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普通幼儿园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同名41010)

山东省普通幼儿园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同名41010)

山东省普通幼儿园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同名41010)山东省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标准目录一、总则二、设置与规划(一)设置(二)规模(三)园舍规划设计三、建设用地标准(一)建设用地组成(二)建设用地面积四、园舍建设标准(一)园舍建筑组成(二)建筑面积定额(三)园舍用房面积(四)园舍建筑标准五、设施设备条件标准(一)总体要求(二)玩教具及教育设施设备配备标准(三)办公及生活设施设备配备标准六、教职工配备标准七、经费保障附件:1.幼儿园园舍建设部分参考标准2.山东省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玩教具配备目录3.山东省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科学发现室配备标准4.山东省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办公设施配备基本标准5.山东省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卫生保健器械配备基本标准山东省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标准一、总则(一)为切实提高我省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建设水平,更好地发挥其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示范、辐射作用,全面提升农村学前教育实施水平,满足农村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依据国家《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特制定本标准。

(二)本标准是乡镇政府(街道办)规划、设置和管理中心幼儿园的重要依据,也是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认定的基本标准。

标准中规定的基本办园条件是本省乡镇政府(街道办)举办幼儿园应具备的基本标准,经济发达地区及有条件的幼儿园办园条件指标应适当提高,以充分满足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需要。

(三)新建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用地和园舍建筑应不低于本标准要求;现有幼儿园不符合要求的,应参照本标准逐步改建或扩建。

二、设置与规划(一)设置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本地建设总体规划及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的要求设置中心幼儿园。

原则上中心幼儿园应设在乡镇政府(街道办)驻地,并结合周边人口密度、人口及生源发展趋势、地形地貌、交通、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布点,服务半径以幼儿就近入园、方便家长接送为原则。

幼儿园设点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环境适宜、交通方便、场地平整、排水通畅、日照充足、空气流通、公用配套设施较为完善、远离各种污染源的地段。

(2)应避开地震危险地段、泥石流易发地段、滑坡体、悬崖边及崖底、风口、河道、洪水沟口、输气管道、交通干道、高层建筑的阴影区及高压输变电线路、加油站等。

(3)不应与集贸市场,公共娱乐场所,酒店,网吧,医院,垃圾堆场,垃圾及污水处理站,公安看守所,生产、经营、贮藏有毒有害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等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和危及幼儿安全的场所毗邻。

(4)方便家长接送,避免交通主干道的干扰。

(5)能为建筑功能分区、出入口、室外活动场地的布局提供必要条件。

(6)符合其它有关安全、卫生防护标准的要求。

(7)应具有合理的规模效益和较好的社会效益。

(二)规模幼儿园规模以6—12个班为宜,山区、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或人口较少的乡镇可适当减小。

每班儿童人数一般为托班(2-3岁) 20人;小班(3-4岁) 25人;中班(4-5岁) 30人;大班(5-6岁) 35人。

有条件的可设亲子班,每班儿童人数不超过15人;寄宿制幼儿园每班儿童人数酌减。

(三)园舍规划设计1.幼儿园园舍应独立设置。

2.幼儿园总体规划应因地制宜,布局合理,做到功能分区明确,方便使用管理,避免相互干扰,有利于交通疏散。

3.幼儿园建筑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应符合国家现行的规划、消防、卫生等有关规定,并保证有良好的建筑朝向、日照和通风。

幼儿活动室应保证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3小时。

室外活动场地应保证有一半以上面积在冬至日日照有效时间不少于2小时。

4.幼儿园建筑应合理组合,建筑形式和风格力求体现儿童特点。

园内绿化用地应结合使用功能、特点及建筑景观等要求,与园舍建筑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

5.园内主要道路应根据通行和消防要求建设。

幼儿园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应有利于人流疏散,不宜设在交通主干道。

园门外侧必须留有缓冲地带。

6.室外给排水、燃气、电力、通讯等管线,应根据总平面布置的要求合理设计,污水应纳入城市系统的污水排放管理。

应按照防火规范要求设置消防栓。

用电负荷应留有余量。

室外管线应采用地下管暗设。

安全、防火、防噪声、给水与排水、采暖与通风、燃气、电气、通讯等要符合《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87〕城设字第466号)及国家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和强制性标准。

三、建设用地标准(一)建设用地组成幼儿园建设用地包括建筑用地、室外活动场地和绿化用地三部分。

新建幼儿园用地应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1.建筑用地包括建筑物占地、四周道路、部分活动场地等用地。

建筑密度不宜大于30%(建筑密度=建筑首层面积/规划用地面积)。

2.室外活动场地包括共用活动场地、分班活动场地,共用活动场地应设置活动器械场地、30m直跑道、沙池、戏水池、种植园地及饲养区等。

室外活动场地面积不应小于4m2/生。

3.绿化用地包括集中绿地面积、种植园地和房前屋后、道路两侧的零星绿地面积。

绿化用地面积应不小于2m2/生,有条件的幼儿园要结合活动场地铺设草坪,尽量扩大绿化面积,新建幼儿园绿化用地率不得低于35%。

绿地中严禁种植有毒、带刺的植物。

(二)建设用地面积根据幼儿园的不同规模,其用地面积和生均用地面积指标应不低于表1的规定。

表1 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用地面积指标单位:㎡(一)园舍建筑组成幼儿园园舍由活动及辅助用房、办公及辅助用房、生活用房组成。

1.活动及辅助用房应包括幼儿班级活动用房和共用活动用房。

(1)幼儿班级活动用房应包括活动室、寝室、卫生间、衣帽间、教师办公室。

每个班级应成套设置。

(2)共用活动用房应包括多功能活动室和专用活动室等。

2.办公及辅助用房应包括行政办公室、会议兼接待室、图书资料档案室、教研室、总务仓库、保健室、玩教具及活动器械储藏室、传达值班室和教工厕所等。

3.生活用房应包括厨房(主副食加工间、烹饪间、备餐间、主副食仓库)、幼儿餐厅(可与活动室共用)、炊事员更衣休息室、配电间等。

寄宿制幼儿园应设淋浴室、洗衣房。

(二)园舍建筑面积幼儿园园舍建筑面积指标见表2。

表2幼儿园园舍建筑面积指标单位:㎡(三)园舍用房面积幼儿园各类用房使用面积指标见表3-1、3-2、3-3。

表3-1 幼儿园活动及辅助用房使用面积指标单位:㎡表3-2 幼儿园办公及辅助用房使用面积指标单位:㎡表3-3 幼儿园生活用房使用面积指标单位:㎡(四)园舍建筑标准1.幼儿园园舍建设应贯彻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必须符合《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87〕城设字第466号)及国家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和强制性标准。

幼儿园园舍建设部分参考标准见附件1。

2.新建幼儿园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先规划后建设,必须满足各项用地指标、区域建设规划和使用功能的要求,建设规划和建设标准应有适当的超前性。

3.幼儿园建筑为楼房时,托班、小班活动室宜在二层以下(含二层),中班、大班活动室宜在三层以下(含三层),其它生活、办公等辅助用房的层数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五、设施设备条件标准幼儿园应配备的设施设备,包括采购的成品和因活动需要而自制的玩教具。

(一)总体要求1.应基于不同年龄儿童的生活能力、学习方式差异,充分体现儿童主动探索、自主构建的主体地位,满足保育教育需要和儿童主动活动的需求,并克服小学化、成人化倾向。

2.必须适应不同年龄儿童行为、反应水平和能力水平,各年龄段配备的玩具应与玩具产品说明书所示的年龄范围相符。

3.应兼顾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

特殊儿童所需要的具有医疗及康复功能的玩具,应在成人直接监护下使用。

4.必须坚持安全为首的原则。

为保护儿童的生命安全,园内应安装安保设施,且必须按消防要求配备消防设施设备,并设有易于儿童识别的标识和意外事故紧急出口。

利用过道设置活动项目及相关设施的,应优先满足消防通道的净宽度符合安全要求。

装备中涉及到国家强制性安全认证的产品,应有相应的安全认证标志。

5.装修及新添置的设施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发的有关《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对室内有较大影响的,应由相关专业部门进行检测。

6.室内活动区域必须安装漏电保护装置,所使用的电源插座应为安全型,并安装在儿童不能触及的位置。

幼儿活动区域的窗台边不得放置幼儿可攀爬的物品。

7.室外活动场地上的中大型运动器具应固定安装在软质地面上,器械之间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8.环境布置及所使用的物品不能有突出的尖角,儿童使用家具的边角应为圆弧形。

9.提倡利用自然、废旧材料自制玩具,但不得使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存在安全隐患的材料。

10.不提倡使用粮食作为玩具。

11.考虑到儿童的切身利益,幼儿园不接受生产企业的试用产品。

12.提高设施设备利用率,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幼儿园设施设备的配备,除符合上述要求外,必须符合《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85]卫妇字第10号)、《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卫妇发[1994]第11号)、《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2002年教育部、卫生部令第14号)、《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87]城设字第466号)、《城市托儿所、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88]教基字108号)、《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标准》(GB/T 3976-2002)、《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GB6675—2003)、《毛绒、布制玩具安全与质量》(GB9832)、《儿童推车安全要求》(GB14748)、《儿童三轮车安全要求》(GB 14747-2006)、《幼儿、儿童室外游乐器械的安全通用要求》、《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等国家有关规范和强制性标准。

(二)玩教具及教育设施设备配备标准1.玩教具按照国家《幼儿园玩教具配备目录》等有关要求配备,配备目录见附件2。

2.室外设施配备幼儿园室外活动场地的配置应具有多种功能,其中以运动和游戏配置为主。

(1)室外活动场地必须设置一块水泥或地砖等铺设的宽敞的硬化共用活动场地,还须设置草地、塑胶场地、沙土地等软场地以及玩水池玩沙池、种植园地、饲养区等。

有条件的幼儿园提倡设置与绿化相结合的小树林、小山坡、高低树桩、儿童车道、小桥、小路等场地。

室外活动场地应具有良好的排水系统。

(2)硬化共用活动场地应满足儿童做操、游戏等集体活动的需要。

塑胶场地,应设置30m塑胶直跑道,并有足够的缓冲距离。

沙池位置尽可能选择在向阳背风处,应使用细软天然黄沙,并应有良好的排水性能,沙池深为0.3-0.5m,其大小面积应与办园规模相适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