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救护理_学作业(13)答案

急救护理_学作业(13)答案

急救护理学作业答案作业练习一答案院前急救一.填空:1.3分钟; 10~15分钟2.气道、呼吸、循环、决定、检查3.转运前准备、通报病情、通讯联络、病情评估二、选择题1.D 2.B三、名词解释1.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伤(病)员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救护。

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其主要区别在于有无公众参与。

广义的院前急救包括现场急救及途中急救,即病人自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这一阶段的救护,包括在所有出事地点,如工厂、矿山、农村、家庭和交通事故及其他意外发生现场对伤、病病人的初步救护。

狭义的院前急救专指从事急诊急救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为急、危、重病人提供的现场急救、分诊分流、转运和途中监护服务。

2.危重伤:指那些危及患者生命,需要立即急救,并需专人护送,严密观察,迅速送往医院救治的情况四、简答题1.简述院前急救的特点;答:(1)情况紧急,讲求时效(2)社会性强,体现政府职能(3)随机性大,呼叫无时间限制(4)急救现场条件差(5)服务对象复杂(6)对急救人员素质要求高(7)对症治疗为主(8)以社会效益为主2.简述院前急救的原则;答:总原则:对症治疗院前急救5原则:(1)先复苏后固定(2)先止血后包扎(3)先重伤后轻伤(4)先救治后运送(5)急救与呼救并重3.简述我国城市院前急救的主要模式;答:1.独立型2.依附型3.单纯型4.指挥型5.附属消防型4.简述院前急救的护理要点。

答:(1)安置体位(2)维持呼吸功能(3)维持循环系统功能(4)建立静脉通道(5)外伤的处理(6)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7)对症治疗(8)心理护理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一.填空:1.1:0.3; 1:0.6; 1:3~42.急诊;急救;培训;科研二.选择题1.E 2.A三.简答题1.答:1)急病人所急,良好的医德和奉献精神2)强调时间概念,时间是评价工作效率、医护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3)强调急诊抢救成功率。

4)急诊抢救药品与器材配备齐全、质量完好,严格管理。

5)抢救记录及时、真实、完整。

6)建立大型抢救预案、医务人员熟悉危急重症抢救、熟悉抢救仪器操作。

7)抢救组织严密,做到各负其责。

8)预防医护差错发生。

2.答:1)急诊护理人员要有熟练的护理技术,动作迅速,思维敏捷,身体好,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

2)急诊护理人员必须具有各科急诊临床知识和经验,并具备一定的应急能力和基本抢救技术。

3)熟练掌握分诊原则,鉴别分诊快而准,以缩短候诊、分诊和治疗时间。

4)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如监护仪器、呼吸机、除颤器、输液泵的使用方法和管理技能。

掌握心电图的操作与阅读、掌握气管插管、除颤及小型伤口的清创术。

5)练掌握常用急救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禁忌证及护理注意事项。

掌握急诊常用化验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7)抢救患者时,迅速协调、调集医院有关人员参与抢救。

8)急诊护理人员要举止端庄、文明礼貌、作风严谨、语言精炼贴切,能宽容患者并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

急诊科常用治疗、护理技术操作及护理一、填空题:1. 15,102. 72,1周或更长时间3.同侧耳屏前方颧骨弓根部颞浅动脉搏动点,同侧下颌骨下缘咬肌前缘面动脉搏动点,同侧耳后乳突下稍往后枕动脉搏动点4. 30~60,2~35.高锰酸钾,碳酸氢钠二、选择题:1.A2.B3.C三、问答题:1.(1)呼吸功能不全或呼吸困难综合征,需行人工加压给氧和辅助呼吸者。

(2)呼吸、心搏骤停行心肺脑复苏者。

(3)呼吸道分泌物不能自行咳出,需行气管内吸引者。

(4)各种全麻或静脉复合麻醉手术者。

(5)颌面部、颈部等部位大手术,呼吸道难以保持通畅者。

(6)婴幼儿气管切开前需行气管插管定位者。

2.(1)喉头水肿、急性喉炎、喉头粘膜下血肿、插管创伤引起的严重出血等。

此类病人应在面罩给氧下行气管切开较安全。

(2)咽喉部烧灼伤、肿瘤或异物存留者。

(3)主动脉瘤压迫气管者,插管可导致主动脉瘤破裂。

(4)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难以从插管内清除者,应作气管切开。

(5)颈椎骨折脱位者。

3. (1)在咽喉部梗阻时,无经口气管插管设备或插管困难的紧急情况下采用环甲膜穿刺术,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赢得时间。

(2)采取未被咽部细菌污染的痰标本。

(3)病人痰咳不出,通过穿刺吸痰。

(4)注射治疗药物。

重症监护一、填空题1.36.3℃~37.2℃36℃~37℃36.5℃~37.5℃1℃2.4~6L/min3.1000~2000mL 400mL 100mL 2500mL 30mL4.3:1~4:1 750 mL 1.003~1.0305.90~180 mmH2O 10~100 mmH2O6.7.35~7.45 酸血症碱血症7.95~100mmHg 60mmHg二、多选题1.A 2.B三、简答题1.中心静脉压即右心房和上、下腔静脉胸腔段的压力。

是反映右心功能和血容量的常用指标。

正常中心静脉压为5~12 cmH2O。

中心静脉压低于5cmH2O,且血压低表示患者有效血容量不足,应迅速补充有效血容量。

在补充血容量后,若患者仍处于休克状态,而中心静脉压却高于10 cmH2O则表示可能有心脏功能不全,应控制输液速度及采取相应措施。

若中心静脉压高达15~20 cmH2O,表示有明显心脏功能不全,且有肺水肿的危险,应暂停或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并给予强心治疗。

作业练习二答案心脏骤停和心肺脑复苏一、填空题1.心室颤动、心室停顿和心电机械分离2.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和电击除颤3.基础生命支持、进一步生命支持和延期生命支持4.10秒6分钟5.气道呼吸循环6.30:2 100次/分10-12次/分二、选择题1.E 2.D 3.A 4.A 5.B 6.D 7.D 8.E 9.D三、名词解释1.心脏骤停: 心脏机械收缩功能停止。

临床判断为无意识、无脉搏和无呼吸(三无征)。

生存链: 心跳骤停发生后获得最高存活得益于发病后尽快进行如下步骤:1).识别早期危险信号;2)启动EMS系统;3).基本CPR;4).除颤;5).气道管理和人工通气;6).建立静脉给药通道(ECC成功之本)。

四、问答题1.答:心脏骤停的依据:①心音消失;②大动脉脉搏触不到、血压测不出;③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抽搐常为全身性,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可长达数分钟;④呼吸断续、叹息样,继之呼吸停止;⑤瞳孔散大。

2.答:意识丧失的指征:①对刺激无反应;②无咳嗽反射;③无循环体征;④临终前呼吸3.答:复苏有效的指标为①心电图出现交界性、房性或窦性心律并能听到规则而持续的心脏搏动音;②有可触之的大动脉搏动;③收缩压在60 mmHg以上;④面、口唇颜色由发绀转为红润;⑤瞳孔变化由大变小,对光反应逐渐惭复;⑥出现脑功能恢复的迹象,如患者手脚开始抽动、挣扎、肌张力增加、吞咽动作出现和自主呼吸恢复等。

临床常见危象一、填空题:1. 超高热危象甲亢危象高血压危象高血糖危象低血糖危象重症肌无力危象2.胆碱酯酶胆碱酯酶乙酰胆碱3. 肌无力危象胆碱能危象反拗性危象4. 140mmHg 250mmHg二、选择题1.A2.B三、名词解释1. 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的另一临床类型特点是血糖高,无明显酮症酸中毒,因高血糖引起血浆高渗性脱水和进行性意识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多见老年人,部分病人无糖尿病史。

2. 糖尿病患者在应激状态下,体内胰岛素缺乏,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引起糖、脂肪代谢紊乱以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最终导致高血糖、高血酮、脱水、电解质紊乱并代谢性酸中毒,严重者可致昏迷,危及生命。

1.降温,迅速、有效降至38.5 ℃左右①物理降温——首选,简单安全,疗效较快。

高热、烦躁者0-4℃冰水擦浴、冰敷,寒战、高热者32-35℃温水擦浴,末梢厥冷者30%-50%酒精擦浴。

注意热者冷降,冷者温降。

②药物降温——适用高热中暑、术后高热、高热谵妄、幼婴儿高热,用药时防止病人虚脱。

常用药物:阿司匹林、消炎痛、地塞米松等。

③冬眠降温——常与物理降温联合应用,降温、镇静、消除寒战及痉挛;使用前补足血容量、纠正休克,注意血压。

常用药物:冬眠1号(哌替啶、异丙嗪、氯丙嗪)。

2. ①突然性血压急剧升高②有急性靶器官损伤表现:前庭耳蜗内小A痉挛,可出现耳鸣、恶心呕吐、平衡失调、眼球震颤等症状;视网膜A痉挛,可发生视网膜视力障碍、偏盲、黑蒙、短暂失明;肠系膜小A痉挛,可发生阵发性腹部绞痛;冠状A痉挛,发生心绞痛、心梗;脑部小A痉挛,可出现短暂信脑局部缺血症状,持续而严重的痉挛引起高血压脑病;肾小A痉挛时尿少、尿频、排尿困难。

③病变有可逆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一、名词解释1.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指机体在遭受严重感染、创伤(包括烧伤)、大手术、休克、病理产科等24小时后同时或序惯性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重要器官功能损伤或衰竭的临床综合征,是危重病的严重并发症。

二、问答题1. MODS为同时或相继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急性器官功能不全临床综合症,其特征为:○1原发致病因素是急性而继发受损器官可在远隔原发病部位,不能将慢性疾病器官退化失代偿时归属为MODS;○2致病因素与发生MODS必须间隔一定时间(>24小时),常呈序贯性器官受累○3机体原有器官功能基本健康,功能损害是可逆性的,一旦发病因素被阻断,及时治疗器官功能可望恢复。

临床表现一般包括心、肺、肾、胃肠道、凝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代谢衰竭等。

休克一、填空题1.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感染中毒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内分泌性休克2.代偿期,失代偿期,DIC期3.头胸部与下肢均抬高3001.C三、名词解释1. 休克(shock)是指由各种严重致病因子作用下,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急剧下降,导致的全身微循环功能障碍,使脏器的血流灌注不足,引起缺血、缺氧、代谢功能及重要脏器损害为特征的病理综合征,是临床各种严重疾病常见的并发症。

其特征为皮肤苍白、湿冷、发绀、血压下降、脉压减少、脉搏细数、少尿,甚至出现神志障碍。

2. 休克指数:根据脉率与收缩压简易计算,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正常值为0.5,表示血容量正常。

如指数为1,表示丢失血容量20%~30%;如指数>1,表示丢失血容量30%~50%。

因此,休克指数对于知道创伤性或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急救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问答题1. 血管活性药物经脉滴注时一般应先慢而后快,调整点滴速度使收缩压维持在90mmHg;一旦血压稳定6~8小时以上,便可在观察下减慢滴注速度,继而降低药物浓度,最后缓慢停药。

应用过程中需密切注意观察血压变化,根据病情调整滴速,防止血压波动过大。

应用时阿托品类药物时密切观察中毒反应:如高热、意识模糊、躁动、谵妄、抽搐等。

某些缩血管药如去甲肾上腺素不能漏出血管外,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