? 我国文学(????? ) ? 小说散文(????? )表达的见解(????? ) 我和弟弟(????? ) ? 我国的文学(??? ) 小说和散文(?????? )第三章句子成分完整的句子,主要成分是主语、谓语、或主语、谓语、宾语,附加成分是定语、状语、补语。

句子的主要成分又叫作句子的主干。

1234当定语的还有一些短语。

有些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要有“的”。

例如:(鲜艳) 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 (敌人) 的机枪更疯狂了。

鲁迅先生甘心情愿做(人民大众) 的牛。

5、状语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起修饰、限制作用,多由副词、形容词、介宾短语充当,此外,还有表时间的名词和一些其他短语。

有些状语和中心词之间要用结构助词“地”。

例如:麦苗[痛快] 地喝着雨水。

鲸[每天][都] 要睡觉。

6(定语(他)的乱;⑤表意不明;⑥不合逻辑。

要准确解答病句辨析题,首先必须理解和把握以上六种病句类型及其所包括的小类,并使之烂熟于心。

下面按类具体例说:第一节语序不当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2、把定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例: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

3、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56①②7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陌生的。

8、分句位置不当:例: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

→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第二节搭配不当搭配不当,是病句考查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搭配不当主要是主谓搭配与动宾搭配不当。

据统计,自高考命题以来,考病句每年都会涉及搭配不当的试题,可见弄懂搭配不当,是辨析修改病句的关键。

而实际上,如果想准确判断是否搭配不当,就要紧紧抓住句子的主干。

分清主谓宾,通过语感能力来感性认识,其次要仔1(1)(2)(3)谓语中绝对不能有两个相同的词。

比方说,“这个孩子是个好孩子”,主语谓语中都有“孩子”一词,但主谓并不重复。

我们讲的是那些主谓部分重复而造成搭配不当的情况。

看下边几个病句:①星际物质在大气中的燃烧,不是一下子就燃烧完的。

②历史的发展不是按照某些人的愿望而发展的。

③人类的发声,是由空气通过咽喉部的声带引起振动而发声的。

2、动宾搭配不当。

例如:①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每一个有志青年都要提高和充实自已的业务水平和45①②③明。

④56、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如:①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②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7、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例如:①近几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②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第三节成分残缺1、缺主语。

例如:①②23①②第四节1③教育局已责成了学校处理这个问题。

2、定语堆砌。

例如:①收回香港主权的那一天是我们全民族最为高兴愉快的一天。

②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共同的理想和事业把我们的心连结在一起。

③来到上海,我看到了一幢幢既高大又巍峨的楼房。

3、状语重复。

例如:①夜深了,张老师仍然还在伏案读书。

②听了小刘的介绍,我在心里真是由衷地感谢李芳。

4、其它重复形式。

例如:①②③第五节l①②2、第二种情况是“中途易辙”,即一句话说了一半便撂下去说另一句话。

常常是中途变换话题而使前半句话成了游离于句子之外的成分。

例如: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以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

下列两句犯了同样的语病,你能修改吗:①车间在没有增加人员的情况下,我们调动群众积极性,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

②附中全体教工,在党委的热情关怀下,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第六节不合逻辑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

例如:①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②③人。

第七节l①①他的发理得好。

?????????????? ②这饭不热了。

③这个人谁都不认识。

?????????? ④我校图书馆收藏了鲁迅的书。

⑤关心的是他的母亲。

????? ?????⑥最喜欢的是她弟弟。

⑦这孩子,连他妈妈都不认识了。

⑧张主任和技术员正在谈话,他告诉他说:“攻下这道难关,就可以试制了。

”⑨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

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的功力都用在这方面。

2、费解——把读者引入歧途。

这种错误在字面上并无歧义,但是作者的本意跟字面上的意思不同。

如果按照字面讲,就是误入歧途。

例如:①②第八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