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活中的电磁波

生活中的电磁波

生活中的电磁波
(一)选题立意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电磁波是能量的一种,凡是能够释出能量的物体,都会释出电磁波。

正像人们一直生活在空气中而眼睛却看不见空气一样,人们也看不见无处不在的电磁波。

电磁波就是这样一位人类素未谋面的“朋友”。

关于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人们开始认为这是它以“以太”为传播媒质的,但是经历了一系列的观察测量实验之后,人们始终没有能够观察到“以太”的存在,于是,人们最终否定了“以太”的存在。

于是,关于电磁波的传播,人们以为它是依靠“电磁场”这种物质传播,但是“电磁场”又是怎样的一种物质,人们又说不清楚,只能说它不是由物质粒子构成了,虽然人们看不见它,但可以通常实验来观察它,它对放入其中的带电粒子等有力的作用。

在电磁波的传播过程中,人们一直以为,由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的感应磁场,变化的感应磁场再产生了变化的感应电场,变化的感应电场又产生了变化的感应磁场,变化的感应磁场再产生了变化的感应电场……由于变化的电场与变化的磁场之间不断地交替产生,就形成了电磁波在空间的传播.对于电磁波的空间传播图像,人们始终没有能够找到一个很好地描述其传播的图像,于是人们根据以上的电磁场的相互激发产生的机理,但是,由于根据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的平面波的解可知,这相互激发的电场与磁场是相位相同的场。

所以我们选择此课题进行研究!
(二)研究过程
确定研究课题之后我们首先要确立电磁波的概念,了解什么是电磁波,其次查找资料了解电磁波存在与生活的那些地方,再了解电磁波的污染的危害,然后电磁波危害人们身体的机理,然后电磁波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我们怎么样来防护以及国家的一些有关电磁波的环境标准与规定。

以这样的顺序来研究次课题。

(三)研究成果
1.什么是电磁波
电磁波是由变化的电场引起的变化的磁场,再由变化的磁场激发了变化的电场,就这样磁场和电场交替产生,并且向远处传播就形成的波。

2.生活中存在的电磁波
家里的电风扇、吹风机、果汁机、微波炉等都会放出电磁波。

平常使用的无线通讯设备(如手机)也会放出电磁波
3.电磁波的危害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电磁波对人的人体有5大影响
⑴电磁辐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之一;
⑵电磁辐射会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直接伤害;
⑶电磁辐射是造成孕妇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之一;
⑷过量的电磁辐射直接影响儿童身体组织、骨骼发育,导致视力、肝脏造血功能下降,严重者可导致视网膜脱落;
⑸电磁辐射可使男性性功能下降、女性内分泌紊乱。

可见其危害的严重性
4.电磁波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机理
热效应:人体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电磁波辐射后相互摩擦,导致体温升高,从而影响到体内器官的正常工作。

非热效应: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一旦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将遭到破坏,人体也会遭受损伤。

累积效应: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对人体的伤害具有累积效应,其伤害程度会随时间和影响程度发生累积,久而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

对于长期接触电磁波辐射的群体,即使电磁波功率很小、频率很低,也可能被诱发意想不到的病变。

5.如何防护电磁波的危害
⑴拔掉插头可防止电磁波:电器用品不使用时,最好将插头拔掉,避免室内环境受到电磁波的侵害。

⑵保持距离可减少电磁波:没错,距离越远,电磁波强度越弱。

所以在使用电器用品像电脑、电视、电风扇、吹风机、微波炉、电磁炉时,都要远离这些电器用品,以策安全。

在今天数字化的家庭日益繁盛期,电磁波无穷无尽地都在空中,在我们身体周围交错飞扬,这并非言之过分。

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家用电器——电视机、空调器、电脑、手机等已经成为现代都市家庭不可或缺的东西。

然而,各种家用电器和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多种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

在特定条件下,这些电磁波可能成为“电磁污染”,危害到人们的健康。

另外,可每天服用一定量的维生素C或者多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如辣椒、柿子椒、香椿、菜花、菠菜等;多食用新鲜水果如柑
橘、枣等。

饮食中也注意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如西红柿、瘦肉、动物肝脏、豆芽等;经常喝绿茶。

这些饮食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积极预防和减轻电磁辐射对人体造成伤害的作用。

6.国家电磁波的环境标准与规定
为控制现代生活中电磁波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人们身体健康,1989年12月22日我国卫生部颁布了《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 GB9175-88),规定居住区环境电磁波强度限制值:长、中、短波应小于l0V/m,超短波应小于5V/m,微波应小于10μW/cm2。

我国有关部门还制订了《电视塔辐射卫生防护距离标准》,国家环保局也颁布了《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针对移动通信发展状况,北京市环保局于2000年2月17日颁布了全国首例对电磁污染进行规范管理的《北京市移动通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试行),以规范移动通信台(站)的建设和运行,防止其对环境造成电磁污染。

该规定中明确了能够产生电磁辐射的移动通信台(站)在建设前均要履行环保审批手续,并要办理环保验收审批,经环保部门的监测,当地功率密度符合国家《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中的频率在20 MHz ~3000 MHz范围内、照射导出限值的功率密度在40μW/cm2这一标准,才可正式投人使用,大于这一标准的必须停用或整改;建设蜂窝移动通讯基站前要预测用户密度分布,采用最佳频率复用方式,尽量减少基站个数;在居民楼上建设移动通信台(站),事前建筑物产权单位或物业管理单位必须征得所住居民意见;无线寻呼通信、集群通信天线最低允许高度不得低于40m,而蜂窝移动通信基站室外天线一般不得低于25m,发射天线主射方向50m范围内、非主射方向30m范围内,一般不得建高于天线的医院、幼儿园、学校、住宅等建筑;建设单位应在上述各类天线安装地点设置电磁辐射警示牌。

(四)学生心得体会
从本次的研究行学习中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电磁波,了解电磁波存在与生活的哪些地方,了解电磁波的污染的危害,然后知道了电磁波危害人们身体的机理,电磁波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我们怎么样来防护以及国家的一些有关电磁波的环境标准与规定。

指导老师:尚生国
组员:裴磊荣瑞西康敏张旭亭
(五)指导教师评价
2009年10月25日星期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