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常规干燥工艺
(1)用叉车装卸的单元小材堆
(2)用轨车装卸单元小材堆
单元小材堆和轨车材堆
①板材之间不留空隙的密集排列; ②板材之间留有空隙; ③在材堆中央部分留出较大的空隙,适用于弱强制循 环或自然循环。的结构和 内部尺寸确定的,是在设计木材干燥窑时就确 定下来的技术参数。
③支持材堆的几根横梁,高度一致,在一个水平面上。 ④木材越薄,要求干燥质量越高,或要求终含水率越低,配 置隔条数目应越多,沿材堆长度横置隔条。
25mm厚板材,隔条间距不应超过0.5m;50mm厚板材隔条 间距可按0.8~1.0m布置,50mm以上厚木材,隔条间距取1.0m。
⑤材堆端部两行隔条,应与板端齐平,以免发生端裂。若木材 长短不一,应把短料放在中部,长料放在两侧。
是在木材室干前将木材浸泡在一定温度以及不 同溶剂的水溶液中进行浸泡处理,获得防变色、防 霉变和脱脂等的特殊效果。
轨车式干燥窑,材堆宽度与材车等宽,长度与材车等长, 若材车较短时,也可两个材车联合使用,装垛较长的木材。 材堆侧边与门框间距为100mm。材堆的高度也由门框决定, 材堆顶与门框梁的距离为100mm。 叉车式装材干燥室,材堆设计为单元小材堆,通常长 2m或3m,宽1.2m或1.5m,高1.2m或1.5m。小材堆由叉车横 向装入干燥室,干燥室内部宽度即单元小材堆长度总和, 装2~4节;干燥室进深方向是单元小材堆宽度总和,装 3~4列,列之间错开200~300mm,防止干燥室进深方向 上形成节之间气流通道;高度方向约装3堆,材堆顶至隔 板距离为200mm左右。
一般取(25mm×30mm)~(25mm×40mm),四面刨 光,厚度公差为±1mm。
隔条间距:按树种、材长、材厚确定。一般为0.3m~ 0.9m,阔叶树木材及薄材应小一些,针叶树木材及厚材应 大一些,厚度60mm以上的针叶树木材可以加大到1.2m, 易翘曲的木材可取0.3~0.4m。
隔条的尺寸: 一般情况下,强制循环空气干燥窑采用20~ 25mm厚的隔条,自然循环木材干燥窑采用25~35mm厚的 隔条。隔条的横断面一般为正方形,也有采用矩形,锯制 为25mm×35mm,以适用于不同情况。板材的规格厚度不 同,所需木材表面的气流循环速度不同,其隔条的厚度也 不同,下表列出板材厚度与隔条厚度之间的关系。
6.1.3.1预干处理
硬阔叶树材生材含水率一般比较高,通常在90%以上。生材 直接进入干燥室干燥,干燥周期长,能耗大,质量难以保证。
木材预干从生材干燥到30%~20%的含水率,再进入常规蒸汽 干燥室进行二次干燥,可缩短常规室干周期约50%,能耗可大幅度 降低,干燥质量显著改善。
(1)气干预干 气干预干投资和运转费很低,需较大场地,周转 期长,资金积压。
6.1.2 锯材的堆积
木材干燥效果与干燥室结构、设备性能及操作人员技能有 关,材堆堆积方式也影响木材的干燥质量。
6.1.2.1 材堆的规格和形式
材堆的堆积要有利于循环气流均匀地流过材堆的各层板面,使材 堆和气流能够充分地进行热湿交换。根据干燥窑的结构和干燥方法的 不同各异。
周期式强制循环空气干燥窑材堆的装卸有轨车装卸和叉车装卸两 种方法,单材堆的形状大同小异。
6.1.3.2预刨处理
预刨处理适用于硬阔叶木材干燥,在室 干前将硬阔叶木材经过粗刨加工,使其厚度 均匀,再进入干燥室干燥。通常用于硬木地 板和实木家具面板干燥。
预刨处理特点:缩短木材干燥周期;降 低木材干燥能耗;防止板材干燥过程中翘曲 变形;降低干燥中板材表面开裂危险性;增 加干燥室的有效容量。
6.1.3.3预浸泡处理
要求隔条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好,材质均匀,纹理通直,能经久 使用;一般使用变形小、硬度高的干木材制作。
6.1.2.3 堆积锯材时的注意事项:
①同一干燥室材堆木材的树种、厚度要相同,或树种不同而 材质相近。厚度容许偏差为木材平均厚度10%,初含水率力求 一致。
②材堆中各层隔条在高度上自上而下地保持在一条垂直线上, 落在材堆底部的支撑横梁上。
6.1.2.2 隔条
材堆中相邻两层木材要用隔条均匀隔开,在材堆的 高度上造成水平方向气流通道。在这些通道中干燥介质和 木材表面进行有利于木材逐渐变干的热湿交换。 隔条的作用: ①使材堆在宽度方向上稳定。 ②使材堆各层木材互相夹持,防止或减轻木材翘曲和变形。 ③在上下木材之间造成水平式气流循环通道。 隔条的断面尺寸:
(2)低温室预干 将木材堆放在具有一定温度和气流循环速度的 低温预干室中进行低温干燥处理。比气干预干质量高,预干周期较 短,过程易于控制;但能耗较高,投资也比较大。
低温预干室实积容量有数百立方米,大型可达数千立方米。 室内装有散热器和轴流式循环风机;温度不超过37.5℃,气流循环 速度约为0.5m/s;同一室内可以装树种、规格不同的木材。
⑥为防止材堆上部几层木材发生翘曲,材堆装好后应在材堆顶 部加压重物或压紧装置,重物放在有隔条的位置上,不要放在两 个隔条的中间。如无压顶, 最上面2~3层应为质量较差木材,或要 求干燥质量不高的木材。
⑦含水率检验板放在合适位置,以准确测量干燥过程木材含水 率。采用电测含水率法自动控制系统应在干燥窑中布置3个以上含 水率测量点,即选3块以上含水率检验板,预先将探针装好。通过 检验窗放取含水率检验板手动操作,装堆时应在对着检验窗的材 堆上,预留放置检验板的位置。
⑧干燥毛料时,若厚度小于40mm,宽度小于50mm时,毛料可作 为隔条,若毛料尺寸超过上述数据,应放置隔条,否则会影响板 材的干燥质量。
⑨自然循环干燥窑,材堆内一系列垂直气道应自上而下保持在一 条线上,必要时可留中央气道。
6.1.3干燥前的预处理
木材干燥前根据树种、用途和质量要求分别进行不同 预处理,可缩短干燥周期、保证干燥质量。
第六章 木材常规 干燥工艺
本章主要内容
6.1 干燥前准备 6.2 干燥基准 6.3 干燥过程实施 6.4 木材干燥质量检验 6.5 干燥后锯材保管 6.6 木材干燥缺陷及预防
6.1干燥前的准备
6.1.1干燥室壳体和设备的检查
(1)干燥室壳体 (2)通风设备 (3)供热和调湿设备 (4)测控设备与仪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