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钙测定的生理和临床意义

钙测定的生理和临床意义

、钙测定的生理和临床意义尿钙的多少与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密切相关。

尿钙测定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它不仅反映体内钙代谢的变化,而且能了解骨代谢的变化。

尿钙是钙排泄的主要途径之一,使肠道钙吸收、骨吸收、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等多种生理过程的最后结果。

因此,尿钙司‘在某种程度上反映这些过程的变化。

如在婴幼儿,虽然从母乳中或牛乳中获得大量的钙,但尿钙很少,吸收的钙多用于骨骼生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尿钙也逐渐增加。

到成人,骨骼生长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尿钙也比较稳定。

此外,尿钙也可反映饮食钙量的变化,饮食钙量增加,尿钙显著增加,饮食钙量减少,尿钙也随之减少。

尿钙测定不仅有重要的生理意义,而且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临床上最常见的是高尿钙,根据24h尿钙的多少,可将高尿钙分为绝对性高尿钙和相对性高尿钙。

绝对性高尿钙是指在低钙饮食时24h尿钙超过200mg。

相对性高尿钙是指24h尿钙绝对值在正常范围内,但因与摄入钙和血浆钙相比较显著高于正常,如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时的尿钙排量为相对性尿钙。

尿钙测定结合饮食摄入量测定及血清钙测定,不仅能区别绝对性高尿钙和相对性高尿钙,而且能初步鉴别饮食性高尿钙、肠吸收性高尿钙和骨吸收性高尿钙。

饮食摄入大量的钙,虽然血钙无明显增加,但尿钙可显著增加;减少饮食中钙摄入量,尿钙可减至正常。

正常人每日饮食钙超过1z,就可能使尿钙显著高于正常。

肠吸收性高尿钙是指饮食钙虽无明显增加,而肠钙吸收率显著增加,致使滤过钙负荷增加和尿钙增加,肠钙吸收率高是特发性高尿钙常见的原因。

骨吸收性高尿钙是指骨吸收增加,使大量骨钙溶解入血,引起血钙增高,钙负荷增加,从而引起尿钙增加。

这种情况下,即使饮食中无钙摄入,尿钙也不会明显减少。

尿钙测定不仅对上述疾病有鉴别价值,而且对肾结石也有一定诊断价值。

很早人们就知道高尿钙病人肾结石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尿钙者。

泌尿系结石中较常见的是草酸钙和磷酸钙结石,这两种钙盐在尿中都是较难溶解的。

这些盐类的结晶生长和成核过程参与了泌尿系结石的形成,其结晶产物的形成与尿酸碱度及其他因素有关,即与此盐在这种环境下的饱和状态有关,高尿钙病人未必都有肾结石,肾结石病人也有尿钙正常者,因此高尿钙只是增加肾结石形成的危险性,并不是肾结石形成的原因。

24h尿钙虽有重要临床意义,但易受饮食的影响,临床上常用空腹尿钙及空腹24h尿钙的测定方。

空腹尿钙能避免饮食钙的影响,同时测清晨尿中钙和肌酐值,以相当每毫克肌酐的钙排出量代表尿钙。

空腹2h尿钙测定方法综合了空腹尿钙和24h尿钙的优点,正常情况下,空腹2h尿钙是呈正相关,即24h尿钙高于正常时,空腹2h尿钙也高于正常。

空腹2h尿钙留尿方便,更适用于门诊病人。

但这种方法是在肾小球肌酐滤过率正常的条件下应用的,任何影响肌酐排出的因素都会增大钙测定的误差。

2、母乳/尿钙检测(EDTA滴定法)2.1原理:母乳中钙离子在碱性溶液中钙指示剂结合成为可溶性的结合物,使溶液变成粉红色,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 NA2)对钙离子的亲合力很大,能与该结合物的钙离子结合,使指示剂重新游离,溶液呈纯兰色,故以EDTA NA2滴定乳钙时,溶液由粉红色转变到纯兰色时即为滴定重点,由此可以计算出母乳中钙含量。

2.2方法:2.2.1试剂:A液 B液(粉) C液2.2.2 操作:(ml)母乳(尿)0.5 A液0.2 B液1—2滴(粉如小米粒大小)混均后,用C溶液滴定至溶液有粉红色变纯兰色,由下表中查出结果。

2.2.3 正常生理参考值:母乳钙>30mg/dl 2.3钙检测结果换算表2.4方法的特点2.4.1 EDTA滴定法为经典测钙方法,该方法经标准化改进已组装配套为试剂盒,达到简单、准确、快速、立等可取,2分钟内即可钡惟口您当前是否缺钙。

为目前指导大众科学补钙的新技术。

2.4.2 以空腹晨尿为测量标本,较采血简单、省时、省事。

2.5 适应人群2.5.1 指导生长、发育期儿童补钙,特别适于幼儿园、中小学群体筛查。

2.5.2孕期妇女筛查,对缺钙者做到及时补钙。

2.5.3母乳检测:及时指导对母乳缺钙的哺乳妇补钙,以优质母乳哺育婴儿。

2.5.4老年妇女钙代谢筛查2.6考核办法实习后,以检测样品准确否为判断评分依据2.6.1样品:(1)钙标准溶液一份。

(2)母乳样品A、B两份。

(3)尿样A、B两份。

2.6.2评分:(1)5份样品在10分钟内完成且数据准确者为5分。

(2)5份样品在15分钟内完成且数据准确者为4分。

(3)3份样品在10分钟内完成且数据准确者为3分。

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钙参考摄入量(DRIs)项目技术指标:1.锌含量显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锌含量15微克/分升、锌含量60微克/分升、锌含量120微克/分升的锌标准液显色应分别与标准比色卡显色一致(15微克/分升显绿色、60微克/分升显蓝色、120微克/分升显蓝紫色);2.特异性:10倍生理盐水的铁铜检测结果应不高于锌含量15微克/分升的锌标准液;3.精密性:用锌含量为15微克/分升的锌标准液测定,结果应一致(n=10),符合YZB/豫0142-2005的企业质量标准。

项目创新性和先进性:1.将胶束增溶法技术运用到尿锌含量的快速检测;2.通过正交试验表确定了该检测体系最适宜的PH值、离子强度、反应物浓度等条件;3.确定了该检测体系的遮蔽剂,使其具备了良好的选择性;4.确定了该检测体系最佳的显色剂及表面活性剂,使其具备了良好的稳定性和灵敏度;5.该试剂取代分光光度法,采用目视比色法半定量测定人体尿锌含量,简捷快速,成本低廉,尤其适用于基层医疗单位。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微量元素锌铁变化的临床意义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作者:朱晓红,德桂荣,孟昭清2008-6-30摘要: 【摘要】目的了解血清中微量元素锌铁含量与反复呼吸道感染(R RI)的关系。

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6月来我科门诊检测微量元素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40例列为感染组,将同期检测的128例健康儿童列为对照组,对两组检测血清锌铁结果及感染组治疗后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反复呼吸道感染组小儿血清中锌、铁含......【摘要】目的了解血清中微量元素锌铁含量与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关系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6月来我科门诊检测微量元素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 40例列感染组,将同期检测的128例健康儿童列为对照组,对两组检测血清锌铁结果及感染组治疗后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反复呼吸道感染组小儿血清中锌、铁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儿童组(P<0.001);补充锌、铁半年后,血清中锌、铁含量增加,呼吸道感染次明显减少。

结论人体微量元素锌铁缺乏易造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及时补充可减少其发病率。

【关键词】小儿;微量元素;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儿童疾病,约占儿科门诊量的40%~70%,居各疾病的首位[1],尤其是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占呼吸道感染的80%。

为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微量元素变化的关系,本文对1年中门诊就医的14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了血清中微量元素的检测,并与128例健康儿童作对照。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般资料选择2006年1月~2007年6月本院儿科门诊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40例,男76例,女64例。

男∶女=1.2∶1。

<1岁24例,1~5岁72例,5~14岁44例,年龄最小为3月。

其中上呼吸道感染84例,下呼吸道感染42例,支气管哮喘14例。

病程一年以上,每年呼吸道感染5~16次,平均6.8次。

除外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和其他慢性感染性疾病。

与健康组128例儿童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诊断依据140例均符合1987年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2]。

血清锌正常值62~110 μmol/L,血清铁正常值7.52~11.82 mmol/L。

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治疗与健康组小儿血清锌铁检测结果见表能力低下,并且些染患儿补充锌、铁半年后,复查血清微量元素锌、铁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且病情减轻、发病次数减少。

由此看出,连续补充一定量的锌铁制剂,也是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一种有效方法。

锌、铁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锌参与体内40种酶的合成,并与200多种酶活性有关。

铁亦与多种酶活性有关,二者对人体具有明显的营养作用。

因此补充锌、铁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为了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笔者认为,对儿童应定期监测血清中微量元素含量,尤其是锌和铁的含量,发现低于正常及时补充。

在饮食方面多食含锌、铁的食物,如鱼、瘦肉、肝脏、核桃、花生、木耳、蘑菇、豆制品等食品。

这样既可以补充各种微量元素,增强机体抵抗力,又可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1 刘秀夫.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微量元素.广州微量元素科学,2005,12:39.2 胡仪吉.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会议纪要.中华儿科杂志,1998,26:41.3 陈秀敏.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锌铁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北京医学,2006,2 8(2):77.4 司黎,琚玮,宋妹茵.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治疗前后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2,12:604.5 陈秀敏.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锌铁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中国医刊,2007,4 2(6):57.作者单位:101200 北京,北京市平谷区医院儿科,每日成人食物摄入锌的量约10g食物中的锌向浆,的非发育关系重,儿童的智力发育似与锌有关。

体内缺锌的儿尿液测锌更科学日前,李女士向记者打来电话说,她4岁的女儿在幼儿园体检时,医生让取尿样来检查是否缺锌,自己以前测锌都是抽血检查,她想知道到底哪种方法才能准确测锌。

获得“锌含量测定方法”发明专利的朱建安教授认为,测量健康人体血液中锌离子的含量反映的只是血液中是否缺锌,测量尿液中锌的含量才能及时反映人体是否缺锌。

刚接受了输液的人,尿液中锌的含量会有所改变,这时候就不太适宜采用尿液测量的方法。

相对于血液测锌,尿液中锌含量的测定方法更加及时准确,还能科学监测锌补的是否合理。

健康人每升尿液中锌的含量应该为7-10毫克,符合身体需求标准就不需要再补,过量补锌反而对身体有害。

锌是人体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果缺乏就会导致机体多种生理功能紊乱,消化功能减退、食欲不振、生长发育落后、免疫功能降低等。

朱教授认为用头发来检测人体是否缺锌更不科学,头发的生长需要一个很长过程,检测的效果明显带有滞后性,可能现在检测的头发中锌的含量还是一个月前身体里锌的含量。

(郑恺万红金严建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