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商法案例分析 3

国际商法案例分析 3

商法案例 5.18
上海东方商厦广告语征集案
原告:王女士被告:上海东方商厦有限公司
被告上海东方商厦有限公司在某报纸上刊登广告语有奖征集活动启事,向社会公开征集企业广告语。

原告王女士以“世界风采东方情——上海东方商厦”投稿。

上海《解放日报》公布广告征集结果,宣布“世界风采东方情——上海东方商厦”被评为二等奖,为企业广告用语之一,作者王女士,同时在该公告中刊有“获奖作品版权归公司所有”字样。

原告参加了颁奖晚会,获得“录用奖证书”及奖金1000元
之后原告发现被告在广播、电视、报刊等处使用该广告语,双方协商为果,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世界风采东方情”广告语著作权归其所有。

被告上海东方商厦辩称:
广告语是商务标语,而非著作权法所指文字作品,故原告本不享有著作权。

我公司已公布“获奖作品版权归我公司所有”,并且王女士领取了奖金,因此王女士无权再次申请任何权利。

双方争执的焦点:
关于征集入选的广告语是否属于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
被告在评选结果公告中单方面宣布“获奖作品版权归公司所有”,并且支付了奖金,是否获得了该广告语的使用权。

1.被告在评选结果公告中单方面宣布“获奖作品版权归公司所有”,有无法律依据?
著作权首先归创作作品的作者享有,这是我国著作权法的立法核心。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是不能买断的,但著作权可以在几种情况下不归创作者享有:一是法人或非法人单位视为作者的作品;二是职务作品中由法人或非法人单位享有除署名权以外的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的作品;三是委托创作合同约定著作权归委托人享有的作品。

除此以外,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可以依法转移或转让。

转移,即指著作权法第十九条规定的继承和承受的方式。

转让,即指使用权的许可,通过订立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的方式实现。

而本案被告单方面宣布“获奖作品版权归公司所有”,不符合上述任何一种情况,是没有任何法律依据的,受案法院认定其这种行为属无效行为,是正确的。

2.应征的广告语入选后,征集者是否就当然取得了该广告语的专有使用权?
本案被告认为,其以奖金形式支付报酬后使用原告创作的广告语,是行使所有权的权能,并不构成对原告的侵权。

这似乎有道理,其实不然。

首先,奖金不是也不能代替使用他人作品而应支付的报酬,奖金仅是对入选者应征入选行为的奖
励,是征集者对符合评奖条件者兑现其承诺的义务的表现。

入选并不是使用作品的行为,只有入选后,征集者在其各种广告中、各种宣传中、各种产品包装装潢上予以运用,这才是使用行为。

因此,把对应征入选者的奖励看作是对其作品给付的使用报酬,是一种法律上的误解。

案例2
张某在某杂志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吴某也在杂志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张某看到后,认为吴某文章中的内容与自己刊登的内容75%是相同的.张某找到吴某要求吴某把文章署名改成张某,并不再刊登此文章.
问题: 1)吴某是否侵犯了张某的著作权?
2)张某的行为是否合法?
分析
1.吴某已经侵犯了张某的著作权。

2.张某的行为合法。

吴某侵犯了张某的署名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可以要求停止侵害、赔偿损失。

案例3
某电影制片厂作曲家龚某通过合约定,将该厂正在拍摄的一部影片的全部谱曲工作交由龚某完成。

龚某精心创作,按时交出了曲谱,且这些曲谱艺术效果很好,与影片浑然一体,为整理个影片增色不少,导演对其创作分满意。

制片厂于是按合同约定向垄某支付了稿酬。

不久,垄某将插曲授权某音像出版公司在影片公映后出版发行。

制片厂知道此事后很有意见,认为该厂已经向龚某支付了稿酬,因而插曲的使用权也应当属于制片厂,龚某不得擅自将该片字幕上给龚某署名的方式表示对其行为的不满,影片公映后,龚某即与制片厂交涉署名事宜,但电影制片厂一直不予理睬。

龚某遂向法院诉,要求制片厂署名,并要求制片厂向其支付利分成。

试问如何解决纠纷?
《著作权法》第15条规定:“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著作权由制片者享有,但编剧、导演、摄影、作词、作曲等作者享有署名权,并有权按照与制片者签订的合同获得报酬。

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中的剧本、音乐等可以单独使用的作品的作者有权单独行使其著作权。

制片者之外的、参与该影视作品创作的作者,对该作品仅有署名权,而其他著作权属于制片人。

在本案例中龚某为该影片插曲的署名权。

但龚某无权要求制片厂向其支付利润分成,因为法律已龚某并未在合同中约定该插曲的其他使用方式转让给制片厂,而且这些插曲在单独使用时也不会损害电影的整体艺术效果和经济效益,可以认为是可单独行使著作权,有权许可他人以其他方式使用。

制片厂认为这些插曲的使用权归自己所有的看法是不正确的。

案例 4
1991年5月,某画店与著名画家李某签订了一份委托作品创作合同。

合同规定,1992年10月以前李某应交给该画店10幅山水画新作,报酬为3万元。

1992年9月,李某将其所画作品交付画店,并领取报酬3万元。

1993年1月,该画店举办一次大规模的画展,将李某的10幅作品全部展出,画展获得巨大成功。

李某得知后提出异议,认为画店未经他的同意擅自展出他的作品,侵犯了他的著作权。

与此同时,画店又将该10幅画连同其他作品结集出版。

[问题]1.画店未经李某同意将李某作品展出的行为是否侵犯了李某的权利? 为什么?
2.画店将该10幅画连同其他作品结集出版的行为有无法律依据?
分析
1.画店将李某作品展出的行为未侵犯李某的权利。

因为本案中画店委托李某作画,由画店支付报酬,因此画的所有权应属于画店。

根据《著作权法》第18条的规定,美术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视为著作权的转移,但美术作品的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

因此,作为所有人的画店有权决定是否展出作品。

2.画店将该10幅画连同其他作品结集出版的行为无法律依据,属侵权行为。

《著作权法》第17条规定:“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

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

”本案中画店与李某签订合同时未约定著作权归属,因此画的著作权应归李某所有。

而画店结集出版的行为并未征得李某的同意,应视为侵犯了李某的著作权。

案例 5
李龙系一文学爱好者,生前创作过一部小说.李龙死后其女儿李凤在整理其父遗物时,发现小说稿复写有两份,遂将第二份作为废纸卖掉.张某在废纸中发现该小说稿后,仅作个别文字改动,附上其名在一杂志上发表,获得稿酬1000元.李凤发觉其父作品为张某发表,遂要求张某承担侵犯其著作权的侵权责任.试问,张某应不应当承担著作权侵权责任?
分析应当承担著作权侵权责任。

继承著作权,是继承人在著作权保护期间内,即作者生前及死亡后50年之内,可以继承被继承人的作品使用权、发表、复制、发行作品的权利和获得稿酬权。

所以李凤作为李龙的女儿,有继承著作权财产权的权利,所以张某发表张龙的作品获得了1000元报酬,应当承担著作权侵权责任,把1000返还李凤。

相关主题