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广镇中心小学校盐坪校区“弘扬水韵文化,构建如水校园”特色学校创建方案办学特色犹如学校的一张名片,是学校的“魂”。
当前,学校发展已由“千校一面”的同质时代进入了“一校一品”的个性化时代。
创建合格+特色学校,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创建思路的指导下,根据《翠屏区创建特色学校工程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创建背景:1、优势天时:我校始建于1952年,建校时只有两个教学班。
60年来,在一代又一代的盐坪教师不计回报地默默奉献、辛勤耕耘下,几易校址、几经发展,才有了现在的规模。
我校自2006年搬入新校址以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占地13亩,现有18个教学班,教职工39人,学生近800人。
随着翠屏教育城乡均衡化发展的推进,我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可以说创建特色学校已是“万事具备”、当前,正好乘着我区打造特色学校号召的“东风”,传承学校的传统,打造学校品牌特色,使学校的教育再上新台阶。
地利:南广镇位于宜宾南部沿长江而下约3公里处,素有“万里长江第一镇”之美称,南广河自南向北横贯整个镇,在此汇入长江。
拥有了一条千年文化积淀的河,这个地方便有了文脉与灵魂。
据传说,哪吒就是出生在南广镇陈塘关这个地方,陈塘关即为东海海口,哪吒的父亲李靖就是朝廷派兵驻守在此的将军。
可见,南广与水文化有不解之缘。
南广中心校盐坪校区位于长江之源、南广河之尾,面临滚滚长江,背靠巍巍青山,依山傍水,环境优雅,两江孕育着学校独特的水韵文化。
以两江为载体的“水韵文化”,无疑是打造我校办学品牌的得天独厚的资源。
人和:建校60年来,我校教师以水为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不断追求教育的本真;我校学生以水为师,海纳百川、虚怀若谷,不断汲取知识的养分;在前行的浪潮上,他们百折不挠、不畏艰险,使学校始终傲立于长江源头。
长江见证了学校的成长历程,也教会了师生怎样做人;盐坪师生的骨子里就有一股水精神。
只是这些精神还很零散,没有被系统地提炼出来。
2、不足当前,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功利、浮躁之风正在冲击着校园,侵蚀着教师的信念,使校园这个传承文明的圣地也失去了往日的宁静,在一定程度上染上了喧嚣和浮躁,导致部分教师价值观念扭曲,重教书而轻育人;由于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学生中80%以上属农民工子女,其中40%以上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在家中缺管失教,家长素质普遍偏低,加上社会大环境功利主义的蔓延,导致我们的学生活泼有余而勤奋不足。
大力弘扬水韵文化,加强师生价值观、人生观的正确导向,是实现师生和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特色定位:我校特色创建的主题是:“弘扬水韵文化,构建如水校园”。
“弘扬水韵文化”是手段和方式,“构建如水校园”是目标和结果。
即通过知水、懂水、爱水、惜水、亲水、学水等系列活动,让师生学习水的精神,修炼水的品质,从而促进校园深厚的水韵文化的形成;校园文化形成后又反作用于师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使整个学校走向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道路。
三、创建目标:1、如水的理念:特色创建目标:弘扬水韵文化,建江畔如水校园特色创建思路:以水为魂,以人为本特色创建途径:以水为媒——以如水的环境熏陶人;以如水的管理感染人;以如水的活动塑造人。
校训: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校风:厚德如盐,平静如水领导作风:海纳百川,厚德载物教风: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学风:百折不挠,知难而进校徽:全校征集2、如水的管理:学校领导在学校管理方法上要以水为师:海纳百川、刚柔并济(刚是指执行制度和规章的彻底性,柔是以人为本,是思想的真诚沟通和交流)、随圆就方(随时根据外部客观条件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方法)、善于迂回,善于融通,善于渗透。
3、如水的教师:如水的形象:优雅、宁静、活泼、端庄。
如水的态度:对待学生如水:春风化雨、兼容并包;对待学术如水:源头活水、厚积薄发;对待同事如水:和风细雨、君子之交淡如水;做人如水:低调平和、洁身自好;做事如水:百折不挠、伸屈自如。
如水的形象:清澈、纯洁、灵动、阳光如水的态度:对待学习如水:自强不息、锲而不舍;对待师长如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做学问如水:源头活水、融会贯通。
做人如水:低调平和、表里如一;做事如水:百折不挠、知难而进。
5、如水的课堂:水,至柔而至韧,可疏而不可堵。
真正的课堂是如水的课堂。
自然而有容。
课堂应有水的宁静、宽容、博大、精深。
真实的课堂也应该是如水般自然,自然而流,随缘而安。
纵有千般万般理念,千种万种方法,技巧,但最重要的是“因学而教,顺学而导”。
6、如水环境:校园内部环境建设以“水韵文化”为主线。
让师生在工作、学习中耳濡目染,接受良性熏陶。
a.学校打造几处水文化景观、雕塑,名字在全校师生、家长中征集。
b.将学校校名、校徽均改用蓝色浪花的形状呈现。
c.教学楼的楼梯走廊、四周墙壁均以“水文化”布置:一楼主题“水之源”;二楼主题“水之趣”;三楼“水之韵”;四楼的“水之灵”。
d.教室、办公室等以水韵文化主题装饰,办公室置鱼缸养鱼、教室养花草,各功能室装饰画用水韵文化主题装饰。
e.操场四周的墙壁和围栏,采用向全校师生征集关于水的名言,古诗,谚语,俗语等用石刻或字画的方式展示。
通过专题培训、宣传橱窗、红领巾广播站、开发课本课程、主题队会、作品征集、参加节水实践活动、办“水文化”艺术节等形式让“水文化”精神深入人心,使全校师生逐渐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标准。
8、如水活动:a.坚持每学月至少一次专项特色活动,每学年一次大型“水韵文化节”。
b.开展以“水韵文化”为主题的校本研修和科研活动。
c.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年龄特点,分低、中、高三段编写“水韵文化”校本教材。
四、创建措施:(一)组织机构1、成立领导小组:组长:李旭永副组长:郭英成员:王齐林胡胜游代兰生郑文艺戴淑远于朝堂2.领导小组下设四个工作小组:(1)规划、方案制定组:组长:李旭永成员:郭英王齐林职责:负责根据校情,确定学校特色,制定特色学校的建设规划,拟定切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特色学校的实施方案,建立和完善特色学校建设的运行机制,加强过程指导和统筹协调。
(2)教育科研、校本研修、校本课程开发组:组长:王齐林成员:胡胜游杨莉张仁云宛彦郭英李英胡蓉曾祥容刘萍雷世钰陈红杨静彭刚(教师可自愿报名)职责:将特色学校建设列入校本研修、教育科研内容,结合实际确定特色建设校本研修项目和研究课题(研究课题须在区级以上管理机构立项且按研究方案推进);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开辟符合其阅读水平的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3)特色学校校园环境建设组:组长:戴淑远成员:于朝堂江自芳王能容李红兵职责:结合学校校情,构建富有特色的校园环境。
(4)特色活动开展、特色学校宣传组:组长:代兰生成员:郑文艺董松袁朝容李春丽康华职责:根据制定的创建方案,制度特色活动方案,开展特色活动,有一定的物化成果;根据特色学校开展情况搞好宣传报道工作。
(二)实施步骤3年内分三个阶段逐步实施特色创建工作:1、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2年2月)(1)成立创建特色学校领导组织机构;(2)进行前期宣传动员和调研论证工作;(3)确定创建特色学校实施方案。
2、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2月—2013年7月)(1)2012年春期,在全校征集有关资料,加强收集和整理;(2)2012年秋期起,根据学校实际,开展各种活动(每月一小型活动,每年一大型“水韵文化”节),广泛宣传水韵文化;(3)2012年秋期起,组织人员分低、中、高三个年段编写校本教材,确定特色学校建设校本研修项目和科研课题;(4)2013年春期,在广泛征求广大师生、家长意见的基础上,着手建设校园环境文化。
3、总结反思阶段(2013年7月—2014年2月)(1)撰写创建特色学校工作总结,举行特色办学现场会,交流推广我校创建特色学校经验;(2)反思我校特色创建工作,树立正确的特色观、把握全面的质量观,建立特色办学的长效机制。
(三)具体措施(1)加强特色文化建设:(1)教材内容界定:①2013年2月前,完成原始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的征集和收集;②2013年5月前,有机整合收集的原始资料,完成教材初稿并送审;③2013年7月前,完成校本教材版面设计,校本教材定稿;④2013年7月—8月,联系出版商,交付出版商印刷并完成出版。
3、抓好特色课程的实施以学校“水韵文化”校本课程实施为龙头,带动学校各类特色课程有效实施。
(1)“水韵文化”校本课程。
(2)各类特色课程,乡村少年宫活动。
4、构筑特色活动展示平台⑴构筑“原生态”课堂。
⑵开展“百舸争流”体育活动:大课间、运动会。
⑶开展“水之灵”艺术活动:“水韵文化节”、“六一”文艺汇演、“十一”唱红歌、“元旦”文艺联欢会。
⑷成立“水精灵杯”书画奖、“水精灵杯”棋艺奖、“水精灵杯”手工竞赛、“水蓝蓝杯”数学竞赛、“水蓝蓝杯”演讲比赛、“水蓝蓝杯”科技发明奖等。
南广镇中心小学校盐坪校区2011年9月1日(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